摘要:最近,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里的五种极小种群杜鹃花属植物相继绽放。其中不少都是在昆明"安家"后,第一次开花。
最近,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里的五种极小种群杜鹃花属植物相继绽放。其中不少都是在昆明"安家"后,第一次开花。
海南杜鹃漏斗形的花朵艳丽而不失清雅,在原生地海南岛,它生长在海拔300到700米的山地、林缘和溪边,被当地人誉为"花园中的贵族"。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杜鹃园主管 魏薇:“它属于映山红这一类的杜鹃花,都是红色系,但它这个红更浅一点,辨识度挺高,它的花朵也比普通的映山红更大、更醒目一些,也是我们中国特有的一个杜鹃花。大量的人工采挖,对它的原生境破坏非常严重,在海南地区,它也是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这次开花的海南杜鹃植株,都来源于2019年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研究保护团队,从海南本地采集的种子。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杜鹃园主管 魏薇:“今年也是第一次观察到它开花,取得了初步的迁地保护的成功,现在我们暂时还收集在我们的保育圃里面,未来有机会在我们园区观赏到的。”
另一边的朱红大杜鹃来自云南腾冲, 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自名称发表后,它在野外消失数十年后才被重新发现,是典型的濒临高度灭绝风险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杜鹃园主管 魏薇:“ 2019年我们在野外又再次发现朱红大杜鹃的野生的种群,对它进行了种质的采集迁地保护,解析了它濒危的机制,进行扩繁,经过这几年我们的研究和栽培养护,它去年开始陆陆续续地开花了。”
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近期绽放的还有长梗杜鹃,它拥有大而明亮的纯黄色花朵,目前仅在云南麻栗坡发现5个野生居群。
短梗杜鹃原产于重庆金佛山,濒危等级为极危,同样是迁地保护以来在昆明首次开花。
折萼杜鹃也属于极度濒危物种,科考团队仅在西藏墨脱发现2个居群,成熟植株不足300株。今年4月上旬,折萼杜鹃在安家昆明后首次开花。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杜鹃园主管 魏薇:“ 持续地进行保护研究然后扩繁,种群的数量扩大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展示,或者说原生境的回归这些工作。”
责编:谢泠然
编审:吴晨萍
终审:周健军
本文来自【昆明日报-掌上春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