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牢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9 09:12 2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视察时指出,“甘肃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要求我们“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我们必须扛牢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以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主动担当作为,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支撑、精神支撑和文化支

王华存

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视察时指出,“甘肃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要求我们“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我们必须扛牢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以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主动担当作为,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支撑、精神支撑和文化支撑。

深耕文化基因,筑牢文明传承根基。甘肃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资源,我们应深入挖掘其中的时代价值和精神力量,结合新的时代和实践要求进行赓续传承,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一是聚焦国家战略,找准文史研究新方向。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进程中,文化建设具有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关乎全局。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紧扣国家重大文化发展战略,紧密对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围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多元文化融合等方面深入研究、聚力攻关,形成一批具有时代价值和甘肃特色的优秀成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贡献甘肃智慧。二是凸显文化特质,展现文史研究新亮点。甘肃作为古丝绸之路的核心通道,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造就了独特的陇原文化,体现出丝路枢纽、民族交融、历史层叠、生态多元的鲜明特质。要针对这一文化特质与谱系特点认真开展研究,积极助力我省“八个一”文化品牌建设,尤其是围绕敦煌文化、黄河文化旅游带甘肃段、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区等研究重点,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系统阐释文化价值,让甘肃特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三是紧盯甘肃发展,明晰文史研究新坐标。要将各项工作与服务文化强省建设紧密结合,与赋能全省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服务群众等工作有机融合,找准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推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创作内涵丰富的艺术精品,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推动甘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积极咨政建言,激活文化智囊矩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文史馆立足甘肃特色文化资源,以史鉴今、以文辅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充分发挥馆员专家智库优势,为甘肃的发展咨政建言,激活文化智囊矩阵。一是服务大局发展,锚定战略需求强担当。聚焦文化强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大局,充分发挥馆员专家的专业优势,围绕我省支持敦煌研究院建设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构建中华文明甘肃标识体系、挖掘甘肃红色文化资源、推进甘肃文化品牌建设等重大研究方向,开展多渠道、多角度的调研考察和论证研究。提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言报告,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努力为甘肃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二是关注科技创新,深耕文化传承新形态。在数字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以前瞻性视角推动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承的深度耦合至关重要。要积极助力科技赋能文化传承创新,围绕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及科技成果支持文化发展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积极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将数字化存档、沉浸式还原、智能修复等手段运用到文史研究、文化交流等过程中,让历史文脉在科技赋能中展现新的活力。三是做实民生课题,促进文化惠民。坚持以民生课题研究为抓手,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下沉、向百姓贴近。聚焦乡村文化振兴,活化“陇原乡愁记忆”,通过挖掘和整理乡村文化资源,传承和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深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创新文化惠民实践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基层察实情、献良策,不断打造“高品质”文化,提升民生温度,努力为群众幸福生活增光添彩。

深化交流协作,打造甘肃文化名片。对于甘肃而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独一无二的宝藏,而文化交流互鉴则是打开宝藏、让甘肃文化走向更广阔舞台的关键钥匙。我们应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文史研究成果的传播和转化。一是构建文化交流新机制。构建央地合作、省市互鉴、深入地方的工作格局,是加强文化交流协作的重要举措。要深化与中央文史研究馆的业务合作,积极参与国家级文化项目和活动,吸引全国优秀文化工作者关注甘肃文化、研究甘肃文化、宣传甘肃文化。强化与各省市文史馆之间的交流协作,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文化展览等活动,实现资源共享、文化共研、成果共享。密切与省内各市、县及有关单位的交流合作,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工作水平,为地方文化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二是打造文化传播新高地。充分发挥文史领域专家学者的职能优势,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举办讲座,传播文化知识,弘扬传统文化,坚持把“甘肃文史大讲堂”办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品牌。研究发掘文史类精品课程、优质视频等资源,推出“数字文史”服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满足广大群众对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积极开展文史、书画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等文化宣讲活动,营造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三是培育文化创作新平台。组织开展文史整理、著书立说、艺术创作等活动,用心用情讲好甘肃故事、全面展现甘肃时代风采,推动文史研究及各类艺术成果落地开花,全方位展示甘肃独特文化。

作者为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馆长

来源:中国甘肃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