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8日,在西昌市大石板古村,一场别开生面的发布会——“五彩凉山新发布・时代新青年”专场发布会成功举办。此次发布会由凉山州人民政府新闻办、共青团凉山州委联合主办,结合五四青年节的时代精神,聚焦“青年创新创业”主题,邀请了五位来自不同行业的凉山青年代表,展现他们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乐怡稼摄影报道
5月8日,在西昌市大石板古村,一场别开生面的发布会——“五彩凉山新发布・时代新青年”专场发布会成功举办。此次发布会由凉山州人民政府新闻办、共青团凉山州委联合主办,结合五四青年节的时代精神,聚焦“青年创新创业”主题,邀请了五位来自不同行业的凉山青年代表,展现他们在各自领域的奋斗历程与创新成果,彰显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活力。
洛古有格在发布会上分享他的故事
洛古有格,2025年度五四奖章获得者,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村党支部副书记兼村团支部书记,也是一名乡村振兴的坚定践行者。2013年,他带着5万元积蓄回到家乡,投身养殖事业。创业之路充满坎坷,但他没有放弃。经过不断探索,他找到了“三产融合”的发展模式,成立养殖合作社,带动453户村民发展养殖业,年销售额超千万元,村集体经济增长197倍。
洛古有格说:“走出大山不是为了逃离大山,而是为了更好地回到大山。”如今的三河村,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孩子考上名校,也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选择返乡贡献自己的力量。曾经条件艰苦的村庄现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工作时的郭小华(凉山州新闻传媒中心供图)
同样在基层默默奉献的,还有交通青年郭小华。从遂宁来到大凉山,她放弃重庆国企岗位,主动调入凉山州交通局高速公路管理科。刚调来科室时领导告诉她:“小华,我们科室没有女同志的哟,来了就得当汉子使,你要想清楚咯!”面对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的巨大差异,郭小华选择坚定地迎难而上。
在海拔3000米的盘山路上,她左手攥着呕吐袋联络专家,右手记录着金西昭高速线路优化方案;在成都西昌的往返动车上,她将车厢变为办公室,为三个高速项目测算出精准的收益率模型。为避开野外如厕尴尬,她养成全天不喝水的“坏习惯”;为推进项目招商,她创新提出“打捆招标”模式,成功申请省级财政资金破解困局。“图纸上的虚线终会变成实线。”正如郭小华所说,她在工作岗位上的每一次付出,都会被写在凉山四通八达的道路之中。
曲木史伍正在绘制漆器花纹(凉山州新闻传媒中心供图)
在传统非遗的领域也有着青年人在坚守。彝族漆器非遗传承人曲木史伍,为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付出诸多努力。作为家族首位女性传人,即使面临大漆过敏和传统工坊经营困境,她依然坚守。2018年创立“彝三彩”品牌后,她借助短视频让彝族漆器走进大众视野,还与高校合作培养新一代匠人。
未来,她希望将彝族漆器融入日常生活,让它不再只是仅供观赏的工艺品;她也希望能够通过彝族漆器,让世界看见凉山,让世界了解彝族文化;她还希望在未来能够培养更多的匠人,让这门技艺延续下去。
工作时的陈笑羽(凉山州新闻传媒中心供图)
西昌民宿协会负责人陈笑羽,放弃广州外贸公司的事业,回到家乡投身民宿产业。她改建大石板村的百年夯土房,创立“山有木兮”民宿,带动了当地旅拍经济。为规范民宿行业发展,她组建西昌民宿协会,推动出台全省首部《乡村民宿行业导则》,还促成安置房改造计划,助力民宿行业发展。“返乡不是退路,是与土地对话的新征程。”陈笑羽说,未来他还将继续在民宿行业发光发热,为行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蜂旅融合创业者何桂枝更是将蜂蜜事业印刻在了自己的生命里。远嫁大凉山的她致力于将当地土蜂蜜推向全国。她和丈夫制定严格的养蜂标准,经过多年努力,将小作坊发展成年产值2000万元的企业。通过直播带货,大凉山土蜂蜜成为热搜品牌,带动了蜂农增收。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