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八一勋章”是军队的最高荣誉,于2017年6月创立,每五年授一次。截至目前,仅有13人被授予了“八一勋章”这项殊荣。而在这13人中,只有两位战士,他们来自不同的战位,从军经历也迥然不同,但同样是基层士兵代表,同样有这样超强的坚韧和绝对的忠诚。
“八一勋章”是军队的最高荣誉,于2017年6月创立,每五年授一次。截至目前,仅有13人被授予了“八一勋章”这项殊荣。而在这13人中,只有两位战士,他们来自不同的战位,从军经历也迥然不同,但同样是基层士兵代表,同样有这样超强的坚韧和绝对的忠诚。
一位就是在2017年被授予“八一勋章”的一级军士长王忠心。他是当之无愧的“火箭军兵王”。
1986年底,刚刚过了18岁生日的王忠心入伍,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服役于第二炮兵某部。穿上军装后,他在心底暗暗发誓,再苦再累,也一定要干出个样来,对得起这身军装。
在军营,初中毕业的他,对很多专业知识都不懂,尤其是晦涩难学的高等数学、机械知识等。王忠心深知自己在学历和专业上的差距,但他没有选择逃避和放弃,而是利用一切时间努力学习,复习功课,最后不仅补齐了相关专业知识,掌握了实操,而且还在之后成功考入了二炮士官学校。
从军校毕业后,王忠心被分配到了导弹测控岗位上,这是导弹部队最难的专业之一,不仅涉及各项高精尖学科的理论,而且还要操作数十台仪器设备,各种电路图密密麻麻,像“迷宫”一样。
此外,王忠心还在这个时候赶上了“武器换型”,这就意味着他在军校里学的那些几乎都用不上了,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在认清现实后,他立即调整好心态,积极投入到了学习中,抓住一切机会,向同志们请教学习。他每天风雨无阻,连续操作、学习专业理论,从一个“小白”逐渐成长为了“技术骨干”。
1991年,王忠心被任命为班长,这一当就是近30年。在一次发射演习时,导弹出现了异常,但发射窗口时间已经不足3分钟。在众人束手无策之际,王忠心挺身而出,冷静应对,迅速找出问题并排除故障。最终,这次发射演习圆满完成,他也受到了上级领导的称赞。
在二炮部队服役期间,部队的装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每当全新的仪器设备到来,王忠心就要带领着战士们重新开始学习,一点一点熟悉理论和操作。
王忠心几乎每天手不离书,掌握了理论知识后,再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操作中。这样,他为部队训练解决了很多难题,也成为了军中赫赫有名的“操作王”。
1999年,王忠心达到最高服役年限,退役归乡。然而,仅仅半年后,他便再次被国家紧急召回。
归队后,王忠心除了训练之外,开始投入到了资料研究中,他要搞懂这些操作背后的理论。在别人看来,这样做并没有什么意义,毕竟他只需要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即可。但在此期间,他多次凭借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排除了设备故障,还曾参与编写了有关导弹操作的规程和教材。
2009年,王忠心退役回家。几个月后,他再次被召回,并成为了我军第一批一级军士长,待遇等同于正师级军官。面对部队几次召回,王忠心每次都毫不犹豫地重返军营。
2020年5月,多次延迟退休的王忠心光荣退役。
在长达34年的军旅生涯中,王忠心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战士,而且还毫无保留、手把手带出了300多名优秀的操作手,其中,还有几人已经走上了旅、团的领导岗位。但在军营,每个人见到王忠心,都会发自内心地尊称一声“老王班长”。
王忠心将自己最好的年华全部奉献给了军营,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到两鬓斑白的老兵,他将青春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与此同时,他也获得了很多荣誉称号,还多次受到中央领导接见。
尽管已经荣誉满身,但他却表示:
“我只是普通的岗位上普通的兵,只是部队众多优秀官兵的一个缩影,是部队培养了我、组织成就了我、战友家人支持了我。我不能把勋章当枕头,高枕无忧;我不能把荣誉当包袱,裹足不前。”
另一位就是在2022年被授予“八一勋章”的二级军士长杜富国。
杜富国出生于贵州遵义,这片土地是革命圣地,处处能够感受到红军精神的存在。2010年,得知家乡征兵的消息后,远在外地学习汽车修理的杜富国辞工回家,参军入伍。
2015年,南部战区组建扫雷部队,杜富国主动申请加入,从此成为了一名扫雷战士。
最初,因为文化水平低,杜富国在第一次专业理论考试中考了倒数第一。虽然很受挫,但杜富国却有一股韧劲。
为了学习理论知识,他随身携带着一张张卡片,上面都是他记下的知识要点,为了尽快赶上进度,他每天都要学到深夜。
而在实操方面,他同样是最刻苦、最努力的,每天坚持练习上万针,还要用探雷针将训练场的草皮探个遍。为了增加难度,他还专门让战友埋设铁片、硬币等。
经过长年累月、雷打不动地训练,杜富国逐渐掌握了10多种排雷的手段,在考核中,早已摆脱了倒数第一的称号,成为了门门全“优”的战士。不仅如此,他还在训练中想出了不少有效扫雷的好办法,极大提高了排雷的效率和安全系数。
2015年,针对中越边境云南段埋藏于地下的地雷,我国组织了第三次大规模排雷作业。多年以来,因误入雷区被炸死炸伤的群众近6000人。
当杜富国第一次见到生活在雷区附近的老百姓因地雷而导致身体残缺的现象后,他心中被深深地震撼了,同时也真正感受到了“为人民扫雷”的意义。
此后三年间,杜富国在雷场先后排除超过2400枚爆炸物。在扫雷大队,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党员干部要走在前面带队。
2016年11月,杜富国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意味着他能够进入更复杂的雷区排雷。
2018年10月11日,杜富国和扫雷大队的队友们进入了坝子雷场。杜富国和战友艾岩搭档扫雷,他们身穿超过30斤重的防爆装备,弯曲身体一点点慢慢排除。
很快,探雷针响了,他们随即发现了一枚67式手榴弹,这是个“大当量”的危险品,部分弹体裸露在外面,加之有树木遮挡了视线。这给排雷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
杜富国交代一旁的战友说:“退后点,再退后点,我来。”说罢,他便开始小心翼翼地扫除弹体周围的浮土。但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轰”的一声巨响,炸弹爆炸了。
而两三米之外的艾岩看着眼前的血肉模糊的一幕,张大嘴想喊,却发现自己怎么也喊不出声音来。
杜富国很快便被送到了医院抢救,经过三天三夜,接连5次大手术,杜富国终于保住了性命。但年仅27岁的他,却从此失去了双手和双眼。
杜富国醒来后,面对失去双手的现实,他表现得十分坚强。之后一个月里,大家向他隐瞒了失去双眼的事实,谁都不敢告诉他。
直到11月17日,部队和医院才告诉了他这一个残酷的现实。躺在病床上的杜富国听后,沉默了片刻,平静地表示:“请给我点时间。”
当晚,医院和家人24小时轮流看守,不敢松懈,但第二天,杜富国便开始了积极锻炼恢复,主动与大家聊天。杜富国远比大家想象得坚强,也让一旁早已安排好的心理干预专家没有了“用武之地”。
11月18日,南部战区陆军党委授予杜富国一等功一次。第二年1月,在首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颁奖仪式上,杜富国深情地表示:
“战友们,对不起。原谅我再也没有办法跟你们一起扫雷了,请你们替我继续完成任务!”
话音刚落,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台下的战士们一个个都红了眼。
自受伤以来,杜富国接受了大大小小十多次手术,还要忍受时常出现的“幻觉痛”,但他始终以积极的心态迎接生活的挑战。
参考资料:解放军生活2013年5期、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2018年30期、中国新时代2023年8期、恋爱婚姻家庭2020年28期、中华儿女2019年16期、环球人物2019年4期、当代贵州2019年2期、雷锋2020年8期
来源:百年人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