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低代码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标配”,各行各业争相布局,制造业为何“慢半拍”?有人说,制造业有ERP、MES、CRM就够了。然而,动辄百万千万的投入与漫长的实施周期,并非所有制造企业能够轻松承担。
当低代码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标配”,各行各业争相布局,制造业为何“慢半拍”?有人说,制造业有ERP、MES、CRM就够了。然而,动辄百万千万的投入与漫长的实施周期,并非所有制造企业能够轻松承担。
另一方面,即使企业购买了这些系统,也不是马上能适配所有业务流程,其中的原因有:每个工厂的生产逻辑不尽相同,或是随着业务发展、客户要求不同,倒逼MES等系统要做适配,比如客户对成品标签要求的不同,对配件数量种类要求的不同等,光是流程适配、数据统一化就需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调配和优化。
编辑
同样的低代码,不同的“救命法”。有MES等系统的企业,低代码助力数据自主与敏捷迭代。观望MES等系统的企业,低代码实现低成本试水与渐进升级。预算不足的企业,低代码解决轻量级业务和特殊场景业务。
简言之,大企业用低代码优化,中小企业用低代码替代,小微工厂用低代码生存。因此,制造企业不妨先通过低代码平台迈出数字化第一步。
低代码 & 智能制造:逻辑相通 天生一对
专业机构调查显示,60%的制造业高管对将业务运营整合到单一系统缺乏信心,其中50%的人认为自身缺乏从纸质转向数字化的必要技能。尽管如此,仍有40%的人表示已开始数字化转型,逐步将部分业务数字化。
编辑
与某些行业不同,制造业数字化不能靠表面功夫,必须稳扎稳打。MES等软件只是工具,真正的转型需要重构生产逻辑。低代码之所以适合制造业,正是因为它将复杂的生产过程分解为可管理的模块,将混乱的流程标准化,让无形的数据可视化——这些转变才是智能制造的实质内容。
低代码 & 智能制造:双核场景 应用广泛
从功能架构来看,成熟的低代码平台应具备以下核心能力:模型驱动开发、可视化UI构建、自动化流程编排、数据集成与分析以及开放扩展复用。
其在制造业应用聚焦两个维度:一是加速MES等工业软件的个性化二次开发,这尤其契合制造业高度定制化的需求特点。二是简化业务流程,快速解决轻量级业务问题。这类场景具有实施周期短、复杂度低、调试便捷等特征,例如制造企业设备管理系统搭建,就涉及以下具体需求:
· 覆盖设备采购、入库、运维、报废等全流程
· 对接ERP/MES/SCADA等生产系统,实现数据互通
· 包含故障预警、维保计划、备件管理等算法模块
而通过MoreDEV低代码开发平台构建一个设备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块,可通过低代码+流程引擎组件,快速建立人员、设备、系统、产线间的连接,像“搭积木”一样灵活定制,满足各行业场景需求。也可直接套用平台上沉淀的模型、算法和套件形成的“标准品”,实现开发效率的提升。
同样的道理,MoreDEV低代码开发平台可以使用拖拽组件和模型逻辑来创建企业级应用,轻松完成以下场景:生产报工、设备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生产排程、标识解析等。
低代码 & 智能制造:快速响应 降本增效
最后,IT人才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一方面行业薪酬水平持续攀升,另一方面制造企业在智能制造转型中普遍存在能力短板。
而这种供需失衡倒逼出新的解决方案,通过低代码平台,制造企业可以绕过人才瓶颈,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构建数字化能力,实现竞争力提升与成本控制的平衡。
编辑
传统软件开发周期长、流程繁琐,难以满足制造业对快速响应的迫切需求。而低代码平台凭借其敏捷开发特性,能实现需求的即时落地,助力生产效率快速提升。以MoreDEV低代码开发平台为例,实测数据显示其开发效率相比传统模式缩短工作量80%,同时节省70%的开发成本。
拿MoreDEV低代码开发平台来说,深度融合工业制造领域Know-how,构建了从基础控件到核心中间件,再到工业智能组件的全价值链技术体系。
平台可为企业提供基础控件、Web应用开发、算法构建器、流程引擎、企业总线、数据管理、预警组件、系统运维、移动应用开发、数字孪生、智能分析、制程统计、智慧物联等在内的各类组件,以及生产报工、设备管理、标识解析等工业领域标准化应用,为工业场景数字化提供实用的工业知识库与专业的开发条件,减少企业特定场景信息化系统的采购和使用成本,打破工业软件开发时间长、复用难、无标准等壁垒。
编辑
同时,MoreDEV低代码平台针对具备自主开发工业软件能力的大型制造企业和ISV,通过沉淀和复用平台组件及应用实现系统的自主迭代升级,满足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升级需求。平台已成功帮助众多企业完成数字化升级,为各行业客户打造符合其发展阶段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低代码开发平台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工具,赋能企业快速实现业务创新。如果你想解锁低代码开发新姿势,快联系我们吧,直接上手体验~
_
来源:摩尔云工业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