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村名文化——东孝原村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9 10:23 3

摘要:东孝原,属通化镇政府管辖,位于镇政府4公里处。东邻西张村,西至西孝原,南和太赵村接壤,北至东陈村。全村640户,2600口人,耕种着5160亩土地,以农业为主,主产小麦、苹果、樱桃和桃。

——解放

东孝原,属通化镇政府管辖,位于镇政府4公里处。东邻西张村,西至西孝原,南和太赵村接壤,北至东陈村。全村640户,2600口人,耕种着5160亩土地,以农业为主,主产小麦、苹果、樱桃和桃。

该村原属河津县。1971年7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划河津县通化公社归万荣县,东孝原遂属万荣县通化公社,称东孝原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称通化镇政府东孝原村民委员会。

2017年,国务院开展全国村名普查,我们派出的调查组同志填的表中写到:村名来历未详。但是,村民说:听老年人言传,也不知哪朝哪代,村里出了个大孝子,村里的头人又根据村子地处 丘陵小平原的地理位置,把村子命名孝原村。汾南方言把“孝”念“号”,守孝说“守号”,所以俗称“号原”。

据东孝原观音庙碑记记载,金元年间,因地震,把孝原村一分为二,按方位该村居东,就称东孝原,至今未变。

为了弄清村民的说法,我向文友借阅了光绪版《河津县志》,根据该志“孝义”栏目记载,孝原村清代曾出了一位大孝子,名叫王凌五,少年时失去母亲,父亲娶了畅氏女为继室,就是凌五的继母。他对继母非常孝顺。继母还有位娘家妈史氏,无依无靠,独自一人在家,继母放心不下,凌五顺应继母的心愿,就把她接到自己家中,每日以精细米面奉养。十年后,畅母病逝,凌五又具棺板寿衣,以礼安葬。其孝道善行,感动天地。

王凌五还有一同族兄弟马旬,染病在床,病危时就把他六岁的孩子托付于他。他视为己出,像亲儿子一样对待,把他抚养成人,又为其娶妻,待生子后,让他回家为其父母顶门立户。

常言:父孝子贤。王凌五有子王聘,亦为举人,并且是“经元”,即举人之首。品行端正,学问深厚,文笔高古,不惟受到当地文人学士和社会的敬重,就连南方的文坛宿将亦佩服之至。王聘的孙子王锡桂,亦品学兼优,他设账授徒,教学生重视品德修养,做人第一。

古人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王凌五事继母以孝,对继母的母亲以孝,以善,可谓大孝大善,无怪乎其子孙累世入泮,并皆有德,受乡人敬重。

东孝原有一后土娘娘庙,创建于唐武德年间村东土岗上,岗名峨眉,又名蓬瀛。时殿堂巍峨,香亭华丽,庙院房舍宽敞,山门气宇轩昂。东西厢房二三十间,分置三官、五岳、四渎、八仙、财神、药王、姜嫄诸神宫殿。正殿东廊下悬有古钟一座,重约三千余斤,鸣时声闻十里。宋天圣二年重修,明洪武年间罹火灾重修,清光绪三十三年又重修。清代中叶,该庙由东西孝原、平原、长乐、北张、上阳、毋庄堡等村轮流祭祀,后因故其他几个社退出,只留下东孝原、西孝原和西张三个村。每年正月十三,农历三月十八日迎神赛社,沿途锣鼓旗伞,爆竹连天,热闹非凡。1945年3月,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惨遭兵燹,尽成瓦砾。

现在的后土庙仍建在原址,占地5亩,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是2006年由村内仁人志士倡议,村民集资,热心后土文化事业的人赞助建成。新建的后土庙,正殿三间,高14米,宽16米,进深11.6米,重檐歇山,梁坊彩绘,20根油漆圆柱四周林立,琉璃瓦裹脊,流光溢彩,金碧辉煌,正中后土娘娘塑像凝目端庄,体形丰满,面貌俊逸。两旁送子娘娘,疴痘娘娘,清秀圆润,慈祥和善。正殿左右廊坊二三十间,分为忠义宫、观音殿、孔圣人殿、太清宫,分别供奉着观音菩萨、孔子、老子等神像。庙院四季松柏苍郁,花木吐秀,西侧一株十里香,枝繁叶茂,幽香醉人。每年正月十三和农历三月十八日,东孝原、西孝原和西张等三村四社群众,依照旧例,迎神赛社,请戏娱神,隆重祭祖,盛况空前,不亚于当年。

村里还建起了文化广场,读书室,卫生室,舞台。舞台建在村中央,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砖木结构,仿古风格。每当夜幕降临,广场华灯齐放,劳动了一天的男女青壮年,总要在此唱歌跳舞,娱乐健身。

作 者 简 介

解放,万荣县万泉乡庙后村人,出生于1936年,2025年2月去世。曾任《万荣县志》副主编、总纂、《万荣人》报编辑,出版了《万荣史话》、《万荣古今名人》、《万荣笑话ABCD档案》、《万荣笑话探源》、《万荣村名文化》、《嵋岭走笔》等书籍,他还是万荣笑话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晋南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