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言现在离高考还有30天,许多家长比孩子还焦虑:有的每天换着花样炖补品,孩子却食不下咽;有的偷偷翻孩子抽屉查模拟考分数,被发现后引发冷战;更有家长请假在家“全程陪读”,结果孩子烦躁摔门而出…
前言
现在离高考还有30天,许多家长比孩子还焦虑:
有的每天换着花样炖补品,孩子却食不下咽;
有的偷偷翻孩子抽屉查模拟考分数,被发现后引发冷战;
更有家长请假在家“全程陪读”,结果孩子烦躁摔门而出…
其实,家长此时最该做的不是“加码”,而是“护航”。家长做好这10件事,成为孩子的考前的“定海神针”,而不给孩子增加更多的压力,就能帮到孩子,马上能用!
❌ 忌开口就问:“今天模考排名多少?”
✅ 宜说:“空调温度要调低点吗?我给你热杯牛奶。”
原理:最后阶段,睡眠质量直接影响考场发挥,家长要帮孩子守住“生物钟防线”。
❌ 忌转发:《震惊!今年高考数学将大改革》《某学霸每天只睡4小时》
✅ 宜做:把教育局官网、学校通知的关键信息提炼成1-2句,用便利贴贴在孩子能看到的地方。
案例:某年,有位考生因家长转发“高考泄题”谣言,焦虑到失眠3天,实际是自媒体炒作。
✅ 有效三件套:
握力球:孩子复习时随手捏一捏,缓解肌肉紧张,便签本:写上“不管结果如何,爸妈永远是你的退路”塞进笔袋,薄荷精油:涂在太阳穴提神,比咖啡更温和。❌ 忌说:“冲不上985,人生就完了!”
✅ 宜说:“你三年来每天6点起床的努力,已经赢了大多数人。”
数据:近5年高考,超60%的考场失误源于心理崩溃,而非知识漏洞。
孩子发脾气时,记住公式:
共情(1句)→ 闭嘴(30秒)→ 转移(行动)
例:“看你这么累我也心疼”(共情),倒杯水放在桌上(行动),默默退出房间。
⚠️ 警惕家长群三种毒信息:
✅ 正确做法:
根据孩子近期模考分数,私下整理3档志愿方案(冲/稳/保)等高考结束后,再和孩子逐条讨论❌ 错误示范:逼孩子现在确定“必须报某个专业”。
最后一课:
考完最后一科,给孩子一个拥抱,说:
“走,回家给你做小时候最爱的糖醋排骨,这三年辛苦了。”
——此刻你的态度,决定孩子未来多年如何回忆高考。
结语
家长的情绪是孩子的晴雨表。最后30天,“稳如泰山”就是最好的助考。
下面这个自测打分表,大家可以测试一下
高考冲刺期家长自测打分表
(✅ 每项1-5分,5分为最佳,总分≥40分即合格)
1分→5分私下整理志愿方案但未强迫孩子签字确认
1分→5分
总分:_____ / 50分
解读:
45-50分:定海神针型家长 35-44分:稳定护航型家长 25-34分:需警惕无意识施压 ⚠️<25分:建议立即调整互动模式来源:昊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