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150岁才当妈?又是谁,还没出生就怀孕?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9 13:06 2

摘要:弱小可怜又无助的我们,只想靠吸取植物汁液默默活下去,却被瓢虫吃、被蚜狮喋、被蚜茧蜂变成僵尸、被蚂蚁连吃带拿……偶尔被人注意到,还是在《xx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封面上……

生为蚜虫,我很抱歉。

弱小可怜又无助的我们,只想靠吸取植物汁液默默活下去,却被瓢虫吃、被蚜狮喋、被蚜茧蜂变成僵尸、被蚂蚁连吃带拿……偶尔被人注意到,还是在《xx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封面上……

然而,因为即将到来的母亲节,听说博物君带着复杂的情感(毕竟我们可能真的比较招人烦),要好好地讲讲我!

生育年龄最小:蚜虫

对生态学感兴趣的朋友,想必听说过“r策略”和“K策略”。简单来说,就是前者追求数量、生得快生得多,但个体脆弱;后者追求质量,生得慢生得少,但个体存活久。

像许多常见昆虫、浮游甲壳类等小型动物,采取的都是r策略。其中的典型,当属每年春夏困扰我们的蚜虫。

体长往往不足5毫米的蚜虫,虫生似乎被按下了“快进键”:它们有多着急当妈呢?甚至出生就自带孕肚!

生的娃已经怀上了我的孙子

视频来源:deeplook

部分种类的蚜虫,会采取周期性的孤雌生殖(CP)繁殖方式:在春夏时节,雌虫们不需要雄虫,而是凭一己之力玩命生育,快速扩张种群。甚至连产卵再孵化的过程都省了,直接卵胎生上百只雌性若虫出来。

这种套娃怀孕的过程,往往会重复10-30代,甚至出生4-5天的蚜虫即可生育!简直就是一个“Ctrl+C” & “Ctrl+V”狂魔。

夏天的蚜虫宝宝是卵胎生的,没有爸爸

图源:Bing

而到了秋末,在光周期缩短的刺激下,雌蚜虫又转入有性繁殖模式。无性繁殖期间偶尔也会出现少量雄性个体,雌雄之间来一场“冬日限定版爱情”,产下能越冬的受精卵。等到开春,又是下一赛季的循环。

冬天的蚜虫宝宝是卵生,有爸妈但都没见过

图源:Aphild3

这种双模式的繁殖系统,既带来了无性繁殖的短期效益,又保留了遗传创新的长期可能。此外,蚜虫还有一些专门孤雌生殖(OP)的繁殖种群,也就是完全摒弃有性过程,全年通过克隆大军来延续基因。正是靠着如此强大、快速的繁殖能力,看似弱小的蚜虫才能一个不留神就全局侵占你家园子。

蚜虫CP种群和OP种群对比

图源:作者自制

蚜虫并非孤例,双翅目昆虫蕈(xùn)蚊科、瘿蚊科、丽蝇科昆虫也非常青睐孤雌生殖方式,这种机制在50万年前多次独立、剧烈演化至今,相当有效。

哺乳动物生育之最:弓头鲸

至于大型哺乳动物,在生育方面普遍采取“K策略”:生育年龄晚、生育间隔久、后代数量少。典型例子是陆地巨兽——大象,它们至少要长到10岁才能性成熟(非洲草原象10-12岁,亚洲象约14岁),母象孕期长达18-22个月,间隔4-6年才能养育下一头小象。

有趣的是,比大象更大的鲸类,生娃却未必更慢。比如史上最大巨兽蓝鲸,寿命为70-110岁,但2-3岁就能离开母亲独立生活,雌性8-10岁就达到性成熟(小蓝鲸出生就有6-9米长,2-3吨重)!其他大中型须鲸,雌性的性成熟年龄也大多在10岁以内。

但有个例外,那就是哺乳动物中的长寿冠军(以及体重亚军)头鲸,也称北极鲸、格陵兰露脊鲸。这些终生漫游在北极冰海、体重可超过100吨的“大胖子”,拥有鲸类中最厚的脂肪层,以及可达200多岁的超长寿命。生命如此漫长,生娃自然不急。

弓头鲸号称“鲸二胖”,体重仅次于蓝鲸

图源:Bing

弓头鲸小时候和其他须鲸一样生长迅速,但独立生活后的成长就按下了“慢放键”,雌性、雄性的平均性成熟年龄均为25岁。此后还要过至少30年,它们的身体才能完全成熟……已知最老的三位雌性弓头鲸“产妇”,估测年龄分别达到133岁、139岁和149岁!

被猎杀的弓头鲸

图源:Wikipedia

弓头鲸如此漫长的生长期,或许因为它们有更迫切的需求:积累能量。比其他鲸更厚的脂肪层,让它们能抵御北极海域的寒冬(南极鲸类冬天就游回热带了),但也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慢慢“贴膘”。只有长到足够大、足够胖,它们才终于可以谈情说爱、生儿育女。

弓头鲸母子

图源:《不可思议的鲸》

生育年龄最大:小头睡鲨

只是比起另一位北极老乡——小头睡鲨(格陵兰睡鲨),弓头鲸就算不上“晚婚”和“长寿”了。小头睡鲨位居北冰洋食物链的顶端,庞大、缓慢却致命,可以长到7米长;但更神奇的,是它们长达250~500岁的寿命(位居所有脊椎动物之冠!),以及异常缓慢的生长速度。

小头睡鲨是运动速度最慢的鲨鱼,生长也是最慢的。

2020年的一项研究表明,雌性小头睡鲨要长到3.9~4.2米长才会初次生育,而它们的性成熟年龄不早于134岁!北极海域猎物稀少,低温又延缓了新陈代谢,便造就了这些“百岁冻龄生物”。

小头睡鲨的成熟要历经一个多世纪,此后雌性每次繁殖能产下200~324条幼鲨(卵胎生),但其中能长大的只是凤毛麟角。如今北极气候变化对这些老寿星种群的影响,恐怕还要很多年才能看出来。

小头睡鲨偶尔会偷袭海豹,但从未有攻击人类的记录,对人类潜水员也很平和。

生育间隔最长:红毛猩猩

此外,还有一位生育周期最长的冠军选手,它就是东南亚的人类近亲——红毛猩猩(包括婆罗洲猩猩、苏门答腊猩猩、答巴奴里猩猩3个物种)。

答巴奴里猩猩,雄(上)雌(下)

图源:Tim Laman / morphobank.org

在野外,雌性红毛猩猩平均9-12岁达到性成熟,而抚养一个幼崽的时间长达6-7年,平均间隔8年才会再次生育!如此长的生育间隔,在现存动物中高居榜首,甚至远长于人类平均水平。

婆罗洲猩猩母子

图源:Bing

究其原因,可能是红毛猩猩平时独居生活,不像大猩猩、黑猩猩(以及人类)那样可以集体照顾幼崽。抚养孩子、教会孩子各种雨林生存技巧,全都由红毛猩猩妈妈独力承担。只有等小红毛猩猩能够独立生活之后,妈妈才能腾出手来养下一个“小号”。

养个小号可不容易

图源:Wikipedia

野生红毛猩猩的平均寿命为35-40年,因此每只雌性一生中,通常只能养育2-3个后代(红毛猩猩和人类一样,很少有双胞胎)。这么低的繁殖率本来没啥,因为红毛猩猩在野外几乎没有天敌(苏门答腊猩猩可能会上苏门答腊虎的餐桌),少生优生才不会让大家过得太卷;但现今由于人类大肆砍伐热带雨林,导致红毛猩猩数量锐减,低生育率让它们的种群很难恢复。

除了上述这些动物外,还有其他一些生育年龄也令人咂舌的动物,比如某些鼩鼱(qú jīng),出生后仅需5-6周即可性成熟开启繁殖;再比如某些桡(ráo)足类甲壳动物,在适宜环境下仅需约10天就能完成从卵到性成熟个体的蜕变。

臭鼩(鼩鼱科)开火车

视频来源:BBC

所以生物到底有没有最佳生育年龄?自然早已用38亿年的实验证明:生存、繁殖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

参考文献:

[1] Bowhead Whale Reproductive Strategies, William R. Koski, J. Craig George & Bernd Würsig, Sex in Cetaceans, 2023

[2] Julius Nielsen et al., Eye lens radiocarbon reveals centuries of longevity in the Greenland shark (Somniosus microcephalus).Science353,702-704(2016).DOI:10.1126/science.aaf1703

[3] Assessing the reproductive biology of the Greenland shark, Julius Nielsen, Rasmus B.Hedeholm, Arve Lynghammar, Leon M.McClusky, Bjorn Berland, John F.Steffensen, Jorgen S.Christiansen

母亲节快到啦!

还有谁忘了给伟大的妈妈买礼物的👇

来源:博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