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奋斗者 | 全国劳动模范王磊:抽丝剥茧的电网“神探”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9 13:52 2

摘要:“穿上军装,我是祖国保卫者;穿上工装,我是万家灯火守护者!”王磊,南方电网贵州六盘水供电局一名继电保护工,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铮铮誓言。退役军人的他从事电网继保自动化技术24年,“严勤细实”是他坚守的工作态度,“抽丝剥茧”解决复杂隐患是他的专长,在日复一日的工

抽丝剥茧的电网“神探”

——南网贵州六盘水供电局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继电保护专责王磊

“穿上军装,我是祖国保卫者;穿上工装,我是万家灯火守护者!”王磊,南方电网贵州六盘水供电局一名继电保护工,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铮铮誓言。退役军人的他从事电网继保自动化技术24年,“严勤细实”是他坚守的工作态度,“抽丝剥茧”解决复杂隐患是他的专长,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练就“火眼金睛”。

▲南网贵州六盘水供电局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继电保护专责王磊。

“为工所想,为工所用”是王磊坚持的创新目标,他打破专业壁垒,实现了专业领域一个又一个突破,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2024年,他入选全国总工会大国工匠培育对象。

千锤百炼的“毫秒级”执念

“因为是从零基础开始,起初只安排一些简单的工作给他,但每次他完成得都比我想象的好,有一股军人的拼劲。”师父张广梅这样评价王磊。

回想起刚转业到供电局时,王磊感慨万千:“因为性格比较好强,在部队获得过不少的军功章,转业了,也想拼出点成绩,于是下了很大苦功,边学边干。”

王磊刻苦钻研业务技术,查资料、翻图纸,只要有活儿,他都会主动抢着去做,每次在工作现场都会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求教。日复一日的积累,王磊逐渐掌握了过硬的本领,挑起了大梁。

“注意!C相动作时间偏差0.15秒。”2012年500千伏六盘水变电站检修现场,王磊突然叫停作业。显示屏上,三次测试数据中仅有一次异常。“可能是仪器误差?”年轻同事嘀咕。“战场上0.15秒决定生死,而这里事关整座城市的供电,容不得半点闪失!”经过6小时逐点排查,终于在一个元器件内部发现米粒大小的氧化点。这种近乎偏执的严谨,让六盘水电网创下连续23年220千伏及以上继电保护零误动纪录。

数字时代的“人脑云盘”

2010年,贵州电网成为南方电网首批智能变电站建设试点单位,智能站建设数量约占南方电网首批规划的95%。面对虚端子技术这个“数字迷宫”,王磊展现出惊人天赋。他把传统CAD图纸与虚拟链路结合,带领团队绘制出国内首套可视化虚端子图集。

“当时所有人都觉得这是天方夜谭,而磊哥却一头扎进了复杂的转化过程中。”参与项目的同事回忆。王磊带着同事们用2个月时间绘制了数百张内容表达完整、准确、直观的虚端子可视化设计图纸,一举解决了智能变电站过程层虚拟链路不可视的技术难题,为贵州电网第一批智能变电站技术改造的出厂验收、现场安装、竣工验收和投运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这次经历,彻底打开了王磊创新的“阀门”。

“不能让兄弟们拿‘烧火棍’打仗。”多年前,目睹同事因保护定值误整定导致线路跳闸,王磊痛定思痛,带领团队开发《智能电网背景下二次设备精细化运检技术创新及工器具研制》项目,治愈了继电保护“误整定、误碰、误接线”三大顽疾。

他的工作室像个“电网科技博物馆”: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离线环境图像识别算法,5秒内即可完成一块保护屏柜的压板识别比对工作;保护装置一键式测试系统的研制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停电时间……这些发明背后,是他拆装了无数遍的127台废旧设备、20T容量的设计图纸和手稿。

匠心传承的“星火计划”

“培养100个好苗子”是王磊创新工作室的新目标。他的“青苗工程”采用特种兵特训模式:新人要经历熟记图纸、故障速诊、暗夜排查等极限挑战。他的徒弟中有18人受聘为技术技能专家,2人获评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贵州省技术能手,12人荣获网、省公司劳模、工匠、创客、技术能手等称号。

创新工作室里,60名成员构成独特的技术生态:老师傅的实战经验与“90后”“00后”的编程思维在这里碰撞。他们开展的《基于图源逆向标准化建模技术的二次系统数字孪生》研究成果,将作为“数字员工”管理变电站内数百套装置、十万余项电气量及开关量、上万条报文信息,代替人工完成设备巡检、故障预警、缺陷定位等工作。工作室墙上“故障不过夜,创新不停歇”的标语,映照着这群电网卫士的初心。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