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斯克旗下的 “星链” 卫星互联网设备,被曝在东南亚电诈园区广泛使用,给多国反诈工作带来极大阻碍。这一现象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倘若我国未来接入星链,如何防范其沦为电诈帮凶,成为亟待探讨的关键问题。
一、星链电诈:全球新危机
近日,一则消息引发全球关注:马斯克旗下的 “星链” 卫星互联网设备,被曝在东南亚电诈园区广泛使用,给多国反诈工作带来极大阻碍。这一现象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倘若我国未来接入星链,如何防范其沦为电诈帮凶,成为亟待探讨的关键问题。
星链,作为 SpaceX 于 2015 年提出的低轨道卫星互联网计划,旨在通过向近地轨道发射约 4.2 万颗卫星,构建全球卫星互联网。截至 2024 年初,已有近 6000 颗星链卫星在轨运行。其利用低轨道卫星,能为全球包括偏远地区、海洋、极地等地面网络难以覆盖之处提供网络服务,速度较快,部分地区平均下载速度超 100Mbps,最高达 301Mbps,能支持流媒体、在线游戏和视频通话等功能 。然而,正是这些技术优势,被电诈团伙恶意利用。据《环球时报》援引新加坡亚洲新闻台消息,缅甸妙瓦底一带至少 8 个电诈园区已部署星链设备,且这些设备未获官方授权。此外,在非洲、中东和中亚等地,也存在星链互联网服务被非法访问的情况。
二、执法困境:星链带来的反诈挑战
对于执法部门而言,星链的介入让反诈工作难上加难。以往,“断网” 是打击诈骗园区运营的有效手段,但星链凭借全球覆盖和匿名性,使这一策略彻底失效。星链终端设备能轻松网购并运往 “禁用” 区域,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证实,有网络服务商专门向边远诈骗园区出售星链设备。此前美国加州地方检察官办公室就犯罪团伙非法使用星链系统质询 SpaceX,却未得到回应。
三、多维破局:我国应对星链电诈之策
(一)技术监管:筑牢网络安全防线
在技术监管方面,我国应大力加强对星链网络流量的实时监测技术研发。利用大数据分析,深入挖掘星链网络中的异常流量行为。比如,电诈团伙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数据传输、频繁与特定高风险地区进行网络交互等行为,都可作为监测重点。通过构建智能化的流量监测模型,能够精准识别出疑似电诈活动的网络行为,并及时发出预警。同时,积极探索卫星网络信号追踪技术,尽管星链具有一定的匿名性,但通过对信号特征、传输路径等多维度分析,有望实现对非法使用星链设备位置的精准定位,为执法部门的精准打击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二)法律政策:完善制度约束体系
从法律政策层面,我国需尽快制定针对卫星互联网接入与使用的专门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在我国境内使用星链等卫星互联网服务的准入条件、使用规范以及违法处罚措施。例如,对私自买卖、非法使用星链设备用于违法活动的行为,制定严厉的罚款和刑事处罚条款。同时,建立健全卫星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监管机制,要求其严格落实用户实名认证、设备追踪管理等责任,若提供商未履行相关责任导致设备被用于电诈等违法活动,依法追究其连带责任。
(三)国际合作:凝聚全球反诈合力
在国际合作领域,我国应积极与其他国家,尤其是深受星链电诈困扰的国家,建立紧密的跨国执法合作机制。通过信息共享,及时交流星链电诈的最新动态、犯罪手段以及涉案人员信息等。例如,与东南亚国家定期召开联合反诈会议,共同商讨应对星链电诈的策略。在案件协查方面,建立快速响应通道,当一方发现涉及星链电诈的线索且需要跨国协助时,另一方能够迅速配合开展调查工作。此外,推动国际社会制定统一的卫星互联网监管规则,促使 SpaceX 等卫星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加强对设备销售和使用的管控。
(四)教育宣传:提升全民防范意识
教育宣传同样不可忽视。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渠道,广泛开展针对星链电诈的防范宣传活动。制作生动形象的宣传视频,详细介绍星链电诈的常见手段,如利用星链网络进行 “杀猪盘”“冒充公检法” 等诈骗方式。组织社区宣传活动,深入基层向民众普及如何识别和防范星链电诈,提高民众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同时,针对可能接触到星链设备的企业、科研机构等,开展专门的培训,强化其安全管理意识,防止星链设备被内部人员非法利用。
星链电诈问题虽严峻,但只要我国提前谋划,从技术、法律、国际合作和教育宣传等多方面协同发力,定能有效防范和打击相关犯罪活动,保障我国网络安全和民众财产安全。
来源:海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