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苗怀明教授从专业角度科指出陈丽君错误后,彻底激怒了一些极端粉丝。
文|知微
编辑|先锋谷
5月6日,陈丽君在表演结束后,为自己的口误道歉。
本以为风波会就此平息,不料事态反而愈演愈烈。
部分粉丝的过激行为不断蔓延,竟将矛头对准教育界?
争议的开始,还要从陈丽君采访中的“口误”讲起。
5月2日,陈丽君接受央视采访的视频曝光。
并且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
甚至险些影响到陈丽君的职业生涯。
都知道,陈丽君是靠着“小生”身份走红。
而她扮演的贾宝玉,更是深受观众喜爱。
可采访却引起网友怀疑。
陈丽君对自己的角色,真的了解吗?
采访中,陈丽君声称贾宝玉是“大观园的希望”。
更是直接把贾宝玉放在“长子长孙”的位置。
此话一出,迅速在网络上炸开了锅。
陈丽君也因此,被网友盖上“文盲”的帽子。
原因很简单,贾宝玉被称为“宝二爷”。
他的身份,早就在称呼中被证明出来。
从整个贾府来看,贾宝玉这一支,从来都只是二房。
虽然已经分成两府,但身份却无法改变。
且不说宁国府才是整个家族的长房。
即便单看荣国府,贾宝玉还有个早亡的哥哥。
贾珠去世后,也为家族留下儿子。
所以陈丽君的采访,也引起网友调侃:
“是不是需要李纨带着儿子给贾宝玉腾位置?”
事情发酵后,相关节目第二天就删除陈丽君的争议片段。
但这种操作并没能平息舆论,反而让网友觉得“是陈丽君心虚”。
同时,红楼梦相关学者也对此事进行回应。
说贾宝玉是长子长孙,明显体现出对《红楼梦》原著了解匮乏。
换而言之,就像是郝蕾对演员文化的要求:
“剧本都读不懂,怎么演好角色?”
经此一事后,陈丽君直接被网友送上热搜。
但她本人却始终没有正面回应。
反倒是粉丝,在拼命帮她“正名”。
或许是因为饭圈文化对偶像的“无底线包容”。
为了维护陈丽君,粉丝甚至歪曲《红楼梦》。
想要用各种方式来证明自家偶像永远不会犯错!
也或许在粉丝的心里,他们比谁都要清楚。
若是此事无法平息,会严重影响陈丽君的事业!
因为她的名气、粉丝,都离不开“小生”形象。
陈丽君的走红速度,令人震惊。
从2023年至今,才短短两年时间。
她的地位,甚至可以和顶流相比。
2023年,是陈丽君演艺生涯的关键转折点。
她扮演的贾廷,英俊潇洒、魅力十足。
单手抱女主转圈圈、耍扇子的动作潇洒帅气。
“陈丽君单手抱”话题阅读量突破50亿。
陈丽君也因此成为新一代“老公姐”。
甚至青出于蓝胜于蓝,比前辈茅威涛还出名。
但“饭圈文化”,始终都很危险。
与名气一同而来的,便是粉丝的“管控”。
陈丽君和李云霄,是作为搭档一起走红。
那么自然而然就有很多“CP粉”。
但谁不想让自己偶像变成独一无二最优秀的呢?
于是,两家粉丝开始互撕。
最后导致陈丽君和李云霄,只能各自参加活动。
这或许是陈丽君第一次被“饭圈文化”影响。
但她并没有在意。
只是想再扩大名气,以此来弘扬越剧发展。
此后,陈丽君在各大舞台持续发力。
2024年参加《浪姐》,刚现身就引起粉丝惊呼。
初舞台上一身红衣,舞剑、秀戏腔,将《天命》演绎得气势恢宏。
更是再次斩获大量粉丝,“陈丽君断层第一”也迅速登上热搜。
后续舞台对比,陈丽君的地位巍然不动。
最后排名第二成功出道。
这一次,陈丽君的名气不再局限于越剧舞台上。
更多人认识到她,她也参与到更多舞台中。
在舞台上,陈丽君是光芒万丈、英姿飒爽的“玉面郎君”。
生活中的她,却是直爽开朗、不拘小节且搞笑而不自知的姑娘。
面对粉丝热情表白时,她会害羞脸红,毫无明星架子。
强烈的反差萌,也让粉丝对她更新奇、更喜爱。
但谁也没想到,她会在关键时刻遭遇粉丝的“反噬”。
再次之前,陈丽君就曾陷入“偷歌”争议。
有网友指责她“偷窃”周深的创作成果。
甚至将矛头对准陈丽君粉丝的“无脑护主”。
后来陈丽君道歉,但她的争议却没能停止。
一天前,南大教授苗怀明在网上诉苦。
他声称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却遭遇网暴”。
其中最关键的源头,正是陈丽君的粉丝。
事情刚发酵的时候,就有粉丝为陈丽君辩解。
他们声称陈丽君的说法是独特理解,不应该被指责。
部分粉丝还表示《红楼梦》的解读本来就多元。
陈丽君作为演员,对角色有着不同于学者的感悟。
所以不能也不应该以学术标准评判她的言论。
当苗怀明教授从专业角度科指出陈丽君错误后,彻底激怒了一些极端粉丝。
从他发声起,就不断收到骚扰电话,电话那头充斥着辱骂与攻击。
“被各种问候祖宗十八代”
因为粉丝认为苗怀明是在故意挑刺,想通过批评陈丽君来博取名声。
他们还在各大平台,针对苗怀明发布攻击性言论,质疑他的学术水平与动机。
有的粉丝写道:“不过是个老学究,想借丽君的热度炒作自己,根本不懂艺术。”
5月6日,陈丽君为自己的言行道歉,并且把原因归结为“口误”。
表示“以后会让嘴和脑子保持同步,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可即便自家偶像承认错误,部分粉丝的疯狂行为依然没有停止。
他们不愿接受偶像犯错的事实,继续对苗怀明教授进行网暴。
“护主”心态,导致学术理性被饭圈逻辑碾压。
而学者正常的知识传播责任被异化为“粉黑大战”。
粉丝将饭圈的“忠诚”“战斗”逻辑带入现实。
将对偶像的维护凌驾于知识尊重之上。
对此,苗怀明表示自己不理解,并且声称以后还会这样做。
因为学术问题,本身就不允许错误。
可对于粉丝而言,任何问题都比不过偶像的声誉。
所谓“饭圈文化”,让人心寒,也让人无奈。
更可怕的是,如今粉丝越来越低龄化。
那么在“饭圈”主导下,他们该如何面对学术研究?
难道教育界也要为粉丝开启“新领域”?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只能希望粉丝能早些清醒!
当教育界成为流量博弈的战场,知识传播便沦为资本逐利的工具。
当学术权威需要与饭圈逻辑对抗时,往往孤立无援。
很现实,也很可悲。
不敢想被“饭圈文化”侵蚀成长的孩子们,以后又是何种处境?
流量时代的文化传承不能沦为偶像人设的牺牲品。
唯有坚守对知识的敬畏、对理性的信仰。
才能在娱乐化浪潮中守住教育的底线,让经典真正成为滋养心灵的源泉。
而非只是饭圈狂欢的注脚。
来源:先锋谷影视娱评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