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 “科普能力建设的区域实践与愿景”专题论坛举办

摘要:12月5日,2024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科普能力建设的区域实践与愿景”专题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聚焦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科普人才队伍培养、科普资源开发以及科学传播技术手段等关键议题,旨在探讨如何有效促进不同地区和人群的科普能力建设,进一步弥合科学素质鸿沟。

12月5日,2024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科普能力建设的区域实践与愿景”专题论坛在北京举办。

12月5日,2024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科普能力建设的区域实践与愿景”专题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聚焦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科普人才队伍培养、科普资源开发以及科学传播技术手段等关键议题,旨在探讨如何有效促进不同地区和人群的科普能力建设,进一步弥合科学素质鸿沟。

专题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北京国际交流协会联合承办。本次论坛邀请到来自中国、马来西亚、葡萄牙、泰国、印度、缅甸、南非和澳大利亚的共计13位专家发言,其中联合国科学和技术促进发展委员会(UNCSTD)副主席安娜·克里斯蒂娜·阿莫罗索·达斯内维斯(Ana Cristina Amoroso das Neves)担任论坛主席,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王小明担任主持人。

论坛在孙和平院士精彩的主旨报告中拉开帷幕,他分享了院士科普工作室在科普能力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集结院士及其团队的力量,不仅促进了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双轮驱动,而且在体制机制创新、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科普资源开发利用和科学传播方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孙院士表示,院士科普工作室是连接科研与公众、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桥梁,对于激发全社会科普组织的积极性、推动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马来西亚科学院院士、马来西亚拉曼理工大学校长李仕伟(Sze Wei Lee)教授也围绕科普人才培养和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表示,科普人才的培养和发展需要与地区教育体系紧密结合,通过实践和创新教育方法,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科学传播需求的人才。

联合国科学和技术促进发展委员会(UNCSTD)副主席安娜·克里斯蒂娜·阿莫罗索·达斯内维斯(Ana Cristina Amoroso das Neves)则在报告中强调了全球合作在科普能力建设中的重要性。她认为,科学传播技术手段的创新是提升科普能力建设的关键,提倡利用数字媒体和互动技术,使科学知识传播更加广泛和深入。

中国科学技术馆馆长、党委副书记,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党委副书记、常务副理事长郭哲提出,展教研一体化是提升科普效果的有效途径,通过整合展览、教学和研究资源,可以更好地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和参与。泰国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署主席素吉·林批乔农(Sukit Limpijumnong)讨论了人工智能时代科学传播的新机遇和挑战。素吉主席认为,利用AI技术提高科普内容的个性化和互动性,可以吸引更广泛的受众。

国际科学理事会(ISC)高级科学官员梅格哈·萨德(Megha Sud)分析了全球范围内科学普及的挑战,并提出了基于国际科学理事会视角的解决方案。缅甸仰光理工大学副校长拉缪吞(Hla Myo Tun)、泰国科学学会副会长沃拉万·班图姆纳文(Worawan Bhanthumnavin)、南非国家研究基金科学技术促进机构执行主任玛莫莱西·莫西亚(Mamoeletsi Mosia)以及日本筑波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助理教授马修·伍德(Matthew Wood)分别就各自国家和地区的科普能力建设实践进行了分享。中国科学技术馆科研管理部主任赵洋则介绍了国际科技馆能力建设工作坊通过实践项目、研讨会和培训等方式,增强参与者的科普能力和科技交流技巧,并为“一带一路”民间科技人文交流搭建平台。

论坛的圆桌讨论环节以“区域和人群的科普能力建设”为主题,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副教授梁琰主持,与会嘉宾通过分享他们在科普领域的兴趣和见解,深入讨论如何通过科普活动提高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以及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提升科普教育的质量和效率,讨论现场气氛热烈,反响良好。

本次论坛围绕众多影响国家和区域科普能力水平的话题展开交流探讨,不仅为全球科普能力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也为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科普交流与合作搭建起桥梁。

来源:南方娱乐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