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佛教原興起於印度,不久,在向周邊傳播的過程中進入中國。自公元二世紀後半,在中國,開始了對佛典(佛經)的全面翻譯。那時,有不少印度和西域諸國的高僧來到中國,根據他們的記憶,或是記在貝葉上的梵本佛典,佛教經典被大量翻譯為漢語。與此同時,也有中國僧侶遠赴印度求法,帶
序言
佛教原興起於印度,不久,在向周邊傳播的過程中進入中國。自公元二世紀後半,在中國,開始了對佛典(佛經)的全面翻譯。那時,有不少印度和西域諸國的高僧來到中國,根據他們的記憶,或是記在貝葉上的梵本佛典,佛教經典被大量翻譯為漢語。與此同時,也有中國僧侶遠赴印度求法,帶回來很多佛教經典,並紛紛被譯為漢語。後來,這些數量龐大的漢語佛典又被彙集成有一定體系的叢書,人稱「大藏經」或「一切經」(日本多稱「一切經」)。從南北朝到隋唐時代,世間盛行書寫佛典,並開始傳入朝鮮半島以及日本等周邊地域。宋代以後,隨著木版印刷技術的發展,佛典被大量印刷,流通於東亞漢字文化圈,極大促進了以漢譯佛典為中心的佛教文化圈的形成。
根據《日本書紀》記載,佛教正式傳到日本是在欽明十三年(552)十月。當時,日本從百濟聖明王那裏得到了佛像和一些經典。其後,很多渡來僧(來自中國和朝鮮半島等的僧人)、入唐僧(由日本赴中國的僧人)等從中國以及朝鮮半島帶回佛像、法具和大量佛教經典。同時,日本各地的寺院也開始盛行書寫經典,於是,或是以單一經典的形式,或是以大藏經的形式,佛典開始在日本社會流通。
在日本,大藏經主要有兩種形態:一是從境外屢次輸入的各種形式的大藏經(包括從奈良時代傳入的寫本,一直到近代傳入的金屬活字本);一是日本本土書寫和出版的形式。本文主要考察前一種形態,即日本現存的從中國.朝鮮半島傳入的大藏經收藏狀況及其特色。
一、日本古代的大藏經書寫
關於日本的大藏經歷史,按照其特點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時期:第一期,即奈良時代到鐮倉時代(八世紀~十三世紀)的寫本大藏經時代;第二期,為平安時代後期到江戶時代初期(十二世紀~十七世紀中葉),這是中國.朝鮮半島刻版大藏經的輸入時代;第三期則是江戶時代以後的獨自刻版時代。
在這裏,首先介紹一下日本寫本大藏經的概略。
如上所述,佛典第一次傳到日本是在欽明十三年。從那時開始,到約兩百年後的奈良時代末期,日本所藏的經典已經超過《開元釋教錄》所錄之1076部5048卷,而達到1829部9102卷。
在這一歷史時期,日本致力於建立古代國家體制,屢次向中國派遣遣隋使和遣唐使,全力輸入中國的先進制度與文化。此外,還從百濟、高句麗、新羅等國家輸入了許多文物和制度。佛教正是在這種環境下,為日本社會所接受,並得到天皇以及上流階層的保護,不僅國家建造官寺,那些握有權勢的貴族們也紛紛建造寺院,佛像和法具的製作、經卷的整理也有了長足發展。
關於大藏經書寫的記錄,最早可見《日本書紀》天智天皇二年(674)的記事,曰:於川原寺書寫大藏經。又,在更早的白雉二年(651)的記事中,稱有僧尼2100餘人在攝津味經宮誦讀大藏經。但這裏所說的大藏經是否等同於今日所謂大藏經,尚無法確定。大藏經是按照一定的體系來收集排列經典的叢書,而不是經典的雜亂彙集。根據當時的記錄,大藏經的書寫,其實大大超過人所共知的經錄的收錄數,多時可達六、七千卷。但所謂的大藏經書寫,有時衹是單純書寫大量經典而已。正規的大藏經書寫活動始於將平城京定為京城的奈良時代。
說到奈良時代寫本大藏經,天平七年(735)僧人玄昉從唐朝帶回經典5000餘卷,當屬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以往,研究者認為這5000余卷相當於唐代中期的標準經錄《開元釋教錄》入藏錄所載的5048卷。但現在有人提出,玄昉帶回來的大藏經也許還不及《開元釋教錄》所載的5048卷。不過,玄昉所帶回來的經典乃是唐代文化的鼎盛時期,即玄宗開元年間所書寫,無疑在日本古代大藏經書寫歷史中佔有最重要的地位。遺憾的是,玄昉所帶回來的大藏經現已無存。所幸,通過《正倉院文書》已經判明,以玄昉帶回來的經卷為底本書寫的經典數量流傳頗多,正是通過這些經卷,唐代寫經的內容流傳至今,因而受到人們的重視。
奈良時代的寫經,是以在官立寫經所書寫的官寫經為中心,但到了聖武天皇.光明皇后時代,大藏經被大量書寫。根據記錄,在奈良時代,大藏經至少被書寫了20餘次。其中於天平十二年前後書寫、附有天平十二年五月一日光明皇后跋文的所謂「五月一日經」多達7000卷。這顯示,這部寫經基本上是依照《開元釋教錄》書寫的5048卷經典,其中甚至包括本來未入藏的經典。由此可見,這一時代的寫經活動尚未意識到大藏經叢書的系統性,也沒有入藏或不入藏的觀念。
此後,從奈良時代末期開始,一切經書寫漸趨衰落,有關的記錄也逐漸減少,直到平安時代後期纔開始復興。平安時代到鐮倉時代的寫本大藏經中,保存比較完整的有:「中尊寺經」(藤原清衡經)、「中尊寺經」(藤原秀衡經)、「神護寺經」(荒川經)、《七寺一切經》、《法隆寺一切經》、《色定法師一筆一切經》、《西方寺一切經》、《新宮寺一切經》和《金剛寺一切經》等。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時期的寫經中,有一些被稱為「裝飾經」大藏經,使用紺紙等料紙,正文與扉繪用金銀泥書寫。在裝飾經中,《繪因果經》和《最勝王經》等單一經典是從奈良時代開始製作的,但也有幾種大藏經全部被製作成裝飾經,這是這個時代的明顯特色。
另外,《七寺一切經》和《金剛寺一切經》等雖然不是裝飾經,然而近年也引起了研究者的特別關注。有研究者指出,這些大藏經收錄了以往人們認為已經散逸了的經典,還收錄有與宋元刻本大藏經文本系統不同的經典。在書寫這些經典的時代,中國已經開始刊行大藏經,日本也從中國輸入了幾種刻本大藏經。此外,還有以這些刻本大藏經為底本而書寫的大藏經,但這些寫本大藏經的本文系統多與奈良時代以來的寫經相同。日本的寫本大藏經的特徵是,經文系統與宋代以後流[A1]布的刻本大藏經不同,大部分繼承了唐代的寫經系統,這些寫本大藏經與二十世紀初在中國敦煌發現的大量經卷一樣,屬於刻本形成以前的古老系統,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日本書寫大藏經大部分是在鐮倉時代中期以前書寫的,但其後也有若干。比較有代表性的,如園城寺藏足利尊氏發願一切經、大報恩寺藏北野天滿宮一切經、妙心寺藏寫本一切經等,其底本為宋版、高麗版等刻本大藏經。
二、現存的外國刻本大藏經
(一)現存國外刻本藏經概要
在日本大藏經的歷史中,鐮倉時代到江戶時代初期可以說是輸入時代。寬和二年(中國北宋雍熙三年,986),歸國的東大寺僧人奝然將《開寶藏》帶回日本,這是日本輸入的最早的中國.朝鮮半島刻版大藏經。
作為最早的木版印刷大藏經,《開寶藏》已廣為人知,不論是在大藏經印刷史上,還是在世界印刷史上,都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奝然於永觀元年(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入宋,巡禮五臺山。歸國之際,不僅帶回了木雕釋迦瑞像等,還帶回了剛剛刊行的《開寶藏》大藏經481函5048卷。奝然在翌年、即永延元年回到京都,受到人們迎接。帶回的釋迦像和大藏經等先是安放在蓮臺寺,後來,釋迦像移至清涼寺,大藏經則移放藤原道長所建立的法成寺。後來,法成寺失火,大藏經遭焚毀,已失傳。現在日本存有兩種開寶藏零本,一是南禪寺所藏《佛本行集經》卷第十九,二是書道博物館所藏《十誦尼律》卷第四十六,但均非奝然帶回的經本。不過,據說石山寺一切經和中尊寺經當中,有奝然攜歸經本的轉寫本。另,延久四年(北宋熙寧五年,1072)入宋的成尋得宋朝皇帝賜予的奝然入宋後的新譯經典,托歸國者帶回日本,現亦失傳。
或許因為是敕版的緣故,《開寶藏》並未廣泛流[A2]布,傳存至今日者極少。相比之下,北宋末期到元代在福建和江蘇、浙江地區刻版的私版大藏經則比較容易入手,輸入日本的數量也比較多。單是傳存至今且比較完整的宋元版大藏經,也有如下之多。
宋.東禪寺版大藏經
教王護國寺(與開元寺版混藏)6087帖
醍醐寺(與開元寺版混藏)6096帖
金剛峰寺(與開元寺版混藏)3750帖
本源寺(與開元寺版混藏)2229帖
宋.開元寺版大藏經
宮內廳書陵部(與東禪寺版混藏)6263帖
金澤文庫(東禪寺版與和版混藏)3490帖
知恩院(與東禪寺版混藏)5969帖
中尊寺(與東禪寺版混藏)227帖
教王護國寺(僅有《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含有一部分東禪寺版)639帖
宋.思溪版大藏經
增上寺(和版與鈔本補配)5356帖
最勝王寺5535帖
喜多院(與磧砂版、普寧寺版混藏)4687帖
岩屋寺5157帖
長瀧寺3752帖
唐招提寺(與磧砂版、和版混藏)4794帖
興福寺(與磧砂版等混藏)4354帖
長谷寺(開元寺版、和版、寫本)2222帖
大谷大學圖書館3374帖
御茶之水圖書館成簣堂文庫317帖
西大寺(僅有《大般若波羅蜜多經》)599帖
宋(元).磧砂版大藏經
武田科學振興財團杏雨書屋4888帖
宮內廳書陵部(僅有《大般若波羅蜜多經》)579帖
西大寺(僅有《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帖
成相寺(僅有《大般若波羅蜜多經》)475帖
野藏神社(僅有《大般若波羅蜜多經》)500帖
法華寺(僅有《大般若波羅蜜多經》)331帖
元.普寧寺版大藏經
增上寺(抄本補配)5418帖
東福寺(和版與寫本補配)5393帖
淺草寺(和版與寫本補配)5428帖
安國寺2208帖
園城寺2854帖
西大寺(含有宋版九零帖、寫本四帖)3452帖
般若寺(含有磧砂版一帖)826帖
西福寺(僅有《大般若波羅蜜多經》)599帖
妙光寺(僅有《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約590帖
元.官版大藏經
東泉寺(對馬)77帖
鐮倉時代輸入日本的刻本大藏經大部分屬中國刻版,但進入室町時代後,則變為主要輸入高麗版再雕本。這一時期輸入日本的中國刻版大藏經中,也有一些是經過朝鮮半島輸入的。
朝鮮半島曾在高麗時代兩次版刻大藏經。前一次稱初雕本,第二次叫再雕本。關於初雕本刻版,雖然眾說紛紜,但可以斷定,朝鮮半島大藏經的雕造始於高麗顯宗朝,其版式模仿開寶藏,但也有一些差異。高麗高宗十九年(1232),因蒙受蒙古軍兵災,版木焚失不存。至於印本,除日本南禪寺所藏比較完整之外,韓國僅存約150卷,因此其整體狀況不甚明瞭。現存的比較完整的初雕本有以下幾種:
南禪寺大藏經
(宋.元.高麗等各种大藏經的混合。含有開寶藏1帖,高麗版1738帖,其中相當一部分為初雕本)
安國寺(壹岐)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591帖
長松寺(對馬)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517帖
再雕本的情況是,當初雕本焚失之後,高麗王朝祈願蒙古軍退離,於高宗二十三到三十八年(1236~1251)重新雕造大藏經。當時雕造的81258塊版片,其中有些經後世補刻,至今仍保存在韓國廣尚南道陝川海印寺。現在所謂的高麗版即是再雕本。因為版木保存至今,所以從高麗時代到現在屢次印刷,近代以後的印本也有很多。其中,在朝鮮朝前期以前印刷、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印本如下:
金剛峰寺(含有日本寫本)6285帖
大谷大學(含有日本刻本.寫本)5601帖
增上寺1259冊
吉備津神社994冊
多久頭魂神社(對馬豆酘)977冊
輪王寺614冊
根據《李朝實錄》與《善鄰國寶記》等史書,我們可以瞭解室町時代高麗版輸入日本的情況。據上述史書記載,從應永年間到天文年間的大約一百五十年間,有五十藏以上的大藏經輸入日本,就是說朝鮮半島內的古印高麗版幾乎全部傳入日本。現在,朝鮮半島傳存下來的高麗版大部分是朝鮮朝後期以後印製的。大藏經輸入日本與將軍足利氏與管領畠山氏、周防大內氏、對馬宗氏等有力守護大名有著密切關係。據《蔭涼軒日錄》記載,大內氏在其管轄區域內擁有很大數量的大藏經,多達八藏或者十三藏。另外,還有數種經朝鮮半島輸入日本的元版大藏經也傳存至今。園城寺所藏元版大藏經以普寧寺版為主,其中有兩種經卷附有單獨印刷的二種願文:
1.第一種:
奉 三寶弟子高麗國星山郡夫人車氏特為
皇帝萬萬歲
藩王為首三殿各保千秋亡耦趙文簡靈儀超生淨界兼
及己身與祖母國大夫人李氏見增福壽後世永捨女
身同生安養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先亡父母法界含
靈俱霑利樂之願捨納家財印成
大藏經一部流佈無窮者
延祐元年甲寅十月 日誌
干善大德 靖恭
殿前 仁成
殿善 天友
通事康 仁伯
2.第二種:
奉三寶弟子高麗國通直郎典校寺丞李允升
同妻咸安郡夫尹氏
謹發誠心捨財印成
大藏尊經一藏敬安於鄉邑古阜郡萬日寺看
誦流通普利無窮所集洪因端為祝延
皇帝萬萬歲
皇后齊年
太子千秋
國王千年 文虎協朝野寧
佛日增輝 法輪常轉 四恩普報 三有齊資
次冀追薦 先考通直郎李祚 外考奉常大夫
尹傾 先妣光山郡夫人金氏 洞州郡夫人金氏各離
苦趣俱成妙果皆得樂方兼及己身合門眷屬
助善檀那同增福智之愿法界有情同霑利樂者
至正 年 月 日干善比丘法琪
同願比丘玄珠 祖行 承湛 覺胡
同願善人奉翊大夫 王承慶
奉常大夫 許繕
檢校軍器監 孫烈
同願本寺住持比丘 禪彥
同願大禪師 乃雲
另,喜多院所藏普寧寺版,其中也附有單獨印刷的願文:
嘉議大夫耽羅軍民萬戶府達魯花赤高麗國匡靖大夫郡
僉議評理上護軍朴景亮
自揆非才幸塵有位藉庇
佛天之巨海涵思
聖澤之陽春愧居天地之間莫效涓埃之報謹捐淨財印造
聖典全藏奉安於神孝寺永充供養流通教法所集鴻因端
為祝延
皇帝聖壽萬歲
皇太后齊年
藩王 國王壽齡延永福祿增崇仍願考妣即登淨域見
佛聞法延及自身康寧壽考恒祿位在生則安世緣於順境終
身則超
善之樂邦願舉世吉人同證菩提彼岸無人無我悉潛心
御座之具詮有相有情共拭目
龍華之妙會者
皇慶三年三月 日謹志
另,現已散逸的清音寺舊藏磧砂版大藏經零本卷末蓋有如下木印:
高麗國施主
奉訓大夫前判典醫寺事金祿
南陽郡夫人朴氏施財印造大藏尊經一藏捨
入子菩寺流通供養
棟樑 戒丘宗旵 升 松柏
同願道人清印
平江黃土塔橋陸家印造
可見,這些都是高麗人從中國買回來寄奉給有關寺廟的大藏經。又,園城寺所藏經本的箱函,係杭州周邊的工房所制,對瞭解大藏經的收納情況具有很高的價值。
後來,豐臣秀吉發兵征伐朝鮮半島,以後再沒有大藏經從朝鮮半島輸入。到了江戶時代,以長崎為中心的對外貿易日益興隆,中國的大藏經重又開始向日本輸入。在中國,明萬曆年間開始刊行《嘉興藏》正藏,到了清代,《嘉興藏》續藏.又續藏也陸續刊行。或許是由於《嘉興藏》為方冊,使用方便,續藏.又續藏中又有很多禪宗語[A3]錄,所以被大量輸入日本,至今仍保存在日本各地寺院裏。
日本收藏《嘉興藏》情況:
安福寺(大阪)一藏
大谷大學圖書館一藏
久昌寺一藏
暮戶說教所770冊
駒澤大學圖書館2496冊
稱名寺2340冊
成願寺一藏
清涼寺一藏
大雄寺一藏
知恩院2188冊
智積院運敞藏一藏
東京大學綜合圖書館1813冊
德昌寺一藏
梅林寺一藏
長谷寺2108冊
法光寺一藏
龍谷大學大宮圖書館一藏
龍潭寺一藏
在中國明代,除《嘉興藏》以外,還有《洪武南藏》、《永樂南藏》、《永樂北藏》等刻版。然而,由於室町時代基本是從朝鮮半島輸入大藏經,所以在日本少有明代刻本大藏經。現存比較完整的印本衹有山口縣快友寺所藏的《永樂南藏》。清代《乾隆大藏經》的清代印本則衹有龍谷大學藏本,係西太后送給大谷光瑞的大藏經。
如上所述,在鐮倉時代.室町時代,日本從中國.朝鮮半島輸入了大量大藏經,其前半主要輸入中國刻版,後半主要輸入李氏朝鮮的高麗版。這種變化不僅與日本國內形勢相關聯,也與中、日、朝的國際關係、如明朝外交政策、倭寇問題、朝鮮朝的崇儒抑佛政策等種種因素密切相關。因此,大藏經不僅具有佛教文物的價值,同時作為貿易品、作為政治策略手段,都具有重要意義。另外,日本在江戶時代從中國輸入了《嘉興藏》,然而不久後《黃檗版》刻版,其後在日本流通的主要是《黃檗版》。
以上,主要介紹了在日本傳存比較完好的刻本大藏經,關於這些大藏經,現在大多編有詳略不等的目錄,其中有的目錄中還詳細記載了所藏大藏經的尺寸、刊記等具體情況,可以參考。
日本現存刻本大藏經與中國的現存刻本相比較,有很大差異。在中國,像《永樂南藏》、《明北藏》、《乾隆大藏經》等明清版比較多,而宋元版很少,衹有國家圖書館《思溪藏》《金藏》、《磧砂藏》,太原崇善寺《磧砂藏》、《普寧藏》,陝西省開元寺.臥龍寺舊藏《磧砂藏》等數種。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思溪藏》原為京都法金剛院所藏,明治時代由於楊守敬的努力,而回到中國。
(二)現存刻本大藏經零本
關於現存大藏經零本,經筆者實地調查,或者通過目錄確認其收藏地的,大約有800件。以下主要對其中較有特色者進行簡要介紹。
事例一
雖然數量不多,我們首先介紹一下收藏在日本的《金藏》。在收藏時代以及收藏過程方面,《金藏》和日本現存的其他大藏經有所不同,這是它的一大特徵。現在日本所藏的《金藏》都是近代時期從中國帶回來的。原因可能在於《金藏》原本流[A4]布不多,再加上刊刻《金藏》的時期,日本與刊刻地——中國北方的交易很少。以下這些已經確認了所藏地點的《金藏》,均不見《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
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十七
妙臂菩薩所問經四卷
佛說大自在天子因地經一卷
佛說如意摩尼陀羅經一卷
雜阿毘曇心論卷第十一
阿毘曇甘露味論二卷
隨相論一卷
京都大學文學部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四十一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四十七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四十八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四十九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五十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卷第八至第十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
圓覺道場修證廣文卷第十二
慶應義塾大學
深密解脫經卷第四
龍谷大學大宮圖書館
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三昧大教王經卷第七(首闕)
佛教大學圖書館
大方廣十輪經卷第三
天理大學天理圖書館
阿毘達磨發智論卷第九
集沙門不應拜俗等事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十五
逸翁美術館
大方廣菩薩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卷第十三藥師寺
雜阿毘曇心論卷第八
大方廣菩薩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卷第三
大方廣菩薩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卷第四
大方廣菩薩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卷第十一
大方廣菩薩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卷第十二
大方廣菩薩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卷第十四
大方廣菩薩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卷第十五
大方廣菩薩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卷第十八
廣大蓮華藏莊嚴曼拏羅陀羅尼經一卷
佛說寶生陀羅尼經一卷
佛說蓮華眼陀羅尼經一卷
佛說觀想佛母般若波羅蜜多菩薩經一卷
佛說聖寶藏神儀軌經二卷
大金剛妙高山樓閣陀羅尼一卷
佛說普賢菩薩陀羅尼經一卷
佛說寶藏神大明曼拏羅儀軌經卷上
個人
大方廣菩薩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卷第十七
事例二
雖然衹有一所寺院收藏,但對馬東泉寺所藏《元官版大藏經》之《大方廣佛華嚴經》的珍貴價值是眾所周知的。關於《元官版大藏經》的最早記錄見於養鸕徹定的《譯場列位》。該書〈武州緣山經閣元本藏〉一項裏,轉錄著《大般若經》卷第四百七十一所附至元二年元官版大藏經題記全文。後來,小野玄妙發表了元官版題記的書影與錄文,但其原本下落不明。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在中日兩國分別發現了有別於小野報告的另一個《元官版大藏經》。其中,一個發現於中國雲南省,另一個則是日本的東泉寺本。另外,最近在中國的拍賣市場上,出現了十幾卷《元官版大藏經》,引起人們的注意。不過,關於《元官版大藏經》尚有許多不明之處,諸如它的數量、相關資料、刻版的情況、版本的特點、以及與其他大藏經的關係等等,均有待今後的發現和研究。
在御茶之水圖書館成簣堂文庫,收藏有高麗刊《大般若波羅蜜多經》零本,該印本被認為與《元官版大藏經》有著密切關聯。據川瀨一馬編《御茶之水圖書館藏新修成簣堂文庫善本書目》(東京,石川文化事業財團,1992)所載,該高麗刻本有至正四年刊語和扉畫。由於解說很簡單,以往很少有人注意。
首先介紹成簣堂本的書志情況:
紺色表紙,11.3×28.6(公尺)。一版28.6(22.49)×77.8、42行、行17字。一版印刷一張長短二張貼在一起的紙(62.5+15.3)。版片號為:「元,一,卷一(~)」。所存為:卷第二十一,15紙;卷第二百七十六,11紙。千字文函號「元」、「歲」。天地單邊(僅卷第二百七十六為雙邊)。總裱裏。卷末有音釋。卷第二十一末尾有刻工名「高遇」。卷第二十一首有扉畫,扉畫右下「陳寧刊」。扉畫後有至正四年(1344)順帝皇后奇氏願文、卷末附與刊行有關者名氏(僅存部分?)。
願文
皇后奇完者護都伏為
皇帝
太子祈天永命印成兩
藏敬施於
今上所建大都壽慶寺高
麗神光寺用資洪福者
竊以經律論難思寶藏
溢出龍宮佛法僧常住
道場怳移鷲嶺於焉庋
置於以宣揚念乘曆劫
之因緣親沐
聖人之恩澤除非祝
壽無所用心茲捐內帑
之珍庸賁西方之教恭
願
皇帝陛下乾坤並久日月齊明
紫闥青宮共嚮九疇之福
金枝玉葉茂延萬世之
休德洽生靈功周幽顯
至正四年甲申三月日題
題記
通玄妙濟大師大法藏寺住持 用柔
特賜定慧圓通知見無礙三藏法師 義旋
征事郎資正院都事 韓帖木兒不花
承務郎資正院都事 阿魯渾沙
中議大夫資正經歷 金勵
奉直大夫資正經歷 速哥
中順大夫資正院判 鄧巨川
奉直大夫資正院判 阿魯灰
奉直大夫資正同僉 禿滿達兒
朝請大夫資正同僉 哈[A5]剌八都兒
亞中大夫資正僉院 阿失帖木兒
太中大夫資正僉院 朵兒只斑
通議大夫資正同知 兀忽失
中憲大夫資正同知 蠻子
資德大夫資正院使 定定
資德大夫資正院使 龍蔔
資德大夫資正院使 天鵝
資善大夫資正院使 荅兒麻失監
將成簣堂本與雲南本、對馬本二種相比照,三者版式大體一致,扉畫圖樣與雲南本基本相同。但成簣堂本的用紙似為朝鮮楮紙,天地界線雙邊單邊混在,刻字稍顯亂,故有可能是複刻。此外,該刻本究竟是元刻本還是高麗刻本,仍需進一步研討。這裏依《善本書目》,權作高麗刻本。又,卷第二十一函號非「玄」而「元」,其理由何在,也需要加以檢討。
事例三
神戶市妙法寺收藏的東禪寺版零本,包括《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十七、《大智度論》卷第九十六、《廣百論釋論》卷第九這三帖,以前亦曾在展覽會上展出過。三帖卷首都有單獨印刷的願文,可知印刷年次的下限,十分重要。這種形式的願文不見於日本現存的成批的大藏經,但與國家圖書館所藏東禪寺版《宗鏡錄》卷第三所貼付的紹興二十八年木記形式相同。
下面對這些願文略作介紹:
1.《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十七,東禪寺版大藏經,函號「有」,有元豐八年(1085)題記。卷首有單獨印刷隆興二年(1164)施財印刷願文:
從義郎前監台州在城商稅張邦翰妻室王氏闔家
等伏睹本邑法慈院建造法輪藏殿初未有經幹僧
網措而邦翰首發誠心命僧遠邁福唐施財勑贖故
得績次信人結緣成就此心欣慶故發願言
恭入招提 道俗披尋 或復推轉 無始業縛 一念蕩然
本有智明 一時發現 豁開慧目 頊破塵心 世世利人
生生值佛 菩薩行滿 實際不居 盡未來時 作物良導
今我發願 並贖此經 塵劫可消 願心不盡 身妻子侄
眷愛一門 業障同消 菩提共趣 捨身受識 不失正因
父母究親 合清動植 等歸真際 導利無窮 男張之深
再施淨財 績贖此經 隆興甲申 月在庚午 十一乙未
2.《大智度論》卷第九十六,東禪寺版大藏經,函號「空」,有元祐六年(1091)題記,卷首有單獨印刷紹興三十一年(1161)施財印刷願文:
修武郎前監台州在城商稅張邦翰妻室王氏闔家
等伏睹本邑法慈院建造法輪藏殿初未有經幹僧
網措而邦翰首發誠心命僧遠邁福唐施財勑贖故
得績次信人結緣成就此心欣慶故發願言
父母究親 合清動植 等歸真際 導利無窮 紹興辛巳
月在戊戌 十五甲申 邦翰謹題 幹當取經 比丘正諶
3.《廣百論釋論》卷第九,東禪寺版大藏經,函號「競」,有紹聖元年(1094)題記,卷首有單獨印刷隆興二年(1164)施財印刷願文,內容與《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十七願文相同,不錄文。
事例四
此外,作為附有單獨願文之例,明州奉化縣王公祠堂本蓋有紹興三十二年(1162)木記(印戳):
明州奉化縣忠義鄉瑞雲山
參政大師王公祠堂大藏經永充四眾看轉
莊嚴報地紹興壬午五月朔男左朝請郎福
建路安撫司參議官賜緋魚袋王伯序題勸
緣住持清涼禪院傳法賜紫慧海大師清憲
現存印本如下,均為《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故疑似並非大藏經而係《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的單刻本。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十二龍谷大學大宮圖書館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十八個人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十二國家圖書館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十三藥師寺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十五京都國立博物館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十八天理大學天理圖書館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十五個人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八十一立正大學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八十四京都大學附屬圖書館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九十九慶應義塾大學斯道文庫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四個人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十劍橋大學圖書館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三十五京都國立博物館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四十四個人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四十五個人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五十一京都大學附屬圖書館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六十七關西大學圖書館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六十九京都國立博物館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九十五開元寺(泉州)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百十三個人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百二十三個人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百二十八法隆寺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百三十七藥師寺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百四十三古書店書目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百四十五[A6]柏克[A7]萊加州大學東亞圖書館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百四十六國家圖書館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百七十九個人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百九十七個人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美國國會圖書館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八法隆寺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二十一上海圖書館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二十二哈佛燕京圖書館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二十六建仁寺兩足院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五十一哈佛燕京圖書館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五十二古書店書目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五十四京都大學附屬圖書館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八十三哈佛燕京圖書館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九十八京都大學附屬圖書館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五藥師寺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巴伐利亞邦立圖書館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三十六哈佛燕京圖書館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五十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四藥師寺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六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八十九大慈寺(志布志)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十七個人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三十七龍谷大學大宮圖書館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三十九國家圖書館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四十五美國國會圖書館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四十六龍門文庫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四十七哈佛燕京圖書館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八古書店書目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次不明瑞典皇家圖書館
事例五
北宋末期以後,在福州刻版的東禪寺.開元寺兩種大藏經,屢經補刻、改刻,並多次印刷,直到元代。所以現存印本數量較多,有的印本附有元代刊記。佼成圖書館所藏開元寺版《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十二即是一例。該卷首題記說:
前住福州東禪寺沙門祖意募諸路四眾寄開元寺補完經版
恭為
今上皇帝祝延聖壽文武官僚同資祿位
至正元年辛巳歲 月 日助緣比丘覺正 謹題
東禪寺的僧侶給開元寺寫經版補刻題記,頗耐人尋味。
事例六
靜嘉堂文庫所藏《華嚴經疏科》殘六卷,是南宋刊行的單刻經典。但值得注意的是,該版本覆刻了其底本《開寶藏》的刊記。根據史料可知,《開寶藏》最初刊刻的是《開元釋教錄》所收的經典,但後來追加增補了宋代的新譯經典與諸宗章疏類。因此,可以推斷,《華嚴經疏科》的底本應是《開寶藏》的追加增補部分。
《華嚴經疏科》卷第四卷末熙寧四年(1071)《開寶藏》原刊記及南宋覆刻刊記(卷第六末亦同):
熙寧辛亥歲仲秋初十日中書劄子奉
聖旨賜大藏經版於顯聖寺聖壽禪院
印造提轄管勾印經院事左街僧錄管
勾教門公事妙善淨覺慧慈大師善因
幹刊華嚴疏鈔出家男僧 文藻
刊此科文一卷 功德追薦
先考陸九郎 先妣浦氏十一娘超生
淨土
事例七
靜嘉堂文庫還藏有一件令人矚目的資料,那就是題為《西域出現古經斷片帖》(將各種殘片裱在一起的冊頁)。這是將在吐魯番一帶所採集的典籍、文書斷片粘貼在襯紙上的冊頁,有出自梁素文之手的題簽。附有梁素文題簽的冊頁收藏在書道博物館、京都國立博物館、東京大學綜合圖書館等處,所貼的資料大部分為寫本。七帖之中,題為《晉宋以來印版藏經》、《高昌出土刻經殘紙》的兩帖,是有許多刊經斷片粘貼而成的。從版式字樣來看,可以推定這些斷簡大部分是《契丹藏》或者《契丹藏》系統的經典,但其中也有《開寶藏》或者《開寶藏》系的經典。我們現在正在鑒定這些斷片所屬經典及其版種,並與柏林勃蘭登堡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院(Berlin-Brandenburgischen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所藏的同類斷片進行比較。在這裏我們介紹一下似為《開寶藏》(開寶藏系)的一張斷片。
無天地界線。下方殘損,無法確認。行14字。字樣近似《開寶藏》。黃檗色染紙。(《高昌出土刻經殘紙》第八頁)
何菩薩摩訶薩眾欲證無上正等菩
提應修其心令如大火無所分別滿
慈子言譬如大火雖以可愛色香味
觸擲置其中而都不生高欣喜愛雖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八十九,參見《大正藏》第七卷第1047頁中欄。部分有殘缺。
以上便是日本現存刻本大藏經收藏的基本情況。這些大藏經不僅具有文物價值,同時還是十分貴重的文本研究資料。尤其值得重視的是,日本收藏的宋元版大藏經遠遠超出中國,這些資料對於佛教研究以及版本學研究,都有著重要意義,應當進一步予以重視,祈望本文多少可以有助於今後的大藏經研究。
〔附〕參考資料
安國寺(壹岐)
高麗初雕本591帖
《長崎安國寺藏高麗版大藏經》(文化廳文化財保護部美術工藝課1975)
大谷大學圖書館
思溪版3374帖
《大谷大學圖館第三和漢書分類目錄》(大谷大學圖書館1967)〔簡目〕
嘉興藏
《大谷大學圖書館第三和漢書分類目錄》(大谷大學圖書館1967)〔簡目〕
高麗再雕本4995帖、和刻7帖58冊、寫本541帖
お茶の水圖書館成簣堂文庫
317帖
川賴一馬《お茶の水圖書館藏新修成簣堂文庫善本書目》(お茶の水圖書館1992)〔簡目〕
岩屋寺
宋版5157帖、和刻111帖、寫本195帖、重本5帖
朝日道雄《吾國現存古版大藏經目錄》(《ピタカ》8-8~10、9-1 1939.40)〔簡目〕
快友寺
永樂南藏約5400帖
《快友寺一切經調查報告書》(山口縣教育委員會1992)
喜多院
思溪版2691帖、磧砂版39帖、普寧寺版1789帖、寫本(南宋)33帖、寫本144
《喜多院宋版一切經目錄》(川越喜多院1969)
教王護國寺(東寺)
東禪寺版5506帖、開元寺版556帖、和刻本7帖、寫本18帖
《東寺經藏一切經目錄》(《昭和法寶總目錄》第1卷)〔簡目〕
開元寺版大般若經600帖、東禪寺版大般若經32帖、寫本9帖
宮內廳書陵部
6263帖開元寺版大藏經(含東禪寺版)
《圖書寮漢籍善本書目》(宮內省圖書寮1930)〔簡目〕
磧砂版大般若經579帖
金剛峯寺
東禪寺版3286、思溪版443帖、和刻20帖、寫本1
水原堯榮《宋版一切經目錄》(《高野山見存藏經目錄》森江書店1931)
高麗藏6027帖、寫本258帖
水原堯榮《奧院經藏高麗版一切經目錄》(《高野山見存藏經目錄》森江書店1931)
《高麗版一切經目錄》(高野山文化財保存會 1964)
最勝王寺
思溪版5195帖寫本138帖和刻202帖
西大寺
思溪版大般若經598帖
《奈良縣大般若經調查報告書》(奈良縣教育委員會 1992)
磧砂版大般若經596帖、思溪版1帖、版種不詳宋版1帖、寫本2帖
普寧寺版3450帖、東禪寺版13帖、思溪版98帖、磧砂版5帖、元版單刻4帖、和刻1帖、寫本4帖
《西大寺所藏元版一切經調查報告書》(奈良縣教育委員會1998)
稱名寺(神奈川縣立金澤文庫保管)
開元寺版2116帖、東禪寺版978帖、思溪版7帖、和刻217帖、寫本168帖
神奈川縣立金澤文庫編《宋版一切經目錄》(神奈川縣立金澤文庫1977)
稱名寺(近江八幡)
嘉興藏
《稱名寺萬曆版一切經調查報告書》(近江八幡市教育委員會2002)
淺草寺
普寧寺版5428帖(含和刻.寫本)
《淺草寺藏元版大藏經調查記錄と現存目錄》(《寶藏門建立志》淺草寺1964)〔簡目〕
增上寺
思溪版5339帖、黃檗版15帖、寫本2帖
《宋版大藏經目錄》(《增上寺三大藏經目錄(增上寺史料集別卷)》增上寺1981)
普寧寺版1418帖(含寫本)
《元版大藏經目錄》(《增上寺三大藏經目錄(增上寺史料集別卷)》增上寺1981)
高麗再雕本1259冊
《高麗版大藏經目錄》(《增上寺三大藏經目錄(增上寺史料集別卷)》1981增上寺)
醍醐寺
東禪寺版5441帖、開元寺版大般若經655帖(含字音帖)
《上醍醐寺藏一切經目錄》(《昭和法寶總目錄》第1卷)〔簡目〕
知恩院
開元寺版4940帖、東禪寺版978帖、寫本51帖
《知恩院宋版一切經調書》(1963稿本)
朝日道雄《京都知恩院藏福州版大藏經刊記列目》(《密教研究》72 1940)
中尊寺
開元寺版158帖、思溪版67帖、東禪寺版1帖
中村菊之進編《中尊寺經藏宋版大藏經目錄(訂正版)》(私家版1996)
破石澄元.政次浩《中尊寺大長壽院所藏宋版經調查概報》(《中尊寺佛教文化研究所論集》2, 2006)
長谷寺
思溪版2220帖、開元寺版2帖、和刻87帖、寫本457帖
《總本山長谷寺文化財等保存調查報告書3宋版一切經目錄編》(同調查委員會1979)
長松寺
高麗初雕本517帖
小松勝助《高麗版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目錄》(2004)
長瀧寺
思溪版3752帖
《長瀧寺宋版一切經目錄》(文化財保護委員會1966)
朝日道雄《吾國現存古版大藏經目錄》(《ピタカ》8-8~10、9-1 1939.40)〔簡目〕〔宋版3794帖、寫本6帖、重本5帖〕
唐招提寺
思溪版4456帖(含磧砂版等)、和刻88帖、寫本250帖
東福寺
普寧寺版4115帖、磧砂版45帖、和刻788帖、寫本435帖
南禪寺
5822帖(開寶藏1帖、思溪版259帖、普寧寺版2313帖、高麗版(含初雕本)1738帖、和版293帖、高麗寫本5帖、日本寫本225帖等)
《南禪寺經藏一切經目錄》(《昭和法寶總目錄》第1卷)〔簡目〕
野藏神社
磧砂版大般若經500帖
般若寺
826帖(內磧砂版1帖)
《奈良縣所在中國古版經調查報告書》奈良縣教育委員會2001)
本源寺
東禪等版1861帖、開元寺版255帖、思溪版54帖、普寧寺版1帖、和刻13帖、版種不明43帖、寫本2帖小島惠昭等《本源寺藏宋版一切經調查報告》(《同朋學園佛教文化研究所紀要》1, 1979)
小島惠昭《本源寺藏宋版一切經調查報告訂正追記》(《紀要》2, 1980)
中村菊之進《宋版大藏經本源寺本(三聖寺舊藏)拾遺》(《紀要》10, 1988)
法華寺
大般若經331帖
《奈良縣大般若經調查報告書》2(奈良縣教育委員會1995)
立正大學
《立正大學圖書館所藏明代南藏目錄》(立正大學圖書館 1989)
龍谷大學大宮圖書館
乾隆大藏經
《大清三藏(龍藏)目錄》(龍谷大學圖書館1963)
来源: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