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汕头澄海区人口约87万,茶铺超5000家,平均每平方公里约7家,密度堪称恐怖。
一、基因奠基:宋元移民的闽茶血脉(公元10-14世纪)
1.闽南移民潮:北宋末年至元初,福建移民将武夷岩茶种植技术、乌龙茶制作工艺带入潮汕
2.凤凰山茶脉:潮州凤凰山发现宋代"茶王"遗存,现存4000余株宋种单丛古茶树群
3.海上茶路:南宋潮州笔架山窑出土茶具印证"潮瓷送茶出南洋"的贸易雏形
凤凰山茶脉
二、高密度茶铺
汕头澄海区人口约87万,茶铺超5000家,平均每平方公里约7家,密度堪称恐怖。
装修工人喝茶
二、稳定的市场需求与“熟人经济”模式
1.茶被视为“灵魂粮食”
潮汕人将茶称为“茶米”,视其为“灵魂粮食”,饮茶习惯贯穿日常生活、社交礼仪。无论是待客、婚嫁聘礼(如“下茶”习俗)、祭祀还是丧葬,茶都是不可或缺的媒介。
有张凳子就可以喝茶
2.潮汕茶铺多依赖“熟人经济”
潮汕茶铺多依赖“熟人经济”,顾客习惯长期光顾同一店铺,形成稳定的客源。
3.每家茶铺口感差异
由于每家茶铺的茶叶口感差异,消费者一旦适应某家风味后很少更换,忠诚度极高。
三、行业通病:价格不透明
茶叶市场缺乏统一价格,反倒成为茶店铺能够存在的关键。但是直播卖茶间在不断揭露成本真相,可能会冲击线下高价。
四、低门槛与高复购的良性循环
1.“小微化”经营降低风险
多数茶铺为家庭经营,无需雇佣员工,店面常与住宅合一(如一楼开店、二楼居住),租金成本近乎为零。一般认为传统茶铺的毛利率50%-70%,但扣除租金、人工后净利率约10%-20%。潮汕家庭式茶铺住宅改店面、无雇工成本,净利率可观。
2.高复购率
单次购茶量小(以50-100元/半斤为主),但复购频率高(月均2-3次)。
来源:智慧火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