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3日上午8时许,咸阳市中心医院肝胆外一科主任、主任医师张成带着医护团队例行业务查房,了解术后症状、伤口愈合、饮食与睡眠等情况,一问一答间架起医生与患者沟通的桥梁,开启忙碌且充实的一天。
转自:咸阳发布
“顷大姐,今天身体感觉怎么样?”
“好着呢,原本听说做手术还有些害怕,谁知道一觉醒来手术就做完了,我在身上还没看见伤口。”患者顷女士幽默地说,脸上洋溢着摆脱病痛的笑容。
4月23日上午8时许,咸阳市中心医院肝胆外一科主任、主任医师张成带着医护团队例行业务查房,了解术后症状、伤口愈合、饮食与睡眠等情况,一问一答间架起医生与患者沟通的桥梁,开启忙碌且充实的一天。
“没看见伤口”,这得益于张成20多年来钻研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持之以恒创新应用微创理念和技术。微创技术开展初期,他多次前往西南医院、天津市南开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等学习、探索、实践,全方位提升医疗水平和能力。截至目前,已有30000多例患者从他操作的手术中重新获得健康。
作为医院肝胆外一科医生,张成长期扎根临床一线,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诊疗水平,最大限度地缓解患者的痛苦。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是每个需要手术的病人的梦想。微创手术成了他钻研的方向,无须开刀,只需在病人身上开个小孔,病人不留疤痕、无疼痛感,只需三五天便可完成检查、治疗、康复全过程,降低了传统手术对人体的伤害,减少了疾病给患者带来的不便和痛苦。
65岁的患者袁先生被诊断为“腹膜后恶性肿瘤”,肿瘤位置深、重要脏器被推挤、周围血管密集、手术空间狭小,考虑到年龄大、体质差、基础疾病多等特点,张成积极联合多学科专家会诊,共同为患者量身定制出最科学、最合理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治疗风险。最终将患者腹中35×30×17厘米、重达25斤的肿瘤组织完整切除。
“像这样技术要求高、难度大、风险高的手术不仅考验着医生的专业技术和临床经验,还关乎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健康,面对患者的信任和托付,我唯有全力以赴。”张成充满自信地说。
一次连续工作12个小时后,张成突然接到基层医院的会诊请求,一名患者病情危重需立即手术,但不具备转运条件,他立即前往,直奔手术台,直到凌晨5点多手术才顺利完成,患者转危为安。为了让更多乡村群众就近看病,他还利用周末等深入基层医院,面对面教、手把手传,实实在在地进行帮扶手术,不少地处偏远、家庭困难的患者在家门口得到了有效救治。
“张成主任是一位接地气的医生,每天有很多周边省市的患者慕名而来,他会根据患者的疾病成因、疾病史、心理素质、经济状况等,选择最安全、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说起张成,肝胆外一科共事多年的护士长李红梅说。
作为医院肝胆外一科负责人,他带领团队相继开展了腹腔镜下脾切除断流术、胰尾切除术、结直肠癌根治术等微创手术,多项技术填补了咸阳市医疗领域的空白。2023年,张成团队率先在咸阳区域开展了肝胆外科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探索实践。如今的肝胆外一科,已实现了“肝胆胰脾外科手术无禁区”,年手术量2000余台,科室先后发表学科相关学术论文200余篇,SCI论文20余篇,荣获省科技进步奖6项、市级科技进步奖40余项。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陕西省重点领域顶尖人才、咸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多项荣誉傍身,进一步练就医者张成的仁心、仁术。“我将一如既往深耕临床一线,不断提升自身医疗技术水平,推动先进医疗技术在咸阳开花结果,为咸阳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