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免费挖花”这四个字对城市居民来说,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谁能拒绝那一抹娇艳的花朵,更何况还是免费的?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免费挖花”这四个字对城市居民来说,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谁能拒绝那一抹娇艳的花朵,更何况还是免费的?
5月8日,成都的一位花圃老板向记者大吐苦水。他辛苦种植的花圃,因为网络传言可以“免费挖花”,在短短几天内被无数人挖走和破坏,转眼间,他损失了超过300万元。
面对这些疯狂挖花的人,他呼喊劝阻,甚至报警都无济于事。
01花圃遭遇飞来横祸
春天正是鲜花盛开的季节,四川成都新都区600亩月季花圃里的花朵开得尤其艳丽。这片早已被订购一空的月季花田,本该给主人带来丰厚收益,却突然遭遇飞来横祸。
不知何人开始在网络散布谣言:
“新都区这片花圃因为退耕还林,种的月季和玫瑰等植物都不要了,可以免费挖花。”
这条附带着定位的假消息,像野火般在社交平台蔓延。很快“免费挖花”的消息就传播开来,大批本地居民纷纷前往定位地点,甚至有些人带着一家老小,他们人人都带着铁锹剪刀等工具,蜂拥而至。
花圃旁边的田间小路,被来挖花的汽车堵满,已经排起了长龙。
每个人都疯狂地挖着花,甚至有人因挖得太多,还需要叫货拉拉货车搬运。无数挖花成功的网友,更是在社交平台上晒出成捆的“战利品”,直接让“免费挖花”的热度再上新高度。
花圃里遍地都是挥舞工具的挖花人,他们不仅肆意挖掘,密集的踩踏还毁坏了大量花株。本应静待采收的月季田,就这样在哄抢中沦为狼藉的泥地。
02事态升级无法控制
这片六百亩的玫瑰月季花圃从来都不是无主之地。老板亲手栽种的花苗已经签好订单,只要等到花期就能交付。谁能想到一个谣言竟让这一切化为泡影。
从发现有人闯进花圃挖花开始,老板就在四周竖起醒目标牌:
“田间月季,禁止采挖,如有违反,照价赔偿”。
并配上高音喇叭全天循环警告,可已经被“免费挖花”冲昏头脑的人们,完全无视花圃老板的警告,大批大批的人继续涌入花圃挖花,就假装没有看到一样。
花圃老板多日已经报警数次,可是六百亩花田面积过大,而人流聚集时间又过于分散,根本无法完全控制这场“免费挖花”的闹剧。
短视频平台上无数账号标着“免费挖花”的视频,被视频吸引前来挖花的人更是有增无减,大家都在田间自顾自地挖着花,对警告标语熟视无睹,评论区更是挤满求地址的留言。
然而还是有心存良善之人,发现了些处并非无人之地,发帖告知,还有眼尖的网友看到视频中,有些花是种植在花盆里,并不像无人管理的区域,大家都在善意的提醒这片花圃不能随便挖。
然而这些声音,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很快就被淹没在求地址的评论里。
短短几天,大片大片的花苗被毁。老板保守估计,整个损失已经超过了300万元。
直到新闻头条登上热搜,警方的通告终于让这场疯狂的闹剧停了下来,对于“十五天内主动赔偿,否则刑拘,并处以千元罚金”的警告,才让这群免费挖花人清醒了过来。
网上“免费挖花”的帖子,被悄悄删除,有人主动给老板打电话商谈赔偿。而更多人则是删除了帖子后,杳无音讯。
03网络谣言引发的群体效应
成都发生的免费挖花事件,让我想起2015年焦桐高速货车侧翻事故:
当年一辆运载20吨苹果的货车翻覆后,村民成群结队赶来哄抢。车主在烈日下声嘶力竭地劝阻,却根本拦不住疯狂的人群,直到警方采取强制措施才控制住局面。
两起事件相隔十年,本质却惊人相似。
值得注意的是,视频里挖花的许多人衣着体面,不乏年轻面孔,显然与“文化素质低”的标签无关。这背后折射出一个深刻的社会心理——
当人们置身群体狂欢时,“法不责众”的侥幸就会吞没道德底线。
群体效应让个体责任变小,在当下的环境中参与者更愿意盲目跟众,并认为无伤大雅,道德已经被抛弃掉了。
“这么多人都拿了,追究也轮不到我”,这种心理暗示让参与者心安理得地随波逐流。更危险的是,零成本、低风险的特质不断诱惑着旁观者加入,看着别人满载而归,自己空手反倒显得“吃亏”。
这种群体效应带来的破坏远超想象,单是成都花圃事件就造成三百万元损失,更不必说对法治精神的践踏。
但这场闹剧也暴露了网络舆论的破坏力。“免费挖花”四个字如同病毒般扩散,最终撬动三百万元损失。
当“免费”的诱惑遇上网络传播的推波助澜,恶意就像野火般蔓延。人们根本不关心真相,他们只在乎眼前利益,甚至故意模糊合法与非法的边界。
更可怕的是,总有好事者在网络上散布虚假消息,利用人性贪婪煽风点火。而更多的人轻信谣言,不辨是非,每个参与哄抢的人,都以为自己是“跟风者”,却不知集体的放纵终将酿成恶果。
希望此事的参与者都能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早日主动联系花圃老板,弥补自己犯下的过错。
参考资料:
封面新闻:202年5月8日-《上千人组团“免费挖花”,苗圃损失惨重!主人怒斥:简直就是偷!》
来源:三楼的泡芙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