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一场针对胖东来的舆论风暴以“玉石暴利”为引信骤然引爆。短视频博主“柴怼怼”以“打假斗士”姿态,宣称胖东来“成本几百元的玉石售价数万”“三万元货品不如同行三千元”,并断言商超主业亏损、玉石才是暴利核心。视频中夸张的对比剪辑、情绪化的控诉,迅速点燃
2025年4月,一场针对胖东来的舆论风暴以“玉石暴利”为引信骤然引爆。短视频博主“柴怼怼”以“打假斗士”姿态,宣称胖东来“成本几百元的玉石售价数万”“三万元货品不如同行三千元”,并断言商超主业亏损、玉石才是暴利核心。视频中夸张的对比剪辑、情绪化的控诉,迅速点燃公众对“天价玉石”的愤怒——毕竟,胖东来素以“良心企业”形象深入人心,若连它也沦为“割韭菜”的帮凶,消费者信任体系将彻底崩解。
然而,这场看似正义的“打假”,实则是精心策划的流量围猎。胖东来第一时间甩出数据铁证:2025年1-3月,和田玉销售额仅2190万元,毛利率20%,占集团总营收0.34%,净利润贡献不足百万。对比行业平均30%-50%的毛利率,这一数字甚至显得“过于保守”。更讽刺的是,第三方数据显示,“柴怼怼”直播间售卖的“新疆和田玉手镯”单价高达19800元,而同类产品市场均价仅为其十分之一——屠龙者自己,才是恶龙。
### 玉石江湖:渠道背书的生死博弈
这场风波的深层逻辑,暴露了中国玉石行业的信任困局。不同于黄金的标准化定价,玉石的价值判定极度依赖渠道背书:同一块原料,地摊叫价20元,商场柜台可标价万元。胖东来的核心竞争力,恰恰在于用严苛的供应链管理为玉石“镀金”——三级检测制度、一物一码溯源、明码标价体系,试图在混沌市场中建立秩序。但问题在于,当“柴怼怼”们用碎片化信息解构专业门槛,消费者往往陷入“万物皆可暴利”的认知陷阱。
数据揭示更残酷的现实:2024年和田玉线上销售额占比超80%,但退货率高达90%,货不对板、以次充好已成行业痼疾。胖东来选择逆流而上,将线下渠道的透明化做到极致:公布定价公式(1万-10万元商品加价20%)、承诺终身退货、开放第三方检测。这种“自杀式坦诚”虽赢得消费者掌声,却也让自身沦为流量黑产的靶心——当“打假”变成一门生意,坚守规则者反而成了异类。
### 地域黑与旧伤疤:柴怼怼的致命踩雷
若说玉石指控是“流量生意”,那么柴怼怼对胖东来98年火灾的戏谑,则彻底点燃了于东来的逆鳞。1998年,胖东来因一场大火损失惨重,于东来抵押房产、借钱发工资,才让企业起死回生。这段血泪史被柴怼怼轻佻地称为“人间奇观”,无异于在河南人心口撒盐——胖东来不仅是商超,更是本土尊严的象征。而“死在了富贵荣华”的地域攻击,更将矛盾从商业竞争升级为地域对立。网友直言:“这不是打假,是吃人血馒头。”
### 于东来的“自杀式威慑”与法律铁拳
面对诋毁,于东来罕见放出“关闭胖东来”的狠话。这绝非意气用事,而是一记精准的“道德核弹”——胖东来若因谣言倒下,平台监管缺位、地方营商环境受损的锅谁来背? 事实上,这套组合拳已初见成效:抖音下架29条侵权视频,封禁柴怼怼账号一个月;许昌市监局突击检查,证实胖东来玉石**明码标价、毛利率合规**。而于东来最新表态,已从情绪宣泄转向理性博弈——邀请柴怼怼、宋清辉等质疑者实地考察,用透明对抗谣言。
### 流量黑产的末日审判?
柴怼怼的结局,早已埋下伏笔。法律层面,胖东来起诉的“商业诋毁”若成立,其面临的不止500万赔偿,更可能被吊销电商资质;舆论场上,网友发起“全网鉴宝”,第三方检测结果将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更深层的危机在于,其“黑红”商业模式已被扒皮——靠骂战引流、高价倒卖劣质玉石,甚至曾因售假中药被判刑。当“打假”人设反噬,流量泡沫破灭只剩时间问题。
### 胖东来的“生死劫”与商业文明的胜利
这场风波,实则是中国商业生态的缩影:一边是胖东来“利润七成给员工、两成做公益”的乌托邦式经营,一边是柴怼怼“造假-碰瓷-变现”的流量绞杀。网友的终极拷问——“国家需要柴堆堆还是胖东来”——答案早已清晰:许昌市监局的闪电出击、抖音平台的封禁处理、消费者用17.49亿月销售额投票,无一不在宣告:**良币终将驱逐劣币**。
于东来赌上毕生心血的一战,或许正是中国商业祛魅的开始。
来源:地球人袁霜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