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在美丽的江南省城杭州打工。没人敢相信她的家乡在冀蒙交界的北方农村,因为她的容貌丝毫不逊于南方水乡的秀女们。她身材高挑,气质优雅,白净细嫩的脸堂上镶嵌了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宛如一朵盛开的牡丹花,她绝对算得上窈窕淑女。她的漂亮是内在和外在美的完美结合,一颦一笑都
作者/史进福
每逢春节临近,无数个归心似箭的脚步,如潮水般涌动着。然而,小婧回家的心却十分纠结。
她在美丽的江南省城杭州打工。没人敢相信她的家乡在冀蒙交界的北方农村,因为她的容貌丝毫不逊于南方水乡的秀女们。她身材高挑,气质优雅,白净细嫩的脸堂上镶嵌了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宛如一朵盛开的牡丹花,她绝对算得上窈窕淑女。她的漂亮是内在和外在美的完美结合,一颦一笑都让人感到如沐春风,美丽的同时又不失优雅和从容。
她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大学,因为既懂事又勤奋好学,一概博得老师的偏爱和青睐。深谙“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她,各门功课都下足了功夫,十八岁参加高考时,由于学习压力大,精神过分紧张而造成了些失误,只差三分没能上一本。高考分数线下来后,哭了好几次鼻子。她恨自己,本来是自己一贯的强项学科,数学卷子竟丢了十多分。父母劝她不必难过,大不了补习一年再考。上不了一本,老师们觉得她实在有些惋惜,就劝她回去跟父母商量一下,最好再补习一年。该不该补,她曾经彻夜难眠,反复斟酌考虑过。她想,且不说她家的经济条件一般,关键是她还有个弟弟,正读着高中,以后弟弟成家买房娶媳妇,用钱的地方还很多,绝不能再给父母加担子了。所以,她决定不再补习,选择填报了坐落于省城石门市的一所二本电子科技大学,并顺利地被录取。
当年,她是她们家乡那个不到三百口人的村子里,飞出去独一无二的“金凤凰”。毕业后,几经跳槽,最后落脚在杭州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现在已经拿到了四十多万元的年薪。
尽管她平时不怎么注重化妆打扮,但无论上高中还是大学期间,都是学校里屈指可数的“校花”。
就是这样一位如花似玉,又有学历又有工作的美女,如今快四十岁了,还过着潇洒自如的单身生活。
话说十几年前,在读大学时,就有不少男生把暗恋的目光投向她。后来一个家住保源市的同届男生抢先同她交了“朋友”。男朋友叫张阿宁,家住保源市莲花区,由阿宁母亲单位补贴建设的一个福利小区三楼一百多平米的三居室里。
大四临近毕业那年“五一〞假期,阿宁带女朋友小婧回了他家一次。爸妈见到儿子漂亮的女朋友,流露出按捺不住激动喜悦的心情。阿宁父亲是保源市莲花区自来水公司副经理,母亲是区财政局一般干部,家中就阿宁一个宝贝儿子,日子过得比较滋润。为了给儿子脸上“贴金”,一日三餐,阿宁父母费尽心思变着花样地给头一次登门、儿子的女朋友小婧做着好吃的。自己做不好的,就邀请厨艺拿手的亲戚朋友上门帮忙。每天餐桌上都摆满了驴肉火烧,牛肉罩饼,金丝杂面,热干面,保安春不老等具有本地风味的特色佳肴。一点儿不能慢待了这个未来的“儿媳”。
不久,小婧也带着男朋友张阿宁回了一趟坝上农村老家。尽管她家与男朋友家条件相差悬殊,不可相提并论,但小婧母亲也是先放下菜地里的农活,尽心尽力地做她拿手的山药烙饼,手把羊肉等坝上人地道醇厚的待客美食。
大学毕业后,张阿宁父母不让宝贝儿子远离身边,凭借他们“上班族”人脉广、同学朋友多的优势,寻亲托友,上下打点,阿宁在本市文广局下设的一个文化服务中心上了班。过了半年多,他父亲又通过几个做了官儿的老同学帮忙操作,儿子入了本市的事业编,端上了“铁饭碗”。
小婧毕业后压根就不准备离开省城。男朋友张阿宁硬是好说歹说,哄她也去了保源市,但她的工作成了问题。阿宁央求父亲说,“爸,求求你能不能再想想办法,跟你们单位经理说说,让小婧在你们自来水公司先上着班?”他爸说:“即使是临时工也去不了。我们公司是水利局下设的事业单位,进人都必须大局长吐了口儿才行,咱们跟人家够不着说不上话。区里当官的七大姑八大姨的没考上大学的孩子,都往我们公司里塞,早就人浮于事了。再说了,关键问题是小婧的户口又不在这儿,没有一点儿可能,没办法呀!”阿宁又说,“小婧是我硬让来咱们这里的,本来她想在省城找工作。”小婧很快接过话荐儿,“阿宁,你不用太操心了,叔叔说得对,关键是我的户口又不在这儿,哪能进了编制?不行我就找点临时活先干着。”于是,小婧就在保源市一家私人门店找了一份文印工作。干了不到一年,这个店转租了,小婧又找了一家文印店,这种门店街面上多的是。又干了一年多,女老板要前往省城同学那儿,合伙开办隶属邮政的快递公司,房子都已经找好了。她说:“你学历高文化底子厚,工作又尽心,在我这儿一年多时间干得很不错,我想把你带上一块去石门市,不知道你想去不?”小婧不加思索赶紧答应道:“那太好了,谢谢你对我的认可”。在保源这个地级市,一个是理想的工作相对难找,再一个是工资待遇太低。她兴奋地找到张阿宁,把她想一同去省城的想法告诉了他。听了她的话,他愣了半天才说:“我哪能舍得让你离开呢,我们家虽说不是大款,你也看到了,即使你啥工作不干,一辈子也能养活得起你,你只要有点干的,管它挣多挣少呢。再说你要走了,我可……”他不知道该再说点啥,像怕她飞了一样地把她紧紧地搂在怀里。过了片刻,她说:“那我就不走了,你放心吧”。两人又说了一会儿话,他这才开上父亲单位的皮卡,把她送回打工的门店里。
其实,她是一定要去省城的。只是暂时先把他的心稳住。
她反复琢磨过,上大学就是为了用知识改变命运。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哪能再钻到个体小门店,干初中文化水平的活,如此下去,父母的含辛茹苦,老师的谆谆教诲,自己的十年寒窗,不都是前功尽弃了?自己开店又没钱垫本。再说,自己原本理想的落脚地,就不准备在三四线城市。
她是一个有志向有抱负的女性。她思忖着,女人要想有尊严的活出自我,就必须有能力挣钱养活自己,一堵身子躺平,光依赖男人生活的女人,绝对是愚昧无能之辈。她勉励自己,必须努力在打拼的路上,擘画出自己更为满意的精彩蓝图;必须发奋图强,让自己的发小、同学和亲朋们刮目相看。
自从小婧到省城工作后,她和男朋友张阿宁只能经常在网上见面亲热。小婧常常是忙得不可开交,加班加点成为家常便饭。不过,在这儿上班,每月能多挣三四千元,对于小婧来说,只要能多挣点钱,能回报家里,给父母减轻点儿苦力,苦点累点倒算不了啥。
就在小婧起早贪黑地忙于网上分拣快递的一个晚上,她的手机铃声响了。隔三差五的晚上,这个时候几乎是男朋友张阿宁来的短信,也是她每晚最期待的铃声。可今天让她是大吃了一惊,男朋友张阿宁说他在保安市又交上了一个女朋友,并说了一大堆对不起小婧的道歉话。
小婧接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背叛,气得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心情糟糕透了,只能沉默不语不理他。这天夜里,她睡下后又起来反复地折腾着。后来干脆又穿上衣服,想出去走走,一看手机快午夜十二点了,她从窗户往外看了看,大街上空无一人,只有三三两两的出租车还在大路上来回穿梭,偶尔看到零零星星有骑电动自行车的。她没下楼,就去了办公室来来回回一个劲儿地踱步,这也是她人生中第一次失意失眠。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她认真回忆了和张阿宁谈恋爱以来的点点滴滴。在大学读书时,曾经因为有另外一个男生也喜欢她,张阿宁还和那个男生动了手脚。因此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她心里清楚,他是一直特别爱她的。他们曾经有过海誓山盟,他非她不娶,她非他不嫁。庄严的承诺始终铭刻在小婧的心灵里。
不能泡在痛苦之中了,明天还有一大堆不可推脱的繁忙快递工作,她催促自己先把苦水咽下去,必须睡一会儿,明天还要按时上班。
就这样煎熬着,她在痛楚苦梦中挣扎了半年多时间,才慢慢缓过劲儿来。她找到了张阿宁和她分手的根本原因,自然是俩个人不在同一城市上班的缘故。她告诉自己,一定要振作起来,将来再找一个绝不次于张阿宁的男人。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在省城这个快递公司加班加点的忙碌,小婧倒是一点不觉得虚度,但每天犹如机器般固定死板的操作流程,既枯燥乏味又缺少知识和技术含量,使她有些厌倦,如此干下去,个人的提升空间很渺茫。经过深思熟虑,她决定要离开这里,再次也是第三次跳槽,这回要直奔有同学在那儿,能直接落脚的更发达的省会城市杭州。
小婧去了杭州。这座高楼林立,风景旖旎,立交桥遍布的现代化城市,刚开始使她眼花缭乱的弄不清东西南北。好在有她老家临村的一个老乡,也是她初中时的同学正在杭州打工,陪她跑遍了人才市场,走访了许多大街小巷的招工中介公司。杭州可不比一般的省城,学历不达标,公司给出的答复大都是“免谈”二字。小婧这时才真正体会到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含义。过了好几个月,一家互联网科技企业,经过非常严格的面试和笔试,小婧才被应聘录用。而这家企业之所以看上小婧的,主要是她之前有过四年多的工作经历。
经过一年的试用期,小婧的能力得到了公司的肯定,并与她签订了劳动合同。这回她有了稳定的工作,那颗赤热的心就扎在了杭州。找对象嫁人暂时先放在了脑后。她一心扑在工作上,她要干出点儿名堂来。终于,又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在那个拥有二百多人的公司里,她默默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渐渐崭露头角,当上了公司的一名业务经理,年薪也从20几万元涨到了40多万元。且她的一日三餐和住宿等日常生活开销,几乎都是公司免费提供。
她对这份如愿以偿的工作由衷地感到惬意,对这座“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丽省城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与向往。
这期间,她难免有些顾此失彼。婚姻大事倒也不是完全没有放在心上。她给自己定了几个原则: 第一、不搞门不当户不对的;第二、不见比自己学历还低的;第三、不处身高和相貌不过关的;第四、不谈没有稳定工作和杭州没有房子的;家乡的亲戚街坊介绍的一概避而不见。
就这样,光阴荏苒,岁月如流。十几年过去了,她梦想中既符合标准又称心的男朋友,始终没有一个进入她的视觉中。不知不觉,她步入了大龄剩女的行列。她一心要找一个绝不次于曾经的恋人张阿宁的想法,暂且化为泡影。
人生路上坎坷不平,有成功有放弃,有暗淡有辉煌,有收获有迷茫。
每个人的人生画卷都有瑕疵,生活也从不按剧本上演,正是这些不足与缺憾,绘就了人间的真实与多彩。
小婧思忖着,在这个茫茫的大千世界里,不找对象过单身生活的,绝非只是身孤影单的自己,管他别人说三道四呢?!反正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活法。
在她心里,目前最想尽快报答的就是父母的养育之恩。父母在她老家每年有“可观收入”的十几亩菜地里,泥里来水里去,一头水一头汗,经常干到早晚两头不见太阳,父母“汗滴禾下土”辛苦劳作的背影,时常在她的脑海里浮现。父母的爱就如同海洋一样广阔,包容一切,温暖一切,用他们的坚强和勤劳给她和弟弟创运着美好的未来。尤其在她和弟弟十几年的学业中,每一分成绩,每一次进步,都洒满了父母的劳苦和汗水。她在外地读高中时,每逢假日,都要到自家的菜地里帮父母干活。始终嘱咐父母早晨下地干活时,千万要叫醒她一块去,但每次父母亲总是怕她睡不好觉,便悄无声息的早早去了地里。等她醒来天还没太亮,早就不见了父母的踪影。在父母的身上,她有一辈子报答不完的恩情。
她想多挣些钱不光是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她要让父母跟她真正享点福。这是她念念不忘的一个最大心愿。
事与愿违,她的现实生活令她绞尽了脑汁。这些年,她尤其犯怵回家过年过节。这不仅是因为自己快四十岁的人,还没找上对象常常受到父母的唠唠叨叨,就连村里村外的亲戚街坊,好像都在指指点点地埋怨小婧既对不起自己那漂亮的脸蛋儿,又对不起父母付出的心血,一个人独自生活,挣再多的钱有啥用?甚至一些不堪入耳的唾沫星子几乎快把她淹死了。
父母接受不了她的单身,亲戚朋友不赞同她的现实。
实话说,小婧每年的年关是最难过的。不回去吧,怕疼她爱她的父母心里想得难受;回去吧,那耳朵里似乎都灌满了老茧的唠叨声,实在是听得心烦意乱。她受不了那些好像愧对大伙儿似的责怪和絮聒。接上父母去她那儿过年,父亲不习惯哪里一个熟人都见不到,又听不懂说话的南方大城市,好说歹说不给去。
其实在小婧的耳闻目染中,没找对象没成家的,绝对算不上什么稀奇和罕见的大事。在她的大学同学和她所工作的城市里,比她还大的没对象没结婚的“剩女”,比比皆是,只是在农村那块小天地里,对此“诟病”说三道四的不绝于耳。
也倒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天经地义的伦理传承,所以对小婧这种大龄剩女颇有微词,也就在所难免了。
每年回不回家,小婧始终很是纠结。三年疫情时,她有绝对充足的理由不回家过年。然后呢?本来她想让父母也去杭州,他们不答应,她只能在县城给父母买了一套新建的大平米电梯楼,装修装饰家具家电等等,小婧都是样样从网上精心选购。小婧的弟弟也在县里上班,倒也正好能关照上二老。
她还硬是磨破嘴皮地叮嘱父母,把家里那几十亩地都承包了出去,自此六十岁出头的父母,也像城里的退休干部职工一样,过上了清闲自在的“退休”生活。唯一的活儿,是帮小婧弟弟家接送孩子上学。
一辈子劳动惯了的父亲,闲着倒觉得不兴骚不舒坦。每年春夏他都在农村自家的大院里,种上各种供全家吃的绿色蔬菜。母亲在县城接送孙子。
每到秋冬季,父亲就把农村的房子锁上,和母亲住在县城那干净暖和又宽敞明亮的楼房里。
可怜天下父母心。闺女快半辈子人了还没找上对象,这快“心病”是父母一直藏在心底难以言表的忧愁和苦恼;住着闺女给买的好房子,自豪的情绪又总是洋溢在脸上。小婧父母这种情不自禁、苦乐交织的心里,正印了那句“人生十有九八不如意,可与人言无二三”的俗话。
自从父母住在县城里,楼梯内出出进进的人,小区院里来来回回的人,对小婧来说大多是生面孔,这倒是让她回家过年那颗纠结的心,放松了许多。
2024年春节,小婧提前回了老家,把父母住的楼内,做了精心的清理和布置,显得格外温馨和喜庆。
大年初四上午,阳光明媚天气晴好,小婧陪母亲下楼在小区院内遛弯。她想尽量避开熟人,免得问这问那。可巧还是迎头碰上了一个熟人,他先是跟小婧的母亲打了招呼。说他二舅家也住在这个小区,他是过来给他舅拜年的。这下小婧不能走开视而不见了,因为这个熟人不仅是她们一个村子的,还是小婧的小学同学和初中时的同桌同学。他叫黑小,没想到他现在变化得快认不出来了,看样子一米七多的个头,粗壮敦实的身材,圆头圆脸儿,大宽鼻子厚嘴唇,留着短短的板儿寸发型,显得倍儿精神。他很热情地招呼着她,她不能摆出一副比他高的身架,让这位既是老乡又是老同学扫了兴,就应声去小区旁边的一个小公园人少的地方,聊了一小会儿。黑小像跟领导汇报工作似的说着,小婧静静听着,不时点头回应,俩人谈的很是投机。
“今儿个要不是你跟我大婶(指小婧母亲)一块挽着手走的,你脸上捂了个大口罩,再不跟我说话打招呼,我根本认不出来是你,你是多会儿回来的?”“我腊月二十五就回来了。”她回话道。“别看你在千里之外的杭州,你大学毕业前前后后的十几年,我对你不能说了如指掌,也算是了解不少,常听咱村里的人们说起你,都夸你的书可没白念,说你是远走高飞的燕子”。他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顺手从兜里摸出一支烟,点着后深吸两口,又接着说: “咱们初中同学每次聚会你都没参加过,可几乎每次都要谈论到你这个大美人,我不会用那些文明词儿夸奖你,光听同学们说你是佼佼者。不知道你耳烧眼跳来么?”“谢谢你们还没忘了我。”她说。他顿了顿又开玩笑似的说:“我该称呼你大经理了吧? 有一句话,我不知道该问不该问?”他笑嘻嘻盯着她说。“那有什么,你随便问吧。”她说。“听说你还没成家,一个人过着,是不是?”“是。”她回答得很干脆。
而她对他的景况却是一无所知。因为她自从上高中以后,除了过年就没怎么回过村里。所以跟村里的人包括同学们联系的少之又少。但村里人对她的了解可是一点都不少。
北方农村成年男女们,都有个习惯,在农闲季节茶余饭后的街面上,往往是男的一伙儿,女的一堆儿,各聊各的天。
男的聊土地里的收入;聊本村或三里五村五花八门的热点消息;爱看新闻的,还要谈论与农民息息相关的国家大事。人们把聊天的固定地点,叫“吹牛皮台子”。由于观点不同,聊着聊着就抬起杠来,闹得面红耳赤情况是时有发生。
三三两两一堆儿的女人们,往往有说不完道不尽、有影儿没影儿的闲话。谁家婆媳之间发生摩擦啦,谁家的男人爱串门儿啦,谁家的闺女不嫁人啦等等。有的夸了孩子夸老公,有的骂了老公骂婆婆。时而有人咧糙逗得大伙儿笑得前仰后合,时而有的紧贴对方耳边说几句别人听不见的悄悄话,时而翻脸比翻书还快的扭嘴变脸。到点忘了回家做饭吃饭是常有的事。
黑小耳畔里灌进许多关于小婧的所有口风,正是村里爱聊天、话儿长的人们互相传递给他的。
黑小告诉小婧,他早就不在村子里住了。九年前,就搬到了县城,他在县经济开发区开办了一家畜产品经销公司已经十几年了。主要以收购、屠宰和加工牛羊为主。年屠宰加工能力差不多能达到一千万元左右。黑小说,他目前有一个最大的不幸,就是去年他媳妇不小心因车祸去世了,女儿天天是哭成个泪人,他一边安抚女儿一边也控制不住自己掉泪。说着,他又有些哽咽。紧接着,他马上平复了情绪,因为他还要去他二舅家拜年。他与她说:“今天咱俩就先聊到这儿吧,我还的赶紧去我二舅家。”然后互相留了电话号码,加了微信,各自回去了。
这次不期而遇的见面,给小婧心里留下五味杂陈的悬念。她没想到,念书时调皮捣蛋经常挨老师批评的黑小,居然长了出息,成了个体大老板。虽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看来只要头脑灵活走正路,没念成书的,通过开动脑筋,勤奋努力,也照样可以出人头地。这也就是俗话说的爱拼才会赢。只可惜的是他那年纪轻轻的媳妇,意外地早早离开了人世,真是令人痛心!他将要上初中可爱宝贝的女儿失去了母亲,该是多么让人不忍目睹的悲伤啊!孩子的书可怎么念?今后的生活可怎么过?
回到杭州,小婧主动给老同学黑小发了微信。小婧怀着暖暖的柔情劝说黑小:“死去的人不能复活,在孩子面前,你更要表现出当爸爸承受痛苦的忍耐和坚强。生活还是要照常过下去的,孩子还要一刻不能耽搁上好学的,一切的一切,都还是要接续下去的…… ” 一句句暖心的安慰,隔三差五的问候,使黑小的心里感受到了莫大的温暖与鼓舞。他潜意识里感觉到,她是一个心肠善良又细腻的人。虽说自己的企业在这个县城里,也算有点小小的名气,可是跟在大城市混得风生水起的小婧还真是没法比。自己靠的是胆量和运气,人家靠的是知识和才能。他又想,虽然俩人加了微信,如果小婧不主动和自己说话,咱可没那必要去打扰人家。再说都二十多年没见过面,人家是操弄现代互联网高科技的知识分子,咱是一介老农民,感觉也找不到可聊的话题,那种没话找话的尴尬局面真是没啥意思。
而她始终是发起和他微信聊天的主动一方。无意间,他流露出这些年在村里脱贫攻坚过程中,他这个所谓的“农民企业家”也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扶持三十多有劳动能力和有养殖积极性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先给他们每户无偿提供十只基础母羊,然后分三年或五年时间,还够他十只母羊即可。他每年还按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农户当年的羊羔。凭借自己公司能屠宰加工牛羊肉的便利条件。每年中秋、春节两大节日,他都要拉上四五百斤内蒙古东乌旗的牛羊肉,回村慰问老弱病残和建档立卡贫困户,还帮助一些农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听了黑小向她介绍的这些年在大城市里从未听到过的“新鲜事”,尤其是黑小自己通过勤劳致富后,还不忘给家乡父老无偿捐献货真价实的“真金白银”。小婧对这个昔日“语不惊人,貌不出众,钱不冲手”灰头土脸的老同学有一种无以名状的、发自内心的钦佩。她从和他的一次次聊天中,了解到这个二十多年未曾谋面的老乡老同学,原来是一个有爱心有担当有责任心有智慧的能人。
慢慢的小婧心里萌生了一个暂时不能和任何人倾述和吐露的想法。她要等到合适的时机,敞开心扉,把这个想法告诉黑小,看他是什么态度。
时间仿佛就是医治心灵创伤的一剂良药。时间老人悄无声息带来的变化之大,让小婧自己也难以琢磨和理解,近期眼前发生的一切就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热播的《渴望》电视剧似的扑朔迷离,确切地说更像是一场奇幻的魔术。人的变化之大啊,好似换了一个灵魂。
终于有一天,她怀着忐忑不安的心里,向黑小试探性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她说她想跟他做夫妻,她不仅能做一个贤妻良母,还能给他当一个得力的助手。她说:“等咱们上了年纪退下来后,可以在杭州、河北坝上两头跑着住。”
她的话对他来说宛如梦幻一般,他一直不敢相信她说的话到底是真是假?!难道小婧说的是“王八吃秤坨——铁了心”的真话。他觉得跟她的学历文化、长相容貌、生活环境、社会地位都不般配呀!假如她俩能走进一个家庭,不但他的身价会“抬高”许多,而且肯定会引得周边亲朋好友和一些知情人的调侃戏谑,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那天,他辗转反侧,彻夜未眠。兴奋和忧伤深深地交融掺和在一起,他思前想后,暗下决心怎么也不能拒绝她的“好心好意。”为避免社会上说三道四非议,他告诉她:“先暂时理智地维持一下现状。”
他说的先维持一下现状,是考虑媳妇去世的时间还不长,他担心将要上初中已经懂事的女儿接纳不了她,更接受不了这个现实。所以他与她的“秘密”需要时间来回答。
小婧把将要和黑小组建一个家庭的天大秘密,有一天,终于按捺不住那颗炽热已久的心,便告诉了父母。二老听了女儿小婧一五一十与黑小搞对象的婚姻大事后,自然是非常高兴。这回小婧逢年过节回老家,再没有什么纠结的了……
责编/飘飘花语
来源:大野无疆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