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上海长三角医创生命健康产业基金会、上海融智汇康复医院等单位联手、面向广大慢病高发人群及社区医生的公益项目“慢病康复社区行” 5月8日启动,来自全国医产学研的专家学者和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金杨新村街道的48个居委干部和社区代表见证启动仪式。
作者 孙国根 罗术寒
由上海长三角医创生命健康产业基金会、上海融智汇康复医院等单位联手、面向广大慢病高发人群及社区医生的公益项目“慢病康复社区行” 5月8日启动,来自全国医产学研的专家学者和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金杨新村街道的48个居委干部和社区代表见证启动仪式。
该公益项目首次提出“家庭健康责任人”的概念。据落实方融智汇康复医院执行院长沈国珍介绍,计划在2025年至2027年3年内开展家庭慢病管理培训,发展“家庭健康责任人”,实现签约100万户家庭;围绕慢病组织开发健康科普宣教课程100项;以视频、直播、图文等形式,宣教触达1000万人次;开展慢病的筛查、评估、康复指导与健康管理专项课题,完成慢病健康管理10万人次;完成“慢病康复特训营”等体验式宣教1000人次;完成社区医生学术交流与业务实训1000人次。通过该公益项目的开展,完成家庭慢病管理意识提升、技能达标、行为改变、风险防控的目标。
据了解,我国现有3.66亿1962年至1975年婴儿潮时期出生人群正步入老年、进入退休,他们给老龄化带来了健康挑战,成为康复医疗需求的主力人群, 仅以脑卒中一个病种为例,在我国的平均发病年龄仅61岁,比欧美提前了13年,且终生的发病风险高达39.9%,这意味着每5个人中就有2个人可能患脑卒中。这就是我国出现的“6152”现象。
据记者了解,目前,康复理念在社会上还很不够普及:许多人、甚至很多医护人员对康复医院的定位、诊疗范围、开展哪些业务都知之甚少,误认为康复医院就是养老院、护理院。其实康复医院是集内科、外科、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康复医学科、全科医疗科、预防保健科等于一身的医疗单位,可多学科开展常见病、慢性病、职业病的诊疗、预防,以完成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
该项目对打破传统康复医疗“重治疗、轻预防”的局限,通过多学科协同(MDT)和 “门诊、住院、 社区”全链条衔接,为慢病患者提供 “防、治、康” 一体化解决方案有重要意义。
来源:科坛春秋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