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0年前,毛泽东和他的战友在贵州大地上阅读中国革命的大书,召开了扭转乾坤的遵义会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本文约794字,阅读约需1分钟
500多年前,王阳明在龙场读书,在龙场悟道,创立了心学的理论体系;
100多年前,张之洞在贵阳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举人,成为晚清历史舞台上的风云人物;
90年前,毛泽东和他的战友在贵州大地上阅读中国革命的大书,召开了扭转乾坤的遵义会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5月9日,“多彩贵州·书香高原”2025耕读行动启动仪式上,著名作家、文化学者胡松涛历数了先辈们读书的故事,传达出简单而深刻的道理:阅读使人进步,读书改变命运。
著名作家、文化学者 胡松涛
2025年1月,胡松涛的长篇报告文学《遵义三日》发布。《遵义三日》以“动荡乾坤——三年多的磨难,造成遵义会议”“扭转乾坤——三天的磨砻,完成遵义会议”“锦绣乾坤——三个多月的磨合,圆满了遵义会议”为框架,将历史事件与人物命运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建立起别具一格的“遵义会议时间”。
胡松涛这本新作,有着一个“成也读书,败也读书”的故事。
毛泽东读书,既阅读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又研读马列主义经典。且更加注重的是,思考和探索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时代课题。
一些教条主义者也在读书,他们阅读的马列著作可能更多,有的能够阅读德文版俄文版的经典,甚至知道马克思列宁的某一句话,出自哪本书第几页,但是他们不懂得将马克思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生搬硬套外国的经验,给中国革命带来挫折和失败。而遵义会议正是在这个失败的形势下召开的。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之后,更加坚定地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这条道路,把中国革命引向了胜利。
“先辈的经历是无声的箴言。”胡松涛认为,读书,当如王阳明之于山水间感悟,如张之洞之于国家薄弱处用功,如毛泽东那样注重当下实践。“先辈的读书经历还启发我们,学用一致,知行合一,才能领略到书本与大地之间的无限风光。”
本网记者:李思瑾
一审:郭秋含
二审:王利环 袁小娟
三审:李 蓓
本文来自【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