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雷:领航商业航天,铸就创新丰碑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9 21:19 2

摘要:在商业航天领域,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雷无疑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领军人物。他凭借着对航天事业的无限热忱与创新精神,带领团队不断突破技术壁垒,推动我国商业航天迈向新高度,以卓越成就铸就创新丰碑。

在商业航天领域,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雷无疑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领军人物。他凭借着对航天事业的无限热忱与创新精神,带领团队不断突破技术壁垒,推动我国商业航天迈向新高度,以卓越成就铸就创新丰碑。

扎根航天,开启逐梦之旅

任何成就的背后,都始于一个坚定的起点。自200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重大创新课题组成员,张雷便一头扎进航天事业,开启了他的逐梦征程。当时,团队面临着卫星研制从零起步的艰难局面,技术、经验的匮乏如同重重阻碍横亘在前。但张雷毫不退缩,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与探索中,在无数个日夜的钻研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十年磨一剑,2015年10月7日,“吉林一号”卫星成功发射,这不仅是长光卫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张雷航天事业的全新起点,他多年的努力终于结出硕果,也为他后续在商业航天领域大展拳脚奠定了坚实基础。

技术攻坚,突破竞争瓶颈

起点的成功只是序章,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商业航天市场中站稳脚跟。在商业航天市场,技术与成本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张雷与“吉林一号”研发团队始终致力于在保证卫星高指标的同时,实现“低成本、低重量、低功耗”的制造目标。通过不懈探索与创新,“星载一体化”整星设计制造技术实现四次重大飞跃,整星重量从初代的420kg大幅降至22kg,有力推动了全球最大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的建设。在提升单星对地成像效率的难题上,张雷带领科研团队在 “吉林一号”宽幅02A星项目中,历时一年零四个月,成功攻克“离轴四反”光学成像技术,将卫星重量由宽幅01星的1.2t降至230kg,打造出国际上最轻的超大幅宽亚米级光学遥感卫星。这些技术突破,显著提升了长光卫星在行业内的竞争力,让其在商业航天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成果斐然,引领行业发展

技术的突破为成果的绽放提供了沃土。作为“吉林一号”宽幅01和02系列卫星总师,张雷带领团队攻克多项关键技术,在轨运行的10颗宽幅系列卫星已完成7.9万次拍摄任务,获取亚米级高分辨影像46亿平方公里,并基于此推出世界首个高清全球年度一张图,让我国能够精准“看清”全球每一块土地。此外,他带领团队实现光学载荷从研发到批量化生产的转变,所开发的新一代光学载荷以“一箭41星”的方式发射,刷新我国航天发射纪录,极大加快了遥感卫星星座组网速度,使“吉林一号”卫星星座成为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张雷在卫星研制领域的一系列成果,不仅推动了我国商业航天技术的发展,更在国际上树立了行业标杆,引领着商业航天行业不断前进。

心系应用,推动成果转化

“航天科技虽听起来‘高大上’,但我们更希望它‘接地气’。”这是张雷始终秉持的理念。他坚信,科技成果只有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技术创新才有真正的意义。依托“吉林一号”海量遥感数据,长光卫星已在多个领域开展百余项精准数据服务,为170余个国家和地区提供高质量遥感信息服务,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基于“吉林一号”宽幅系列卫星强大的数据获取能力,长光卫星于今年3月10日发布全国0.5m分辨率卫星影像,实现我国首次全国0.5m分辨率卫星影像双月度业务化更新,进一步推动下游遥感应用生态发展。张雷通过推动航天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让航天技术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为社会发展带来切实的改变。

培育人才,传承创新精神

一个行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人才的薪火相传。在专注科研攻关的同时,张雷也十分注重技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他发表论文70余篇,授权专利60余项,以扎实的学术成果为学科发展提供支撑。在人才培养方面,他已培养硕博士研究生17人,以自己的实干作风感染身边年轻科研人员,鼓励创新,带领队伍攻坚克难。张雷深知,人才是推动商业航天事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他通过言传身教,将创新精神和航天情怀传承给新一代科研人员,为我国商业航天事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确保行业发展后继有人。

从逐梦启航的初心坚守,到技术攻坚的无畏探索;从成果辉煌的行业引领,到应用惠民的使命担当,再到人才培育的薪火相传,张雷在商业航天的征程中始终初心如磐,以创新为帆,以奋斗为桨,领航我国商业航天事业破浪前行。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姚婉如

受访者供图

初审: 梁欢欢 复审: 张彦梅 终审: 陈尤欣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本文来自【中国吉林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