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企业家肉身破局:中国抗衰老产业开启千亿级博弈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9 23:20 4

摘要:2025年5月的清晨,一则短视频在中文互联网掀起飓风。画面中,75岁的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赤膊立于晨光里,肌肉线条分明如雕刻,手中举着印有“麦角硫因”字样的胶囊瓶。这条不足30秒的广告,在24小时内斩获2.3亿次播放量,将一家传统药企推上风口浪尖,也撕开了中国

2025年5月的清晨,一则短视频在中文互联网掀起飓风。画面中,75岁的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赤膊立于晨光里,肌肉线条分明如雕刻,手中举着印有“麦角硫因”字样的胶囊瓶。这条不足30秒的广告,在24小时内斩获2.3亿次播放量,将一家传统药企推上风口浪尖,也撕开了中国大健康产业变革的隐秘战场。

这场营销事件的核心数据充满戏剧张力:主角是掌舵市值超600亿医药帝国的老者,推广的麦角硫因胶囊每瓶定价1499元,其抗氧化效力宣称达到传统成分的30倍。在老龄化社会加速逼近的中国,这个将企业家个人IP与抗衰老产品深度绑定的决策,恰似一柄刺破产业迷雾的手术刀——当全球药企还在实验室里寻找“长寿密码”时,中国企业已用肉身经济学的创新,开启了健康消费市场的降维打击。

深挖麦角硫因的技术图谱,会发现这场商业博弈的底层逻辑。科伦药业通过子公司川宁生物搭建的蘑菇提取物生产线,借助日本企业的载体技术,将这种原本仅存于学术论文中的抗氧化剂推向产业化。从实验室到货架,企业选择了一条“自主原料+海外专利”的混合路径:上游掌控云南楚雄的食用菌种植基地,中游嫁接东京大学研发的稳定化工艺,下游通过私域小程序完成首轮1400元单价的产品测试。这种“技术拿来主义与产业链控制”的组合拳,恰是中国大健康企业突破国际巨头封锁的典型范式。

市场端的反应则折射出产业转型的阵痛与机遇。在“任意Club”小程序上线首周,定价策略遭遇两极分化:一线城市中产将其视为“抗衰老茅台”疯狂囤货,下沉市场消费者却质问“凭什么比黄金还贵”。这种割裂背后,是科伦药业对用户画像的精准切割——锁定年均医疗消费超5万元的高净值人群,用董事长“75岁拥有35岁身体”的视觉冲击,完成对预防医学市场的心理占位。第三方监测数据显示,广告发布后30天内,天猫国际同品类日本保健品的代购量下降17%,印证了本土品牌对海外竞品的替代效应。

资本市场对这场实验给出了更现实的注解。在刘革新健身视频流出的当周,科伦药业股价上涨12%,子公司川宁生物市值突破200亿,而日本技术合作方股价却呈现诡异下跌。这种背离暴露了全球健康产业的权力重构:中国药企正在将海外技术专利转化为本土商业生态的组件,如同拼装乐高般重构价值链。券商报告指出,科伦永年规划的保健食品生产线,未来三年可能吞下国内抗衰老市场23%的份额,这种野蛮生长速度让瑞士雀巢、美国GNC等传统巨头措手不及。

争议的声浪始终伴随商业奇迹。学界对麦角硫因口服效果存疑,社交平台流传着“健身靠打针还是靠吃药”的辛辣嘲讽,甚至有投资人拆解董事长日程表,质疑“晨练视频是否植入生长激素”。但这些噪声恰恰印证了转型的成功——当一家药企的战略选择能引发全民辩论,意味着其已突破产业话语权的结界。在深圳某创投论坛上,有分析师直言:“科伦用1499元的产品定价,重新标定了中国消费者为‘抗衰老’三个字支付的心理价位。”

这场商业风暴的深层动力,源自中国人口结构的剧烈变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60岁以上人口突破3.2亿,其中高知高收入群体对“健康寿命”的执着,催生出年增速41%的预防医学市场。科伦药业押注的不仅是某个分子式,而是老龄化社会对“衰老可逆”的集体渴望。当同行还在医院渠道厮杀时,他们已用“董事长IP+私域流量+跨境技术”的三角架构,在京东健康、美团买药等新渠道筑起护城河。

回望全球健康产业发展史,从雅培实验室的蛋白粉到诺华的基因疗法,技术突破总是伴随商业模式的颠覆。刘革新那身引发热议的肌肉,本质上是中国企业对大健康产业话语权的宣示:当传统药企穿上运动背心,当实验室成果走进直播间,当日本技术被编织进云南菌菇的产业链,这场始于董事长健身房的商业实验,或许正在重写全球健康产业的游戏规则。

在成都科伦研究院的顶层会议室里,悬挂着“治疗与预防双轮驱动”的战略蓝图。玻璃幕墙外,运输麦角硫因原料的冷链车正驶向保税区,这些从云南高山采摘的蘑菇,将在36小时后进入东京的封装流水线,再返回上海自贸区的保税仓。这条跨越国界的产业链,恰如中国大健康产业的缩影——既不盲目追求技术原教旨主义,也不困于市场民族主义,而是在全球化的碎片中,拼凑出属于自己的商业方法论。

历史总是押着相似的韵脚。正如当年张瑞敏砸冰箱砸出中国制造的质量觉醒,刘革新展示肌肉的背后,是传统药企对健康消费时代的躬身入局。当75岁的企业家选择用身体为产品背书时,他赌上的不仅是个人声誉,更是一个产业从治疗向预防跃迁的时代风口。这场博弈的终局或许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大健康产业的叙事逻辑,已不再由跨国巨头的PPT定义,而是由无数个实验室、直播间和董事会的晨练场共同书写。

来源:AI投资人,唤醒国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