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是观察企业自己怎么看待自己过去一年的经营成果:是满意,还是遗憾,是正视问题还是回避问题,又或者把丧事儿办成喜事儿一样的掩饰。
前言
读年报时,赶碳号不仅偏爱那些有趣的财务数据,还会努力去感受企业的温度和态度:
一是观察企业自己怎么看待自己过去一年的经营成果:是满意,还是遗憾,是正视问题还是回避问题,又或者把丧事儿办成喜事儿一样的掩饰。
二是观察企业怎么看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企业在全新一年有什么样的经营计划。
春江水暖鸭先知。理论上,企业特别是头部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往往比局外的分析师、投资人更了解其所处的行业环境。
在年报中,是否愿意大大方方、客观理性分析所处的行业生态,是否愿意充分阐述自己的应对策略和经营计划,是企业的选择,也是企业的底气和态度。这些有助于形成对一家公司直观印象,也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个正在快速变化的行业。
今年年报点评中,赶碳号一如既往地对大全能源的信披透明露度点赞。此外,若要了解头部一体化光伏企业如何应对复杂、艰难的外部环境,如何应对严重内卷的光伏产业环境,那就应该看看晶科能源的年报。
晶科能源现可以做到相对领先,究竟是靠运气,还是靠实力?应对2025年更加残酷的竞争环境、更复杂多变的贸易环境,晶科能源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对策?
01 2025年,亮出了哪些经营指标?
现在,中国光伏企业的生存状况可以用“内忧外患”来形容。
“内忧”,是指在严重内卷的环境下,企业要和国内同行竞争,争的是“活下去”,谋的是眼前;“外患”,是指针对愈演愈烈的国际贸易战,企业如何突围,求得是“过得好”,谋得是未来。
对企业来说,这两个问题都是严峻挑战,因为任何一个问题处理不好,都会被淘汰出局。
因为组件价格大幅下降影响,2024年,晶科能源的业绩也大幅下降,但整体表现已经是F4中相对最好的一家。
(1)2024年全年晶科能源共实现全球组件出货92.87GW,同比增长18.28%,其中N型出货81.29GW,占比约88%,根据InfoLink Consulting数据,公司组件出货量第六次排名行业第一。
(2)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4.71亿元,同比减少22.0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99亿元,同比减少98.67%。
按2024年的光伏市场行情,产品卖得越多亏损就越多;企业减亏的办法往往是降低开工率,减少出货。晶科组件出货量保持全球第一,还没有亏,实属难得。
2025年,越来越多的企业的经营策略都在收缩。
包括头部企业在内,一些企业在2024年中年已经悄悄“放弃”或者“回避”经营计划了。不管FLAG能不能实现,不敢亮剑,起码就证明企业自己的底气有些不足。
晶科能源对于2025年的出货目标非常明确——85-100GW,继续巩固提升公司的市场领先地位。
参考2024年92.87GW的出货量,晶科能源2025年的组件出货目标基本与2024年持平。若考虑到严峻的国内、国际环境,这个目标并不算低。
2025年1季报显示:今年一季度晶科组件出货量17.5GW。在投资交流中,晶科能源表示:“截至一季度末,晶科2025年订单可见度已达6到7 成,这将有力支撑全年出货目标顺利达成,预计二季度公司全球组件出货 20-25GW。”
所以,花花草草搞得再热闹,也不如在一两项核心经营指标上见真招。
02如何才能从美国转向中东?
F4中,晶科能源是全球化最成熟的一家企业。现在,晶科正深度推进国际化,从美国走向中东。
不可否认,2024年晶科能源业绩相对最好的原因,是国际市场特别是在北美市场的优势。
简单地说,就光伏市场需求来看,国内占一半,国外占一半。因此,所有光伏组件企业都非常重视国际市场。
2024年,光伏组件价格暴跌,国内市场几乎都不赚钱。而欧洲市场在消化完高价订单后,组件价格与国内同步,甚至还曾出现过组件价格倒挂的情况。欧洲市场也难赚钱。
年报显示:晶科能源2024年全年海外组件出货占比接近57.8%,海外销售额贡献68.6%。这说明,企业的海外市场赚钱能力更强。
准确地说,晶科真正赚钱的市场集中在美洲,在美国。
2024年,中国的组件价格0.68元/W左右时,美国的组件价格在2.3元W左右。
年报显示:晶科能源在美洲的营收为224.31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24.25%。美洲市场的毛利率为26.2%。
其中,相当多的订单,是晶科提前与美国客户锁定的高价订单。
晶科充分享受到了国际化产能的好处,也享受到了提前布局的好处。
但是,2025年光伏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
晶科能源年报中表示:“2025年,贸易摩擦的升级和特朗普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尤其是针对光伏(PV)行业的关税调整,对全球光伏产业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了多种关税,加上之前的反补贴税(CVD)、201关税和301关税,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到美国的总关税大幅飙升。与此同时,美国对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发起的调查进一步限制了中国企业在海外的运营。”
这些贸易政策变化的目的,均是减少或阻止中国光伏产品对美出口。
这也导致中国光伏企业在产能出海上发生了两大变化:其一,天合、晶澳等放弃在美国投资建厂计划,转让了在美国的在建产能;其二,东南亚四国的光伏产能出口美国的通道价值消失,不少企业计提了东南亚产能或是改变东南亚产能的定位,同时对印尼等地产能价值重新评估。
这些“外患”是所有中国光伏企业都面临的问题,所有光伏企业在共同应战。
在2024年年报中,晶科能源是如何应对的?
第一,保美国本土产能。
晶科年报中提到了:美国工厂已完成升级改造与扩产建设,具备2GW产能并实现满产运营。
这2GW产能必是稀缺产能,利润应该可以得到保障。
第二,转战中东。
(1)2024年7月,晶科与沙特阿拉伯王国公共投资基金(PIF)及沙特能源设备公司(Vision Industries Company)签署投资协议,计划在沙特建设10GW高效电池及组件产能。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如期推动施工建设,预计2026年下半年逐步投产。
正推进在中东建厂计划的光伏企业还包括钧达、晶澳、中环等。
当然,大家都清楚中东的产能除了服务中东本土市场外,目标市场也是美国这个高毛利市场。中东的光伏产能,将是利润率可观的产能。
(2)中东市场方面,赶碳号认为有必要多啰唆几句。晶科能源在中东耕耘已久。
在相当长时间,晶科能源在中东的市场占有率都是第一。在2024年,晶科能源在中东地区的组件出货量接近10GW。
在很多人眼中,中东是人傻钱多,富得流油。现实是,不管光伏企业还是逆变器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欧美客户对价格不敏感,但是中东和其他的亚洲客户一样非常在乎价格。因此,中东市场的产品毛利并不高。
因此,晶科能源很早就有意识地挑选订单,“通过高价长单提升利润率”。例如,2024年10月,晶科能源与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ACWA 公司)达成3GW光伏组件供货协议。晶科能源将为沙特 ACWA 公司提供 N 型 Tiger Neo 系列光伏组件,其中1.2GW组件供应至Haden光伏项目,1.8GW组件供应至Al - Khushaybi光伏项目。
第三,拓展新兴市场。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额为320亿美元,同比减少34%。但与此同时,光伏经济性的显著提升加速光伏组件出口区域的多元化,出口量超1GW的市场从2023年的29个增加到38个。对光伏企业来说,新兴市场也有巨大的市场机会。
2024年,晶科能源在东南亚区域的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50%。
03国内市场:如何卷技术,稳健财务
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是中国光伏企业的共同行动;扎堆出海中东,中国光伏企业之间也可以形成良好的分工与合同,共筑中东光伏产业链。
“内忧”问题,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光伏行业严重内卷,产能严重过剩,注定一批企业要被淘汰出局,一些产能要退出市场。所有的企业都需要加强内功,提高御寒能力。
从年报来看,晶科能源态度很明确,主要有两个对策。
第一,卷技术,保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这轮周期晶科能源可以称王的重要原因是:一直牢牢把握住了在N型电池方面的技术优势,产品扛打。
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底,晶科能源黄金片区电池量产平均效率已超26.7%。
运用基于TOPCon的HOT4.0技术平台,晶科推出第三代Tiger Neo光伏组件,涵盖HCP、MAX、20BB等多项创新技术,主流版型功率提升至650W以上,最高功率可达670W,组件转化效率高达24.8%,双面率达85%,进一步巩固TOPCon技术的行业领先地位。
其中,670W高功率组件与495W户用组件两大旗舰产品系列,分别满足大型电站与分布式场景需求。
晶科能源预计:“2025年完成40%以上产能的升级改造,2025年底前形成40-50GW高功率TOPCon产能。目前高功率TOPCon产品接单顺利,已形成可观的在手订单规模。”
晶科能源目标是在2025年年底,实现高效N型电池平均量产效率提升至27%左右。
此外,2024年,晶科在钙钛矿/TOPCon叠层电池研发取得重大突破。经权威第三方机构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检测,其转化效率高达34.22%,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再次刷新了研发团队此前创造的同类叠层电池转换效率纪录。
2024年,晶科也开发低复合金属化技术,匹配TOPCon电池钝化接触技术、电池背面图案化技术,形成全钝化接触BC电池成套工艺,同步开展研发级别的中试验证和差异化提效技术开发。
第二,努力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保证公司现金流健康。这也是年报中提到的工作计划重点。
2024年晶科能源财报的最大亮点是,全年资产负债率下降2个百分点,这也是晶科连续两年资产负债率下降。晶科在2024年年末资金负债率为71.99%。
晶科能源是除了大全能源以外,唯一资产负债率下降的企业(大全能源是长期资产率在10%上下的异类,赶碳号准备以后在盘点财务的时候把它直接剔除)。
过去两年,为了降负债,晶科在运营层面没有少下功夫,一直在努力优化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提升供应链金融票据使用比例,有效降低资金成本。
现在比晶科能源资产负债率高的光伏企业比比皆是。负债率降下来,企业的压力也会小一些。
此外,2024年晶科能源实现经营性现金流78.67亿元。这也是一个极难得的数据。企业不一定因为亏损、负债而倒闭,但会由于现金流枯竭而死亡。
2025年,晶科的目标,仍是实现正向经营性现金流,持续提升经营效率。优化负债,稳健财务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在市场冬天里做好融资。
2024年,晶科宣布将推动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申请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德意志证券交易所集团的下属部门)挂牌上市。发行GDR将进一步提升晶科能源在德国和欧洲市场的知名度,助力公司海外业务与融资渠道的良性发展。
现在推进在德国发行GDR的A股上市公司有两家,一家是上交所的晶科能源,另一家是深交所的阳光电源。
两家企业同属于新能源行业是巧合,但是两家企业发行GDR,均与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进一步支持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的这一国际金融背景有关。
后 记
晶科能源为什么能再次成为行业老大,能做得比同行好一些呢?
可能就仅仅因为一个“早”字。其所有的优势,都是因为“早”,占尽了先发优势。
在应对国际贸易环境上,晶科最先下手抢到美国高价订单,保住了2024年的经营成果;最早布局中东,已经且继续锁定高价市场、快速增长的市场。
在与同行的竞争中,晶科能源最早坚定看好TOPCon,一直在技术和产品上引领行业,吃着高效组件的溢价;在抵御寒冬的大战中,晶科能源也最早开始管理负债、管理现金流的企业。
而“勇于下手”、“及早下手”,不随波逐流的前提是眼光准确、判断准确,而这非一朝一夕可以练就。
来源:赶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