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刚推开家门,就看到一名快递员捧着一箱大约11公斤重的棒棒糖来到她面前,“砰”一声,将箱子放在地上。随后售货员返回汽车,又搬出一箱、再抱出一箱、还捧出一箱……
上周日一大早,霍莉·拉法弗斯像往常一样准备前往教堂。
她刚推开家门,就看到一名快递员捧着一箱大约11公斤重的棒棒糖来到她面前,“砰”一声,将箱子放在地上。随后售货员返回汽车,又搬出一箱、再抱出一箱、还捧出一箱……
霍利就这样眼睁睁看着整整22箱的糖果堆满了自己家门口。
她的儿子利亚姆本来正在外面骑着滑板车,看到糖果之后兴奋地跑了回来:“妈妈,我的糖来了!”
至于霍利被糖淹没,不知所措……
霍利说,她儿子利亚姆今年8岁,但深谙网购之道。
疫情期间,他们一家经常在网上订购生活用品,久而久之,利亚姆也学会了如何使用亚马逊等购物网站。
有时候霍利走不开,她就安排利亚姆帮她把商品加到购物车里,也允许他随便在购物网站上逛一逛,没想到就出了这样的岔子。
前两天利亚姆告诉妈妈想为朋友组织一场糖果嘉年华,他说要在购物车里放上30大箱,整整70000颗棒棒糖,结果一个不小心,点了结帐……
霍利赶紧掏出手机检查自己的银行余额,果不其然,银行卡扣掉了4200美元,财产出现了赤字。
她赶紧给亚马逊打电话,可亚马逊表示,她购买的是“食物”,签收后不支持退货退款。他们建议霍利抓紧拒收还没搬下车的棒棒糖,最终霍利拒收了8箱,另外22箱,50600颗棒棒糖,她也只好捏着鼻子收下了。
霍利没办法,只好来到网上求助。
她在Facebook上写道:“大家好!我儿子利亚姆订购了30箱棒棒糖,亚马逊不让我退货,有人要买吗?售价每箱130美元(便宜了10美元),没拆封。”
这条帖子最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网友们在霍利的Facebook留言下表达了同情,并给她分享了一些预防的办法,比如取消银行卡的绑定、设置大额购物提醒,或者干脆让孩子远离手机等等。
也确实有些好心人决定帮霍利一把。
除了自家的亲戚朋友之外,一位邻居决定买一些等万圣节发给孩子们;当地一位脊椎按摩师买了两箱,远在肯塔基州的一家银行表示可以帮霍利“消化”五箱。
在大家好心帮助之下,霍利总算看见了度过难关的希望。
不过说真的,在如今孩子们能够越来越多地接触到手机的情况下,无论国内外,这种事都经常发生。
比如国外一个3岁的孩子在机场延误期间玩手机,结果误花了300美元买电影;一位女士将手机借给孙女玩,被孙女在Google Play上花了1000美元,还有我们国家孩子用家长手机给自己的游戏账号充值等情况也是比比皆是。
为了预防未成年消费,许多公司也提供了相应的预防和解决步骤。
比如在Apple设备上提供了“购买前询问”的功能,可以让孩子自由选择,同时又能控制他们的消费开支。
Google Play的购买流程也对家庭账户提供了额外的保护措施,可以对未成年用户的购买行为进行二次验证等等。
当霍利的故事在互联网上传播开来之后,亚马逊公司终于联系上了她,表示愿意为她退款。该公司写给霍利的一封邮件表示:“愿意将棘手的情况化为甜蜜的答案。”
这家生产糖果的品牌也没有放过这个宣传的机会,他们主动联系了霍利一家,邀请他们来参观其位于俄亥俄州的糖果工厂。
上周三,等退款到账之后,霍利决定把剩下来的糖果免费赠送给那些帮她购买过糖果的亲友和邻居们。
她说:“我想把糖送给那些曾经主动购买糖果,帮我分担经济压力的朋友们,或者捐给慈善机构、学校和教堂。”
至于利亚姆,他的“手机上网权”已经被剥夺了。
但霍利说,她不怪利亚姆,他是个好孩子,在意识到自己闯了大祸之后,他还在想办法把钱还给她。
他告诉霍利:“没关系,妈妈,我们可以把我的宝可梦卡卖了。”
如今妈妈保住了钱,孩子保住了卡,公司也得以宣传,也算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了……
来源:英国那些事儿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