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像《重案六组》《黑白大搏斗》《中国刑侦1号案》这些剧,放到今天来看,依然节奏紧凑,气质冷峻。
2004年以前,刑侦剧是国产剧里的热门题材。
像《重案六组》《黑白大搏斗》《中国刑侦1号案》这些剧,放到今天来看,依然节奏紧凑,气质冷峻。
哪怕没有明星加持,只要剧情够硬核,角色立得住,就能把观众拉进案发现场,跟着刑警一起破案追凶。
不过,自从2004年4月20日,广电总局要求黄金时间禁播刑侦剧开始,这类题材的风头,就逐渐弱了下来。
直到最近几年,犯罪悬疑类剧集兴起,一些带有刑侦元素的作品,才再度引起大众的关注。
只是,真正意义上的刑侦剧,依旧少之又少。
这也是为什么,《刑警的日子》开播时,观众的期待度会那么高。
这部刑侦剧,讲述了欧豪饰演的年轻刑警,在队长的教导下,成长为一名优秀刑警的故事。
剧集在央视八套首播当天,收视就登顶全国第一,可谓是热度喜人。
可让人意外的是,这部剧是火了,但话题也跑偏了。
因为大家讨论最多的,并不是欧豪饰演的男主刘子明有多优秀。
而是他的师父魏杰,也就是何冰饰演的“刑警队长”有多失败。
甚至于,还有观众直接拿何冰,跟《我是刑警》中的于和伟做对比。
直言,于和伟饰演的刑警,能狂甩何冰好几条街。
可见,同样是饰演“刑警队长”,他们两人给观众带来的感受,完全不一样。
01.何冰的“老派刑警”
何冰在《刑警的日子》中,饰演了一个经验丰富的刑警队长魏杰。
剧集并没有聚焦于魏杰的个人成长,而是意在凸显,他身为一名师父,对徒弟们的教导和帮助。
从目前更新的几集来看,观众对魏杰的不满,主要集中在他对待徒弟们的态度和方式上。
跟大多数中年男性一样,“五大三粗”的魏杰,走的并不是让人如沐春风的温柔路线。
相反,因为职位和性格原因,他总是对徒弟们大呼小叫。
愤怒的时候,还会有“动手动脚”式的体罚。
虽然在剧中的那个年代,大家都很信奉“打是亲骂是爱”。
但对于荧幕外的观众来说,这种“非打即骂”的教导方式,的确很有压迫感。
甚至还会自带一种,有话不好好说,偏要给人一点颜色看看的感觉。
再加上,何冰出生于北京,学成于中央戏剧学院,又在话剧舞台上摸爬滚打了很多年。
所以,他在表演的时候,总是力求表现出接地气的生活质感和人物性格。
这就直接导致,魏杰在剧中,表现得非常松弛。
哪怕是在办案的过程中,他也会把刑警该有的严肃感给消解掉。
换成一种,“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亲切感。
虽然他的这种表演方式,不会让人觉得刑警是一份脱离生活的职业,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消磨了刑警的专业性。
尤其是他怀抱双手,神情轻松地出现在命案现场,还不忘打趣徒弟几句的时候。
相信很多观众都跟我有一样的观感,觉得他这些随意到有些过分的行为,多少有些不合时宜。
还有就是,因为刑侦经验丰富,魏杰在跟很多犯罪分子打交道的时候,表现得“毒舌健谈”。
他经常以“京味话痨式”的沟通方式,跟案件相关人员互动。
真实归真实,但就是不像刑警队长,而是像小市民。
同样的表演方式,还出现在何冰出演的《分界线》中。
在这部剧中,他饰演的刑警队长于超,担任了一个专案组的组长。
为了体现出“执法有温度”的理念,何冰的表演,也是尽可能地具有生活气息。
所以,观众看过剧集之后,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于超是一个既有威严也不乏人情味的人物。
由此可见,虽然剧情不同,但何冰在两部剧中,都饰演了一个经验丰富、秉性直接,正义感十足又不乏温度的刑警队长。
或许,两相对比,于超要显得更内敛、克制,也更有专业感。
可一旦剧情推进到关键节点,他的表达方式依然是“何冰式”的——带着浓重的生活感和“老北京”的市井气。
这种特点,也成了何冰饰演刑警最大的争议点。
观众可以不喜欢,但也很难否认,这种“接地气”的表演方式,已然成了他的个人标签。
02.于和伟的“魅力刑警”
很多观众对何冰在《刑警的日子》中的表现不满意,都是因为看过于和伟在《我是刑警》中的表演。
同样是老戏骨,他们两个在塑造“刑警队长”的角色时,表现得确实非常不同。
如果说,何冰饰演的刑警队长,主打一个“接地气”。
那么于和伟在塑造类似的角色时,最大的特点就是很有情绪张力。
就拿《我是刑警》中的秦川来说吧,即便于和伟是以年过半百的年纪,饰演的这个青年刑警。
但他依然把秦川骨子里的固执和冲劲,展现得淋漓尽致。
除了他脸上的“褶子”过于抢镜,观众很难在他的表演中,感受到老练沉稳的一面。
因为,不管秦川内心深处为师父报仇的执念,还是他在人际交往中跟同事们的冲突,抑或是他在办案过程中的干练专业。
这种年轻角色所特有的“青涩”和“稚嫩”,在何冰的表演中,鲜少出现。
可这些特点,却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于和伟的表现当中。
一方面是因为,《我是刑警》意在展现秦川成长为刑警队长的过程。
所以,剧集会刻意强调他的内心冲突和情绪张力,观众也会很容易跟角色产生情感共鸣。
而何冰饰演的两个刑警队长,都是直接身居高位,无需经历“从零到一”的成长蜕变。
剧集自然不必去刻画他们的内心冲突,只需要展现他们的成熟就可以了。
另一方面是因为,于和伟跟何冰的表演风格也非常不同。
跟何冰一样,于和伟也并非第一次饰演“刑警队长”的角色。
早在2015年,他就在《刑警队长》中饰演了此类角色。
虽然是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但《刑警队长》中的顾铭,跟《我是刑警》中的秦川,完全可以说是如出一辙。
这种相似,并不是源于剧情上的一致。
而是因为,于和伟在塑造这些角色的时候,都非常注重表现演员的个人魅力。
这种个人魅力,不管是借由英俊的形象,还是鲜明的个性体现,其实对观众来说,都很有吸引力。
这就是为什么,顾铭和秦川身上,都会有一种“迷人的危险”。
哪怕他们在剧中,都已经“名草有主”,很多受害者还是会对他们心生好感。
尤其是于和伟在《刑警队长》中饰演的顾铭,或许是因为更加年轻也更加帅气,他在办案过程中,经常会成为受害者的心灵寄托。
这种让人着迷的气场,也在撩拨着观众的心绪,继而让大家对于和伟本人,也产生了一种跟剧中英雄相契合的好感。
结语:不是演技高低,而是风格迥异
同样的题材,相似的角色,何冰跟于和伟这两位老戏骨,给人的观感却是天差地别的。
很多观众都以为,这种观感上的差异,是因为演技有所差距。
实际上,借由以上对比,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发现,他们二者之间的不同,并不在于演技的高低,而在于风格上的迥异。
同样是演刑警队长,何冰出演的“老派刑警”,就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碰面的“老熟人”。
他没有架子,也不会摆谱,但他笑呵呵的面容背后,总有一些值得大家心生敬畏的品质。
而于和伟饰演的“魅力刑警”,则像是小说中,高冷又迷人的办案专家。
他形象佳,气质好,最重要的是,一双眼睛就能把人看穿,走到哪儿都在散发个人魅力。
这两种风格,分别代表了“真实”与“戏剧”的两种力量,放在刑侦剧这种讲究氛围和张力的类型里,各有千秋。
所以,与其说谁演得更好,不如说他们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刑警。
只不过,观众的喜好有差别,剧集的质量也有高低,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演员的口碑。
希望观众在看剧的时候,能够多一些包容,别急着给演员“贴标签”。
也希望演员们在接剧本的时候,能够多一分挑剔,少一点妥协。
只有当好演员遇上好角色,好故事托起好表演,精彩的刑侦剧,才会越来越多。(撰文:斯特不离谱)
来源:养生HOT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