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济南为北方城市争回一局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0 07:50 1

摘要:国内知名的“泽平宏观”发布最新榜单,公布了2024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

01

国内知名的“泽平宏观”发布最新榜单,公布了2024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

我看了济南的排名位次——

第11位。

比2023年的排名,向前又进了一位。

在山东上榜城市里排名全省第一。

不要小看这一位之变,榜上有名的城市都是高手,能在激烈的城市人才吸引力大战中保住名次已经不易,再往上冲一步难上加难。

济南,一定是做对了什么?

02

济南为北方城市,争回一局

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

请看,从排第11位的济南到排名第一的城市,仅仅两个北方城市。

这两个北方城市,就是济南与北京。

严格地说,对北京不能完全按照北方城市理解,它的特殊地位,它的首都职能,决定了它的人才吸引力。此次榜单即提到,由于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众多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北京对求职者一直保持较高吸引力,对周边城市虹吸作用明显。人才流入北京主要因为经济体量大、收入水平较高。

列下北京之外的前10名具体名单——

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南京、苏州、武汉、无锡,大多是长三角、珠三角城市。

在一众南方城市中,济南是一个耀眼的存在。如果没有济南,相当于整个北方城市都缺席了榜单头部阵营。

好在,有济南在。

纵向比较看,济南市在2022年排名第13位、2023年排名第12位、2024年排名第11位。一年进一位。

济南以一座城市的打拼,在舆论场上赢得“北方人才看济南”的美誉。

03

济南“五个一”打法,在同类城市中始终保持人才政策的比较优势。

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今年3月26日,发布了《济南市人才政策“双30条”(2025版)》。据统计,这是该政策两年之内的第三次迭代。

超快的政策更新速度背后,是对城市竞争力与人才真需求的精准把握。

按照“泽平宏观”的分析,中国的人口正持续向大城市及大都市圈集聚,“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在这方面,得益于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较高的战略定位,一线超大城市、长三角珠三角在人才吸引上确实更具优势。

所以,济南最明智的做法,是与南方城市形成差异化,放大“比较优势”。

再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去年5月份,济南举办首届高层次人才招引大会。效果超过预期,吸引了海内外5万多人才到场。正是看到了人才的需求,济南在下半年又举办了第二届高层次人才招引大会。一年能办两次同类大会,依时势而迅变。如果仅仅是把招引人才当成份内工作,其实办一次大会也可以交差了。能够劳心费力,赶紧趁热打铁操办第二届大会,一定是出于为城市吸引人才的急迫感与事业心。

如今,人才盛会作为城市的一件大事,至今已举办三届。从今年开始,每年固定3月20日、9月20日举办。

再如,中国(济南)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已连办 7 届,累计落地项目500余个;“才聚泉城高校行” 持续13年,组织超8000家用人单位赴全国110余所重点高校精准引才。

走出去,引进来。

实践出真知,济南形成了一整套的人才方法论。

一个理念:“天下泉城聚天下英才”。

一个服务体系:“天下泉城、人来无忧”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

一个政策体系:济南市人才政策“双30条”。

一个招引体系:“一节一赛、一会一礼、一校一行+海右人才传播矩阵”的“6+1”招才引智工作体系。

一个城市人才IP:“我在济南刚刚好”。

有耕耘,就有收获。

2024年,济南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87.5万,新增青年人才超过15万,战略新兴产业人才总量近33万,连续3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入选2024年“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最佳人才发展生态城市”。

04

人才流动趋势的背后,是城市竞争力的演变。

榜单披露了人才流动的一个新趋势。

分城市群看,6成人才流向五大城市群,2024年长三角、珠三角人才持续集聚,京津冀人才连续两年呈净流出趋势,成渝、长江中游人才持续净流出。

今天的人才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就是明天的城市竞争力。要仔细研读人才流动背后的城市努力,看看长三角、珠三角城市为什么有这么大魅力。

《浙江日报》称,浙江的民营企业都是实战派,钱在哪里,“才”在哪里。因而,浙江某些地方在人才评价标准中,去除“帽子”依赖,坚持实际导向,以薪酬绩效为主要评价内容,突出人才贡献度。如,台州温岭工匠型人才评价机制,对当年度岗位贡献、企业认可、社会效益的权重高达70%。

值得一提的是,济南这座城市就有一个谦虚心态。

每年都会动态优化、修订发布济南人才政策“双30条”。同时,研究制定人工智能、数字经济、青年科技人才等“小切口”专项政策,出台新就业形态、哲社文体、网络安全等细分领域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办法,让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可出彩。

05

从位于山大路的山东大学门口路过,一抬眼就能看见刻在石头上的几个大字:

“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

这是山东大学的办学宗旨。

为济南储人才,为济南图富强,这是济南这座城市全力拼抢人才的初心。

来源:浮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