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痛苦并非凭空而来。造成痛苦的根本原因在于我执。要真正止息痛苦,只能从破除我执入手。放下期待,便是自由的开始。”
《次第花开》
三个高维的人生修行
语录丨希阿荣博堪布
解读|书杰
01.
破除执念
“痛苦并非凭空而来。造成痛苦的根本原因在于我执。要真正止息痛苦,只能从破除我执入手。放下期待,便是自由的开始。”
——希阿荣博堪布《次第花开》
解读:这里的 “我执”是对自我及其所依附事物的固化认知——我们总是执着于“我应该得到什么”“事情必须如何发展”,从而在期待与现实的落差中陷入挣扎。比如,对一段关系的绝对掌控、对成功标准的单一认定,本质上都是将主观想象凌驾于客观流动之上。
破除执念的核心不是否定自我,而是松动“非如此不可”的僵化思维:当我们意识到 “期待”本质上是一种虚妄的控制欲,放下对 “确定性” 的迷恋,便如解开捆绑身心的绳索 ——痛苦的减轻始于承认“我执”编织的幻象,而自由就藏在 “允许事物如其所是” 的豁达之中。
02.
接纳无常
“时间刹那不停地流逝,冬去春来,花开花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之中,这就是无常。无常不是人生的一段过渡期,而是整个人生,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必须与它终生相处。”
——希阿荣博堪布《次第花开》
解读:无常的智慧,在于打破“永恒” 的幻觉。人们常常以为无常就是 “意外”(比如失去、变故),但其实无常是生命的根本属性——四季更迭、草木荣枯、人事聚散,一切都在刹那生灭中。执着于“恒常”就像握住流动的河水,越抗拒变化,越是被痛苦的漩涡吞噬。
接纳无常不是被动认命,而是主动调整相处方式:当我们明白 “相聚终有离别,圆满必有缺憾”,便会从 “恐惧失去” 中抽离,珍惜当下的体验。这种接纳,如同在湍流中找到一块立足的石头 —— 不阻止水流,而是学会与波动共生,在变化中守内心的稳定。
03.
向内求
“修行不为再去成就什么,证明什么,而只是引导我们放松下来,慢慢去贴近本心。把快乐寄托在向外驰求上,就像喝盐水解渴一样,得到的越多越不满足。“
——希阿荣博堪布《次第花开》
解读:向外驰求的快乐为何像“喝盐水解渴”?因为物质、他人认可、世俗成就带来的满足,本质上是依赖外部反馈的“短暂刺激”—— 我们总在“得到 - 空虚 - 再追逐” 的循环中打转。
“向内求”并非否定外在生活,而是回归心灵的本质:真正的快乐源于对自我内在的觉察与放松。比如,当我们不再通过他人的评价定义自己,不再用物质填补内心的空洞,便会发现:快乐不是“获得什么” 的结果,而是放下对外在抓取后,本自具足的平和。
修行的意义是卸下心防,接纳真实的自己——不完美、有波动,但始终拥有与自己和解的能力。向内贴近如开窗见光,照亮被外求遮蔽的自我,在内在丰足中终结匮乏之感。
这就是《次第花开》中的三个智慧,层层递进:
破除执念是松开束缚的起点,
接纳无常是理解世界的真相,
向内求则是回归心灵的家园。
它们共同指向一个核心:真正的修行,是在动荡的世界中,学会与自己、与万物温柔共处。当我们不再抗拒生命的流动,而是以开放、柔软的心去体验每一个当下,生命自会如莲花般次第绽放。
以上内容是我读完希阿荣博堪布《次第花开》后的心得体悟。为你推荐这本修行之书《次第花开》,关于恐惧、无常、慈悲、开悟等话题,为你娓娓道来心灵世界应有的美好境界。
《次第花开》
现代人安顿心灵的智慧之书
↓点击订购↓
听哲学独家资源
↓文史哲福利群↓
视频课!上新!
《哲学100问》
西方哲学史视频课
0基础小白首选丨启迪思维
逻辑图动起来了,太好理解啦!
视频课 · 更形象 · 易理解
第1季:从古希腊到黑格尔
核心流派
古希腊哲学丨基督教哲学丨唯理论丨经验论丨法国启蒙哲学丨德国古典哲学
核心哲学家
泰勒斯 赫拉克利特 巴门尼德 芝诺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马可·奥勒留 奥古斯丁 培根 笛卡尔 莱布尼茨 休谟 卢梭 康德 黑格尔
核心话题
世界的本原丨芝诺悖论丨精神助产术丨理想国丨精神恋爱丨形而上学丨幸福论丨上帝之光丨文艺复兴丨心物关系丨宇宙模型丨最好的世界丨社会契约丨三大批判丨人的自由丨道德律令丨绝对精神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