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徐派第三代优秀小生,养耳又养眼,可惜还未获得梅花奖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9 15:49 1

摘要:在上海越剧院的第三代小生演员中,编者觉得最有实力的当属杨婷娜了,其声线清亮高亢,身型挺拔如傲雪寒梅。在表演风格上,既保留了徐派金戈铁马的传统风格,还隐约带有有一丝委婉缠绵的气质。

在上海越剧院的第三代小生演员中,编者觉得最有实力的当属杨婷娜了,其声线清亮高亢,身型挺拔如傲雪寒梅。在表演风格上,既保留了徐派金戈铁马的传统风格,还隐约带有有一丝委婉缠绵的气质。

每次看他的表演视频,都让我产生一种养耳又养眼的感觉,或许,这才是越剧本该有的样子。

杨婷娜是浙江新昌人,1992年考入新昌艺校,从此踏上越剧征程,1994年,又考入上海戏曲学校,在上海求学期间,她师承徐玉兰、钱惠丽两位大师,系统学习徐派艺术,逐渐吸收“刚柔并济、高亢激越”的表演精髓。

杨婷娜资质极佳,尤其是嗓音条件好,有戏迷称其嗓子像块璞玉,透亮中带着英气。

而钱惠丽则以“严格”著称,要求她每日清晨吊嗓、练身段,甚至在《红楼梦》排演中,亲自示范贾宝玉“哭灵”的甩发技巧,甚至杨婷娜甩到头晕目眩仍不罢休。这种严苛的训练,为她的艺术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天赋加上刻苦系统的训练,让杨婷娜迅速走进了高光时刻。

2006年,在“越女争锋”全国越剧青年演员电视挑战赛上,杨婷娜凭借《北地王·哭祖庙》这部戏技惊四座。她唱出的“”弦下调“”如裂帛穿云,把刘谌的悲愤情绪与家国情怀展现得荡气回肠,最终,她以小生组第一的成绩摘得金奖,被誉为“新生代徐派领军人物”。

编者之所以喜欢杨婷娜,还在于她的创造力。众所周知,“钱腔难唱”是越剧界公认的难题,因为钱惠丽的唱腔音域宽广,既有徐派的豪放,还有一丝尹派的婉约,对演员的气息控制和情感表达要求极高。因此,在钱惠丽众多的弟子丽,能传承其唱腔精髓并合理运用的是少之又少,而杨婷娜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杨婷娜在《甄嬛》这部戏中,饰演皇帝玄凌,为了表达好角色的复杂性格,她反复揣摩钱惠丽的录音,甚至将唱段拆解成单句练习。

在“滴血验亲”一场,她借鉴钱腔的“滑音”技巧,把角色的复杂情绪层层递进。一句“这碗水,凉透了朕的心”,她以气托声,在高音处突然收束,如利刃出鞘,又戛然而止,很有冲击力,这种对“钱腔”的创造性运用,体现出她拥有较强的创造能力。

从艺多年,杨婷娜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产生了多部经典之作,而令编者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韩非子》、《玉簪记》、《重圆记》这三部作品了。

她主演的《韩非子》,唱腔是一大特色,很好的烘托出人物情感。剧中“论法”一场,她借鉴话剧的台词节奏,一句“夫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唱得字字铿锵,却在尾音处悄然转柔,折射出人物内心的矛盾。

这种“刚柔相济”的处理方式,让观众看到了越剧老生戏的新面貌。

而在《玉簪记·逼侄赴考》中,她化身为痴情书生潘必正,在与盛舒扬饰演的陈妙常对戏时,她用“巾生”的特有的儒雅身段,配合徐派“颤音”技巧,把“五拜”唱段演绎得缠绵悱恻。

尤其在“偷诗”一折,她用眼神传递出潘必正从试探到钟情的微妙变化,被戏迷称为“眼中有星河,心中藏丘壑”。

而《重圆记》是一部新编越剧,她在这部戏中饰演徐德言,这个角色体现了她的艺术厚度。剧中“分镜”一场,铜镜摔碎这个动作,配合水袖翻飞,映衬出人物生离死别的情感。当她唱出“半镜犹存春闺梦”时,声音中糅杂着亡国之痛与夫妻深情,让观众不禁泪湿衣襟。

优秀作品多,人又努力,观众也喜欢,因此,杨婷娜所获了不少重量级奖项,包括白玉兰奖、红梅金花奖等,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她还没斩获梅花奖,但若其能保持当下的艺术水准,编者认为她应该有获得梅花奖的可能性吧,因为规则也会改变。

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到《甄嬛》中的皇帝,从《玉簪记》中的潘必正到《重圆记》中的徐德言,杨婷娜用三十年光阴证明了自己对越剧事业的热爱和坚守。

如今,这位“养耳又养眼”的越剧人逐渐步入演员的艺术巅峰期,也站在了更高艺术成就的门槛前。我们有理由相信,对她而言,梅花迟早有绽放的那一刻,希望她能继续努力,为戏迷们奉献更多佳作,为百年徐派增添光彩。

来源:日本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