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海北资阳人】王岳川——从资阳走出的北大教授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9 06:08 1

摘要: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2008年全国20家散文大家、当代最具学术价值和市场潜力书法家、喜爱钢琴演奏、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二胡职业组评委……作为一名北大学者,多年来,王岳川总是以“出圈”的方式不断让人惊喜和赞叹,不过,他最珍视的学术身份从未改变:“ 我认为

他担任东方学大师季羡林八年学术助手,汇通东西,著作等身,以三尺讲台育桃李万千。“ 我在北大执教30多年,培养博士百余名、高级访问学者百余人。”

他是一位有着坚定中国立场的文化传播者。“学者若格局不大、视野不宽、站位不高,便只能为稻梁谋。”

他在世界各国举办书法展览,还喜欢二胡、钢琴演奏。“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

他就是资阳安岳籍的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王岳川。

近日,王岳川返乡之际,记者采访了这位从资阳走出的著名北大教授,深入了解他的精彩人生。

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2008年全国20家散文大家、当代最具学术价值和市场潜力书法家、喜爱钢琴演奏、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二胡职业组评委……作为一名北大学者,多年来,王岳川总是以“出圈”的方式不断让人惊喜和赞叹,不过,他最珍视的学术身份从未改变:“ 我认为一个教授,他的本分工作就是从事教育,所以我很喜欢我的一个身份——北大教授。”

自1988年在北大中文系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以来,王岳川埋首于文艺美学、西方文艺理论、当代文化批评和文化战略的研究及教学。他提出了文艺研究中的本体论意义、现代性与当代文化价值建设、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的跨文化对话、21世纪中国文化创新与中国形象重建等诸多前沿性学术问题,他所阐发的相关见解,在当代中国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他还先后培养了100多位博士、100多个高级访问学者和无数本科生,出版专著近60部、发表论文达500多篇,教学和学术成果斐然。“如果一个北大教授或者是一个大学的教师,一辈子就出几本书,我认为对不起自己的本职工作。再加上我是资阳人,资阳的安岳人。我们资阳人有个特点,都是比较努力,拼搏上进,不允许自己懒惰。一个人做学问,他不是一个轻松愉快地的事情,他是用命去拼搏。”

这份拼劲让王岳川在北大赢得“拼命三郎”的称号: “我每天工作16小时,有人问我失不失眠,我说我已经困到极点,头一挨枕头便沉沉睡去。第二天,醒来以后,冷水洗把脸,即刻投入写作——没有这种拼命精神不行。”

使命感,是王岳川身上极为突出的人格张力。“真正的一个学者,他是与时俱进地随着这个国家、民族的需求而去做出天下的判断。就是学者需要去阐释,我们伟大国家的一些政策方略;要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去观察到天下的变化,然后为我们的决策层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报告。”

为打破西方在文化、历史等领域的学术霸权,王岳川潜心著述了《后现代后殖民主义在中国》《发现东方》与《文化输出》等多部极具中国立场的学术专著,向世人申说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响亮地在全球性学术平台上发出“东方声音”。他还走出国门、周游列国,将让中国文化远播到40多个国家。

“中西会通,中国立场,大国身份,世界眼光”,是王岳川治学的核心主张。精书法、通音律,则是他鲜活人生的生动注脚。他是我国当代学者书法家之一,尤以草书为人所称赞。在音乐方面,他的二胡和钢琴演奏令人审美享受。

王岳川说,他的文艺灵性离不开家乡水土的文化滋养:“年少时,我们住的地方叫灵官庙,所以和文化有关,往前眺望,叫圆觉洞,每天早上跑步的地方,叫千佛寺。”

5岁时,时常在安岳的山山水水、石刻造像间调皮嬉戏的王岳川,在外公的引领下,书法得以启蒙。“外公给我一张20个字的字帖,说写完就奖励我一个鸡蛋吃。写到第10个字时,奇迹发生了,我忽然觉得喧闹的安岳县都安静了。写完搁笔那一刻,天地间只剩我与书法——从此便入了迷。”

家乡厚重文化是王岳川人生的起点,亦是他的人文世界中的重要基点。返乡之际,王岳川重回母校安岳中学,以“北大精神与文化自信”为题,为学子们带来一场激荡心灵的文化盛宴,并寄语同学们成为“有根脉、有思想、有担当”新时代青年,让这脉文化精神源流不息。

如今,不忘初心的王岳川教授谈起日新月异的资阳和安岳,有了更加殷切的期望:“资阳地处成渝发展主轴,安岳更位于成渝主轴中心,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推进,我的家乡战略地位空前突出。期待通过宣传家乡,进一步推动文旅事业与文创产业的融合,让资阳能够更天下闻名。”

从挥毫临帖的少年到对话世界的学者,王岳川的人生轨迹一端系着资阳山水,一端连着东方文化星空。那深植血脉的文化根系,凝练成我们基因里的文化密码。

来源:小蔚观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