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8年那个秋天,18岁的郭炜走进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审计专业课堂时,或许没想到26年后自己会坐在宛城区政府办公室批阅文件。
郭炜,男,汉族,中共党员,1980年6月出生,河南省方城县人,硕士研究生学历。
1998年那个秋天,18岁的郭炜走进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审计专业课堂时,或许没想到26年后自己会坐在宛城区政府办公室批阅文件。
带着专科毕业证的他在2000年7月踏入方城县审计局,从最基层的办事员做起,一叠叠账本成了他最好的"老师"。
在四里店乡当党政办秘书期间,这个年轻人干了件大事——创立"村账乡审"制度,让全县159个村的账本都晒在阳光下。
2003年冬天,23岁的郭炜被破格提拔为共青团方城县委副书记,他带着青年突击队建起3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园,让800多个家庭有了稳定收入。
当同龄人还在职场迷茫时,27岁的郭炜已成为共青团方城县委书记,"青年志愿服务积分制"这个金点子,让扶贫环保的公益活动场次突破200场。
2010年调任博望镇镇长时,他口袋里揣着刚拿到的省委党校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证书,用三年时间让全镇工业总产值翻了一倍多。
"党建+产业"模式在博望镇开花结果时,全镇15个非公企业党组织如同红色引擎,硬是把年产值推上10亿元台阶。
2015年夏天调任南阳市委目标办主任,他设计的"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至今仍是全市重点工作的晴雨表。
2019年党校深造归来,他在南召县完成122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让老百姓办事再不用跑断腿。
分管乡村振兴那两年,郭炜把"菌果药"三大产业做成招牌,2.3万农户家门口的荒山坡变成了"绿色银行"。
2023年春天走马上任宛城区代区长,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规划图跑遍辖区所有街道,笔记本上记满137条群众诉求。
智能制造产业园的蓝图刚公布时,质疑声不断,但当中光学集团、乐凯华光等企业入驻后,80亿产值让所有人心服口服。
老旧小区改造现场总能看到他的身影,15个片区的居民发现,2800个新增停车位竟比开发商楼盘设计得还合理。
白河岸边晨跑的老人们发现,12公里生态廊道建成后,河里的鱼群多了,天空的"南阳蓝"更透亮了。
2024年教师节那天,全区18所学校后厨的监控屏幕同时亮起,"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让5万学生家长松了口气。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棋牌室里,张大爷边下棋边念叨:"郭区长上次来调研,还帮我调过助老呼叫器的音量呢。
"
"1+3+N"项目推进体系刚推行时,68个重点项目清单让干部们压力山大,但年底120亿投资完成率让所有人竖起了大拇指。
"宛城智脑"管理平台上线那天,25个部门的数据墙同时点亮,89%的城市事件识别率让12345热线接警量直接腰斩。
人大代表票决制确定民生项目时,社区食堂建设方案以98%的赞成率高票通过,如今12个社区飘起的饭菜香就是最好答卷。
2025年4月的重点项目推进会上,他拿着进度表逐项追问:"医用凝胶项目卡在哪个环节?我要见具体责任人!"
从审计局的算盘珠子到主政一方的决策者,郭炜用25年时间完成了人生蝶变,365亿GDP增长数据背后,是无数个凌晨亮着的办公室台灯。
如今走在宛城街头,出租车司机都能说出几件郭区长的民生工程,这或许就是对"人民公仆"四个字最生动的诠释。
来源:时刻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