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杨凌“硬科技”助力旱地农业节水增粮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0 12:12 1

摘要:位于陕西省渭北旱塬上的合阳县,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也是仅次于关中平原灌区的粮食生产区。当地土壤瘠薄,降水量偏少,农业生产条件差,可谓“有收无收全靠天”。

“大旱之年,粮食要保收,靠啥?”

“良机配良法!”

位于陕西省渭北旱塬上的合阳县,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也是仅次于关中平原灌区的粮食生产区。当地土壤瘠薄,降水量偏少,农业生产条件差,可谓“有收无收全靠天”。

马正跃是合阳县城关街道南伍中村种粮大户,2024年秋播时,他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王东教授团队研制的新农机——小麦分层施肥联合精密耕播机,配套新技术播种小麦100亩。

“今年干旱,去年同时段下播的小麦,现在差距一目了然。”马正跃指着身侧左右两块差异明显的麦田说完,又分别拔出来一簇小麦,拿在手中从根到穗对比,“你看,普通农机种下的小麦没有毛根,叶子都发黄打卷,麦穗短小干瘪。但用新农机播种的小麦受旱较轻,根系更长,麦穗更大,根部发黄叶片较少。”

这款小麦联合精密耕播机通过农艺农机融合研制成功并推出以来,就开始“大显威力”。2021年,该农机在陕西渭南市农业农村局于华阴市召开的“小麦高质高效创建观摩会”和陕西省农业农村厅于大荔县召开的“全省‘三夏’农机化生产暨小麦机收减损现场会”上进行现场演示,受到与会代表、农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欢迎。

“应用小麦分层施肥精密耕播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小麦播种质量,为高产打下基础。”每年秋播关键时期,王东都会带领团队成员赶赴小麦播种作业现场,“手把手”教种植户科学种田,按比例分层施肥,以提高肥效和小麦生长中后期的供肥强度,实现增穗增粒的效果。

西安市临潼区汪洋农业合作社负责人郝永强介绍,2023年,在当地政府和王东团队跟踪式指导下,合作社从整地质量、种子质量、播种质量抓起,合作社1000亩土地和接受托管的6000多亩粮田,全部实现“一播全苗”,收益显著增加,更加坚定了种粮信心。

立足杨凌,王东团队常年奔走在广袤西北旱区和北方麦区的田间地头,尤其多在黄淮海地区开展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推广新农机和新技术。作为“科创中国”豫北优质小麦标准化生产产业服务团团长,王东带领服务团联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安阳市农业科学院,针对安阳市优质小麦产业,突破传统生产方式局限,大力推广小麦分层施肥联合精密耕播技术等现代农业科技,重点推动“五良”集成融合,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5年来,多地多点生产实践证明,小麦分层施肥联合精密耕播机械技术与传统耕作播种技术相比,化肥投入减少20%,籽粒产量增加20%左右,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提高15%以上,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该技术先后荣获2021年西安市“好设计”奖,连续被遴选为陕西省农业主推技术,并入选全国农技推广中心2024年肥水行业亮点工作。目前已在陕西、山东推广应用,并辐射到河南、新疆等地,市场反馈良好。

“这款农机的优势,在于它完全符合气候变化形势与国家战略和政策需求,不仅能够应对气候变暖导致的干旱逆境,大幅度提升小麦单产,而且符合绿色高效和低碳需要。”王东表示,未来,将继续落实国家关于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继续加强农艺农机融合研究,瞄准智慧农业对新型小麦耕播机的需要,不断进行智能农机装备新技术的研发和新机型的迭代升级。

记者:郭媛媛

来源:杨凌发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