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蜀汉开国英雄的功绩可能不算特别大。
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蜀汉开国英雄的功绩可能不算特别大。
然而,就知名度而言,刘备、诸葛亮、庞统、法正、关羽、张飞、黄忠、赵云、马超···都绝对是“顶流”。
终蜀汉之世,他们的后人都能享受祖辈的余荫,或仕途显赫,或富贵荣耀。
那么,蜀汉灭亡时,他们的后人们,又都得到了怎么样的命运呢?
刘备有三个儿子:刘禅、刘永、刘理。
蜀汉灭亡后,作为亡国之君家族,他们的运气不算差,司马家待他们也还算厚。
然而,三国两晋南北朝,一波一波的乱世,终究将他们”击沉“。
1、刘禅家族。
(1)、魏灭蜀之战,七子折二子。
刘禅有七个儿子。
蜀汉灭亡时,司马家企图”厚待刘禅以致孙休“,对他们总体上还算厚道。
以至于刘禅有了”乐不思蜀“的笑话。
然而,即便如此,刘禅家族依然遭受了第一次打击:刘禅的两个儿子折损于此。
第五子刘谌坚决反对投降,自杀殉国。
随后,在钟会之乱中,太子刘璿又遇害。
(2)、永嘉之乱。
孙盛蜀世谱曰:璿弟,瑶、琮、瓒、谌、询、璩六人。蜀败,谌自杀,馀皆内徙。值永嘉大乱,子孙绝灭。
司马家待刘禅是不错的,刘禅本人及其中几个儿子也是平稳在西晋王朝安享晚年。
然而,西晋王朝自己也是个短命王朝。
此后,永嘉之乱爆发,刘禅一系的子孙多在此乱中遇害。
2、刘永家族。
刘永是刘备的次子。
蜀汉尚在时,他们就过得不大如意。
由于刘永与黄皓关系不好,黄皓以谗言使刘永与后主疏远,导致刘永十多年不能朝见刘禅。
蜀汉灭亡后,刘永也迁去了洛阳,并担任奉车都尉,封乡侯。
永嘉之乱时,刘永的孙子刘玄逃了出去,回到益州,投靠了成汉的李雄,李雄封他为安乐公,以奉刘禅之祀。
347年,东晋的军队攻入成都,灭掉了成汉,刘玄也不知所踪了。
此后,刘永一系也消失于历史舞台了。
3、刘理。
刘理去世得比较早,244年时,才二十多岁的刘理就去世了。
刘理有两个儿子,长子刘雍袭其爵,但在256年时也早早去世了,去世时尚没有子嗣。
于是,刘理的次子刘辑袭其爵。
蜀汉灭亡后,刘辑也去了洛阳。
最终,刘辑也一起丧命于永嘉之乱,这一脉的线索也就此告终了。
后来的历史上,有许多人认刘汉为祖宗,但是,没有什么人自认为是刘备的后人。
究其原因,一则是刘备的后人确实多已经在一波又一波的动乱中丧命了;
二则是因为刘备前面还有刘邦、刘秀等大佬。即便有人要认皇帝祖宗,直接认刘邦就好了,不必去认刘备为祖宗。
因此,东晋中期以后,刘备后人似乎就消失于历史舞台了。
关羽有两个儿子:关平、关兴。
演义中,关平只是关羽的义子,但在《三国志》等正史记载中,关平是关羽的长子。
关羽兵败时,关平与关羽一起被斩。
关羽的次子关兴,在演义中又是一员虎将。在正史中,关兴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表现,但也是少已有名,文武双全,很得诸葛亮信任,弱冠之年就担任侍中、中监军,地位很突出。
关兴死后,他的长子关统袭其爵,官至虎贲中郎将,还娶了公主。
不过,关统的寿命也不是很长,他不久就去世了,没有留下子嗣。
于是,关兴的另一个儿子关彝袭其爵。
蜀汉灭亡时,庞德的儿子庞会为了给父亲报仇,“尽灭关氏家”。
由此,关兴一支就此绝了。
然而,关羽到底还是有后人留了下来。
我们前面说到:关羽的长子关平,在荆州时与父亲一起被斩了。
关平有一个儿子关樾,当时隐姓埋名,改姓为门,留在了已经被东吴所控制的荆州地区。
后来,晋国灭了吴,大赦天下,关樾才恢复本姓。
后来,关家还有一些名人。
关羽的玄孙关朗,后来在北魏时得到了孝文帝的喜爱,给孝文帝讲解《老子》和《易经》,先后做了秘书郎和给事黄门侍郎。
后来到唐朝时,关羽后人关播又官至宰相。
张飞家族在蜀汉是混得很好的。
张飞的两个女儿,都先后做了后主的皇后,尊容至极。不过,她们的后人算是刘家人了,咱们就不说了。
张飞有两个儿子:张苞、张绍。
演义中,张苞又是一员虎将,威风凛凛。
不过,正史上,张苞去世得比较早,大概率比张飞还要早去世,因此后来张飞的爵位直接由次子张绍继承了。
不过,张苞的儿子张遵,在蜀汉官至尚书,也混得不错。
蜀汉灭亡前,张遵随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一起去抵抗邓艾,结果在绵竹战死。
可以说,张遵虽然勇武不及其祖父,但为国壮烈战死,不愧为张飞的孙子。
而张飞的次子张绍,则亲自参与了蜀汉投降的屈辱!
邓艾兵临城下时,正是张绍,与邓芝的儿子邓良一起,代表后主去邓艾营中递上降书···
后来,张绍随后主一起去洛阳,被册封为列侯,也算是安享晚年吧。
此后,张飞的后代,也出了不少历史名人,其中不乏民族英雄。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唐代的民族英雄张议潮。
在风雨飘摇的晚唐,张议潮以一己之力,击败吐蕃,收复了河西、陇右,“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归”,可谓唐代的民族英雄。
此后,清代末年,张曜又随左宗棠收复新疆,为国家再立大功。
马超的家人多被曹操所杀,“为孟德所诛略尽”。长子、次子早早就被杀了。
马超死后,他的儿子马承继承了他的爵位。
马承平平无奇,没有特别的表现,其后人也不详了。
以国内的史料,马超家族似乎也就这样了。
然而,在全球其他地方的一些史书中,马家的传奇才刚刚开始!
《哈珀-科林斯全球军事历史全书》及亚美尼亚的史书都记载:马超家族的后人马抗后来辗转去了波斯,为波斯效力。西晋王朝还派人向波斯索要马抗,但波斯诈称他们已经流放了马抗···
后来,马抗到了亚美尼亚,其后人瓦尔丹.马米科尼扬,为亚美尼亚的民族解放和独立做出了卓越贡献。
1991年,亚美尼亚独立后,专门设立了”瓦尔丹.马米可尼扬“的勋章,以表彰为国家独立做出贡献的人。
当然,关于马抗这一支的情况,基本都零星存于亚美尼亚史上,其与马超关系究竟如何,仍然存在争议。
黄忠的儿子黄叙早逝,无后。
因此,正史中,没有黄忠后人活跃于历史舞台了。
赵云有两个儿子:赵统、赵广。
赵云死后,赵统袭其爵,官至虎贲中郎将,加行领军。
不过,此后,关于赵统没有什么特别的记载了。
赵云的另一个儿子赵广,则是牙门将,后来在魏灭蜀之战中,赵广随姜维沓中作战,临阵战死。
当然,如今在四川、河北一些地方的家族,声称自己是赵云的后裔,并保留了一些证据,但其实际情况仍然需要进一步考证。
诸葛亮是晚婚晚育的杰出代表,他直到46岁才有了一个儿子:诸葛瞻。
其实,在诸葛瞻出生之前,或许是觉得诸葛亮膝下无子,诸葛瑾将儿子诸葛乔过继给了诸葛亮。
不过,诸葛乔在25岁时去去世了。
再后来,诸葛亮有了儿子诸葛瞻,而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又在东吴被灭族了,所以,诸葛乔的儿子诸葛攀又回归了诸葛瑾一支去了。
因此,诸葛乔的后人,无论是血缘上还是宗法上,都跟诸葛亮没有直系关系了。
诸葛亮这一支,就还是独子诸葛瞻了。
蜀汉灭亡前,诸葛瞻与其子诸葛尚一起,在绵竹战死,壮烈殉国。
而诸葛瞻的小儿子诸葛京,则在蜀汉灭亡后,迁到了河东居住。
后来,”随才署官“,因其才干,诸葛京在西晋朝廷官至江州刺史,得到的口碑非常不错。
后来,诸葛家的后裔,主要居住在浙江省建德、兰溪、龙游三市县相邻的50公里范围内的11个村镇。
虽然他们中暂时还没有涌现出足以与诸葛亮相提并论的名人来,但是,书香门第,他们一直混得不错。
明清时期,浙江诸葛镇人,出了进士5人,举人11人、贡生35人、秀才百余人,在地方上很有影响力。
其他法正的儿子法邈,在法正之后受赠为关内侯,官至奉车都尉、汉阳太守。
不过,法邈似乎没有什么特殊的表现,而法正的后人也再没有特别出名的人物。
黄权有两个儿子。
长子黄邕跟随黄权降了曹魏,并在黄权去世后继承了他的爵位,但后来无后。
次子黄崇留在了蜀汉。黄权降曹魏后,刘备认为是自己对不起黄权而不是黄权对不起自己,因此,黄崇在蜀汉继续着“官二代”的身份,官至尚书郎。
后来,邓艾伐蜀,黄崇随诸葛瞻一起抵抗。其间,黄崇多次提出相对正确的意见皆被诸葛瞻否决,最后,黄崇也战死在绵竹。
而在这些开国功臣的后人中,混的比较好的是霍峻的后人。
霍峻的儿子霍弋,在蜀汉后期坐镇南中,威震一方。
后来,蜀汉投降,霍弋没有急着投降,而是直到看到刘禅得到了厚待才迟迟归降,得到了司马家的尊重。
由于霍弋守南中有功,霍家得以世代守南中。
可以查到的是,直到东晋时,霍峻后人霍承嗣仍然在守南中三郡!
蜀汉开国英雄的后人,自然都会有比较高的起点,富贵是没有问题的。
这样公平吗?
当然公平!
如果功臣的后人不能获得特殊的荣誉和待遇,那才是对功臣的不公了。
然而,我们同样能看到:由于他们多没有前辈的才能,因此,大多数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多是随着历史的大风大浪沉浮,再不能“弄潮”了。即便像诸葛瞻这样能够位居高位者,也不能进入权力中心了。
后来“弄潮”者,蒋琬、费祎、姜维、王平,甚至黄皓,都是“一代”。
所以,作为普通人,与其抱怨“固化”,不如接受现实,培养能力。
获取特殊地位的,有许多是受到前辈余荫者。
但能在每个时代的舞台,则永远属于有弄潮本事的人!
来源: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