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是咱也不能啥也不分辨,光是愣头愣脑地跟风走吧?最起码,先了解一下,这两部剧有没有所谓对打的基本条件,再发表高论也不迟。
配图 ╳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偶然刷到#藏海传赴山海 对打# 的热搜词条,莫名有些好笑。
每当有影视剧撞档期的事发生,就会出现谁跟谁对打的传言,而且传播率那叫一个快。
可是咱也不能啥也不分辨,光是愣头愣脑地跟风走吧?最起码,先了解一下,这两部剧有没有所谓对打的基本条件,再发表高论也不迟。
先来说说《藏海传》。
根据《中国电视报》和@北京文艺广播等渠道最新消息,《藏海传》将定档央视八套,于5月18日重磅播出。
说起这部剧的阵容,那叫一个精良。郑晓龙作为总导演,这是他继《甄嬛传》之后操刀的首部权谋巨作。
以“钦天监之子藏海复仇”为主线,将朝堂fu败、边疆阴谋与个人成长编织成一张精密的权谋之网。
肖战饰演的藏海,从“隐忍十年”的复仇者到“心怀家国”的权臣,这个角色非常贴合观众对“大男主逆袭”的期待;
而张婧仪饰演的香暗荼,是一个身世神秘的女孩。她聪慧且身怀绝技,在与男主藏海相遇后,从相互利用到成为盟友和一生所爱。
如果说,胡歌主演的《琅琊榜》,既烧脑又有大仇得报的那种爽感;
那么,肖战主演的《藏海传》,在郑晓龙的“金牌保障”下,也将上演“三步复仇计划”与“小我到大我”的格局升华。
加上央视八套黄金档的背书,想必会在基本面上深受大部分观众喜爱。
再看这些主角阵容,是不是都挺眼熟的?
当《藏海传》的复仇者联盟被人们争相热议时,另一部古装武侠剧《赴山海》,却因女二号李凯馨的辱华言论,陷入舆论风暴。
这两部原本都是2025年5月待播剧,肖战和成毅又分别作为男主,难免会被各种比较。然而,说它们对打,我觉得有点牵强。最起码题材就明显不一样,受众群体自然也不同。
更何况,《赴山海》近期因负面舆情,在双平台联播的机会都摇摇欲坠。能不能播出都不确定,哪还有心思去关心和别的剧对打的事?
秉持着客观负责的态度,我们下面来了解一下这部剧的主要内容。
它改编自温瑞安的小说《神州奇侠》,核心是"穿书+系统+武侠"的叙事结构。
男主成毅一人分饰三角,分别是:现代社畜肖明明、热血少侠萧秋水、黑化反派李沉舟。
它以“戏中戏”的结构重构传统侠义观,而且里面的一些情节设定也蛮有意思的。
比如,“社畜吐槽内卷江湖”、“AI剑灵辅助修炼”等等,既包含现代梗,又融合了武侠魂,不同时代理念的碰撞火花,想必也能燃气一波看点。
然而,好的故事内容固然重要,但演员团队的质量问题也极为关键。
前助理在社交媒体曝出女二号李凯馨的录音吐槽后,就连有相当剧粉支持的顶流成毅,也很难依靠个人努力来改变舆论走向。
网友们纷纷跑到李凯馨的社交媒体留言,质问她既然看不起中国人,又何必来这里赚钱?
说到底,这种"吃饭砸碗"的"二溜子习性",让大家大为不齿。
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从之前的"抵制新加坡籍演员李凯馨",现在已经上升到"抵制《赴山海》播出"的态势。
这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现实演绎啊。
恨只恨,成毅凭借《莲花楼》的“李莲花”一角封神武侠赛道,他的“破碎感哭戏”与“720度转体打戏”被写入北电教材。而这些荣誉与行业口碑,却在李凯馨的辱华言论波及下,一切都陷入“技术性破产”。
事实上,李凯馨事件绝非简单的“演员塌房”,而是将影视工业化链条中的风险漏洞暴露无遗。
从赵立新精日言论导致《风声》重拍,到张哲瀚参拜靖国shen社致使《维和防暴队》换成欧豪补拍。再到李凯馨事件,影视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艺人风险评估”难题。
据业内人士透露,头部剧集在立项时已开始为演员购买“道德条款保险”。但《赴山海》的教训表明,仅靠事后补救远远不够。
如何将艺人品德纳入作品安全评估体系?谁能解救《赴山海》剧组,让它有重见天日的那一天呢?
事实上,在李凯馨事件持续发酵之际,行业内外提出了三种解救方案,但每一种都充满争议。
第一种方案,AI换脸+删减剧情;
技术上可行,但风险巨大。
参考《三千鸦杀》AI换脸后角色面部扭曲、口型对不上的问题,观众对“电子包浆”的容忍度极低。
而删减李凯馨戏份将导致其与成毅、娜扎的对手戏断裂,甚至影响“唐方”这一关键角色的成长线。
第二种方案,换人补拍+剧本重构;
这是最理想的解决方案,但执行难度堪比“愚公移山”。
据传剧组曾接触蒋依依、李兰迪等小花,但均因档期与角色适配度问题告吹。更致命的是,补拍需重新搭建实景、协调群演,成本或将超过原预算的50%。
第三种方案,放弃上星,转网播“黑红”。
部分网友建议剧组“破罐子破摔”,以“争议剧”身份空降网播平台,靠“李凯馨事件”引流。
但央视八套与优酷、腾讯、爱奇艺的联合抵制,让这一方案几乎不可能实现。毕竟,没有平台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为一部辱华演员主演的剧集提供传播渠道。
当《藏海传》以“权谋爽剧”的姿态稳步前行时,《赴山海》的困境却为整个行业敲响警钟。
在流量与资本的狂欢中,我们似乎忘记了:一部剧的成功,不仅取决于题材创新与演员号召力,更取决于对内容底线的坚守与对观众情感的尊重。
李凯馨的辱华言论,不仅毁掉了一个角色、一部剧,更让“艺人品德”成为影视工业化链条中不可忽视的“安全阀”。
当我们在追逐流量时,是否也该为作品系上一根道德的保险绳?
尊重观众,尊重内容,尊重脚下这片土地,这是追求一切"爆款方法论"之前,应该恪守的做人底线。
来源:樱桃侃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