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某地方茶品牌的创始人,我曾坚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直到发现00后员工宁可点奶茶外卖,也不愿喝自家获奖的毛尖。更扎心的是,连我妈都吐槽:“你这包装,送我跳广场舞的姐妹都嫌老气。”
作为某地方茶品牌的创始人,我曾坚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直到发现00后员工宁可点奶茶外卖,也不愿喝自家获奖的毛尖。更扎心的是,连我妈都吐槽:“你这包装,送我跳广场舞的姐妹都嫌老气。”
转机始于朋友的一句暴击:“你这品牌像极了相亲市场上的老实人——啥都好,就是无聊。”他甩给我一个定位:“贵州妙哉文化,专治品牌‘好人卡’综合症。”
第一次见面,我就被“诊断”了
会议室里,妙哉团队掏出的不是PPT,而是一份《品牌心电图》:
• 视觉休克指数:Logo的茶叶元素多到像“植物大战僵尸”
• 社交失语症:宣传语还在用“千年茶文化”,年轻人听到就划走
• 体验肌无力:包装开箱体验比拆快递还无趣
“您的茶不是不好,是没学会和时代‘谈恋爱’。”主策划师一针见血。
他们给品牌做了场“微整形”
接下来的45天,我见识了什么叫“温柔刀”:
• 把获奖证书变成“茶界奥斯卡”小剧场,让非遗传承人用贵州方言讲脱口秀
• 给茶包设计可撕拉的“情绪标签”,扯下“焦虑”泡浓茶,撕掉“emo”喝花茶
• 在抖音发起#茶言茶语大赏,网友二创的“打工茶话会”表情包播放破千万
最狠的是这招
他们把我“骗”进直播间,美其名曰“老板沉浸式体验”。结果被迫cos“茶山判官”,台词从“这茶采自海拔1200米”变成:“家人们!这杯喝下去,比老板画的饼还管饱!”
数据不会说谎
三个月后,行政小妹突然冲进办公室:“老大!深圳有家公司要订2000份中秋茶礼,说我们的‘清醒套餐’是他们年度关键词。”更魔幻的是,之前吐槽包装的00后员工,现在天天在朋友圈晒工位茶艺照。
藏在细节里的商业巫术
最近去妙哉文化开会,发现他们给每个项目都编了暗号:
• “酸汤鱼计划”=传统美食年轻化
• “梯田算法”=在地文化数字化
• “茶界海王”=跨界联名生态链
现在我的茶柜里放着两盒包装:左边是“史上最全获奖版”,右边是妙哉设计的“发疯文学限定款”。每当有传统企业老板来取经,我都会先冲一壶茶——用他们设计的“人间清醒”茶包,包装上有一行醒目的小字:
“好品牌从不教育用户,只勾引时代。”
来源:妙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