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了解,全国现有12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我市六堡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案例《加强地理标志保护,助推六堡茶非遗文化焕发新活力》通过推进地理标志保护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在延长地理标志产业链、提升地理标志附加值、丰富文旅新业态、探索地理标志产业发展促进
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第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典型案例,全国仅12个保护示范区入选,我市六堡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案例位列其中。
据了解,全国现有12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我市六堡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案例《加强地理标志保护,助推六堡茶非遗文化焕发新活力》通过推进地理标志保护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在延长地理标志产业链、提升地理标志附加值、丰富文旅新业态、探索地理标志产业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等方面,形成了创新性强、成效明显、具备复制推广价值的经验做法,从而在一百多个参评案例中脱颖而出。
融合推进地理标志保护与非遗传承
我市自2021年筹建六堡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以来,以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全产业链发展思维,积极运用地理标志保护促进六堡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保护,使六堡茶产业发挥出助力乡村振兴和联农带农富农的重要作用,并通过非遗传播促进“梧州六堡茶”地理标志文化普及,提高六堡茶文化影响力,助推茶产业做大做强。
在文化保护方面,我市先后出台《梧州六堡茶文化保护条例》,印发《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梧州市六堡茶文化保护名录认定与管理办法》,对六堡茶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形成有力保障。
在非遗传承方面,我市大力培养六堡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有六堡茶制作技艺县级及以上代表性传承人252人,其中国家级1人、自治区级9人、市级41人,代表性传承人队伍规模为广西非遗项目之最。
知识产权运用助力非遗传承发展
与此同时,我市不断夯实六堡茶产业的知识产权全方位保护,运用《梧州市六堡茶产业知识产权管理研究报告》指导涉茶经营主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
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文广体旅局针对六堡茶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专门服务等,为传承人制定“一对一”知识产权保护方案,指导开展海内外商标品牌建设和维权,成功打造“濡菲”“中茗”“启源盛”“祝雪兰云雾六堡茶”等一批六堡茶品牌,相关制作技艺已形成60件发明专利。
此外,我市在推进六堡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中,将地理标志、非遗传承、文化旅游三方面相融合,发挥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企业、专业合作社带动作用,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基地+农户”模式,带动茶农持续增收,全市茶园建设覆盖脱贫村176个,受益脱贫户约3.5万人,带动六堡茶核心区内茶农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我市每年还通过举办六堡茶文化节等宣传推广活动,打造茶文旅精品路线和景区,让“茶地标”“茶非遗”在提高产品价值、促进茶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助力经济发展等方面持续发挥作用。
梧州发布
来源:梧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