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位于中东埃及境内的苏伊士运河,1859年开始施工,1869年正式通航。是连接红海与地中海重要通道,运河北起塞得港 ,经提姆萨湖、大苦湖、陶菲克运河注入红海 ,长 162 .5 公里 ,连同伸入地中海和红海的河段总长约 193 公里 。
位于中东埃及境内的苏伊士运河,1859年开始施工,1869年正式通航。是连接红海与地中海重要通道,运河北起塞得港 ,经提姆萨湖、大苦湖、陶菲克运河注入红海 ,长 162 .5 公里 ,连同伸入地中海和红海的河段总长约 193 公里 。
苏伊士运河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运水道之一,大幅缩短了欧亚之间的航程。运河水面宽度约280–345米,扩建后最宽处313米,平均深度约22.5–24米,可容纳21万–24万吨级船舶。沿途无船闸装置 ,航运畅通无阻 ,船只通过运河约需 48小时。
苏伊士运河诞生记
18世纪,法国和英国的殖民争霸越来越激烈。法国希望打通地中海到红海的水上交通线路,好打破英国对好望角线路的垄断。英国呢,为了维持对印度等东方殖民地的控制,则反对开凿运河,主张修建铁路连接非洲和亚洲。
法国拿破仑占领埃及后,企图为法国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道。拿破仑还亲自带着一批工程师,进行实地探险,为在埃及凿通苏伊士运河做准备。后来拿破仑战败,事情才告一段落。法国军队后来被英国逐出埃及,但过了半个世纪,法国人终于在运河争夺中拔得头筹,凿通计划还是在1859年开始实施,后来经过10年的建设,苏伊士运河于1869年正式通航。
运河开通后,英法两国又开始争夺运河的控制权。原本的法国在运河公司占据52%的股份,而埃及占据44%的股份。1875年,英国趁埃及财政拮据 ,用不到 400 万英镑廉价买进埃及持有的全部运河公司的股票。1882年,英国又通过武力占据了埃及,从此运河被英国独占。
埃及自从1922年独立以来,就一直试图收复运河的控制权。从1924 年起 ,英埃双方针对运河问题开始进行了长期的谈判,但是英国始终拒绝交出控制权。最终英军在1954年签订撤军协定,开始撤离埃及。1956年,埃及宣布将运河收归国有,英国不满,于是发动了英埃战争,但是英国遭到失败,被迫承认了埃及对运河的控制权。
先是英法把埃及当殖民地,为运河争来夺去,自运河通航以来没消停过。1967、1973两度发生中东战争,以色列入侵,埃及被迫关闭运河,到1975年,苏伊士运河彻底回归埃及。
2015年7月29日,新苏伊士运河疏浚工作已正式完成,2015年8月6日正式开通。
拥堵的运河
苏伊士运河自1869年通行以来已经历多次货轮搁浅,运河拥堵事件。
1、1967-1975年“黄色舰队”事件(最长堵塞,历时8年)
1967、1973年第三、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埃及为阻止以色列使用运河,凿沉船只、布设水雷封锁航道。导致15艘商船被困8年,船员们只好在大苦湖自发组织“大苦湖联合会”,举办足球赛、奥运会等活动,打发无聊时光。1975年运河重开后,这些船只因长期搁浅失去动力,被拖船拖离。
2、2004年11月利比亚籍油轮搁浅
一艘利比亚籍油轮从红海驶往地中海途中不慎搁浅于苏伊士运河,导致通航中断了3天。
3、2006年“奥卡尔·金·多尔号”搁浅
货轮遭遇沙暴失控,横卧运河中央,堵塞了8小时,导致7艘同向船只滞留。
4、2016年153514DWT集装箱船搁浅
大型集装箱船在南向编队中搁浅,后续8艘船滞留,短暂影响通行。
5、2017年,NEWLEGEND油轮搁浅,部分航道受阻。
6、2019年,APLDANUBE集装箱船搁浅,短暂停航。
7、2021年“长赐号”世纪大堵船
中国台湾长荣公司租用的“长赐号”在2021年3月23日于苏伊士运河搁浅事故,该船舶堵塞苏伊士运河双向通行,红海入河口、苏伊士运河中部湖区、地中海入河口积攒了大量船舶,根据航运卫星数据模型,苏伊士运河附近等待通行船舶数达至少有369艘左右。堵了六天,于3月29日被拖离。起初运河管理方索赔10亿美元,后降至5.5亿美元,2021年6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赔偿金额未公布,估计不少于2亿美元。
埃及2014年扩建部分航道(耗资82亿美元),但大苦湖以南仍为单航道,超大型船舶通行风险依然存在。
世界上有哪些重要海运通道
1、苏伊士运河
连接红海与地中海通道,占比:全球海运贸易约7%,欧洲与亚洲间货运量的80%,全球油轮运输的25%。
俄乌冲突后变化:油轮通行比例从2021年的3.8%升至2023年的7.9%。然而,2023年底至2024年,由于红海危机(胡塞武装袭击商船),苏伊士运河的通行量大幅下降,收入减少40%—50%。
2、巴拿马运河
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贸易占比全球海运贸易的约6%,尤其影响美国东海岸与东亚贸易。
3、马六甲海峡
连接印度洋与太平洋,贸易占比:全球货物运量的约1/3,石油运输量的50%。
4.红海航道(含曼德海峡)
连接苏伊士运河与阿拉伯海,贸易占比:全球海运贸易的约17%,每年超过2万艘船只通过。
5.南海航道(含马六甲海峡)
位置: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途经新加坡、马来西亚等。
贸易占比:全球35%的海运原油需经此,全球一半以上的商船通过南海。
6.土耳其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
连接黑海与地中海,但战略地位极高。
这些航道在全球贸易中占据核心地位:
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货运量最大,影响东亚、欧洲和中东贸易。
巴拿马运河主要影响美洲与亚太贸易。
红海航道和南海航道则是石油和集装箱运输的关键通道。
海运和陆运的差别
海运的优势;
1、适合大批量低附加值货物(如煤炭、矿石、粮食)成本低;
2、一艘超大型集装箱船可运载20,000+ TEU(标准箱),远超火车或卡车的运力;
3、适合长距离运输,国际货运(如中欧、中美航线)主要依赖海运,占全球贸易量的80%以上;
4、海运的碳排放强度(gCO₂/吨公里)远低于空运和公路运输。
海运的劣势:
1、国际海运通常需要20-50天(如中国到欧洲约30-45天);
2、不适合高时效性货物(如生鲜、电子产品);
3、无法实现“门到门”运输,通常需要结合铁路或卡车进行最后一公里配送;
4、台风、港口罢工、运河堵塞(如2021年“长赐”轮事件)可能导致严重延误;
5、保险成本较高、海运风险(如海盗、沉船)比陆运高,保险费用通常更贵。
陆运的优势
1、卡车运输可实现1-3天内送达(国内),中欧班列约12-18天(比海运快1倍)。
2、适合高时效性货物(如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
3、灵活性高,可实现“门到门”运输
4、无需中转,直接从工厂运到仓库或客户手中。
5、在500-2,000公里范围内,陆运比海运更经济(如中国国内运输、欧洲内部运输)。
陆运的劣势
1、长距离运输时,陆运成本可能比海运高2-5倍(如中欧班列运费约$4,000-$6,000/箱,而海运仅$1,500-$3,000)。
2、一列火车最多运载100+ TEU ,一辆卡车仅1-2 TEU ,远低于海运。
碳排放较高(相比海运)
3、公路运输的碳排放强度是海运的5-10倍。
4、高速公路拥堵、边境检查(如中俄陆运)可能导致延误。
海运和陆运是国际贸易和物流运输的两大主要方式,各有其优势和劣势。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需综合考虑成本、时效、货物特性、运输距离等因素。
中国对苏伊士运河的依赖程度
一则中欧贸易
尤其集装箱运输,约60%的中欧海运货物需经过该运河。
二则能源运输
中国约10%的原油进口需经苏伊士运河,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部分LNG进口(尤其是来自卡塔尔的供应)依赖此航线。
虽然有北极航道、中欧班列。2024年中欧班列开行量突破2万列,分流约15%的传统海运货物,但运力仍远低于海运。在平常情况下,如没有疫情影响,巨大的成本优势是航运业相对陆运的优势。同时也保证苏伊士运河不是不可替代的。
结论:苏伊士运河是中国连接欧洲和部分中东国家的重要海运通道。和大多数民船一样,为避开红海危机,绕道好望角,里程增加6000公里,时间延长了18-23天,成本自然上去了。胡塞打的是美国军舰,也顺便把埃及揍了。
全文完,多谢阅读,如果喜欢就请点个赞。
来源:东风送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