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在毒瘴一样的浓雾里从京藏高速拐上国道109,大雾让本就视野不佳的夜路更加难行。
1、第 1 章 ...
许南珩距离拉萨还有一千公里。
他第800次遏制住了掉头返程回北京的冲动。
他在毒瘴一样的浓雾里从京藏高速拐上国道109,大雾让本就视野不佳的夜路更加难行。
他从北京出发已经第四天。按照计划,三千多公里,这会儿拉萨应该近在眼前。
但昨天到格尔木后他忽然起了烧,吃了退烧药后一直在酒店休息,睡了将近20个小时,今天傍晚才醒来,给服务员吓得差点要报警。
幸而他体质好,醒来后体温恢复正常,冲完澡吃了饭继续赶路。
充分休息后许南珩精神头不错,他决定不再耽搁,今晚连夜朝拉萨赶。时间是晚上十点,雾还是很浓,能见度差,许南珩开着雾灯和双闪。
他开一辆奔驰G63,平时去学校上课他绝对不会开这辆落地300多万的车,他都骑他姥爷买菜的小电驴。
他姥爷早上六点半买完菜回来,他刚好六点半继续骑出门去学校。一辆电驴服务爷孙俩,像极了那大宅院里干一辈子的老管家。
可偏偏在支教考核通过后,被一同事发现——
原来许老师三代同堂,不是他们想象的老人父母挤在一间老破小,那他妈是个四合院。进而又扒拉出他家里不简单的背景,这家从姥爷那辈就富贵到如今。
于是在许南珩刚刚通过考核后的,暧昧的时间点,学校里流言四起。啊,京城贵公子啊,那区区支教考核,他肯定要通过的啦。把大少爷派去个山清水秀的支教岗,出去一年镀个金,一年后风风光光地回来,给履历添上一笔,多好。
从北京到这儿,一路上许南珩烦得脑袋冒烟。
他感觉给自己天灵盖戳个洞,就是这车的另一个排气管。好想掉头回去把那几个阴阳怪气的老师挨个揪着衣领揍一遍。
想想而已。
几个同期实习的老师半开玩笑地怪他不实诚,带他的师父宽慰他,北京这地儿,在大街上拿砖头往人堆里扔,十个里能砸中起码仨大少爷,让他别放在心上。
许南珩只能苦笑,他倒不是想瞒着,只是想低调点,大家相安无事地当同事,自己做好自己的工作。
国道109京拉公路上有很多大货车,这些司机熟门熟路,摁着喇叭轰地从他旁边超过去。
开了两个半小时后,他下车抽烟。
凌晨十二点半,国道边还残留着几个小摊贩,拖拉机里上挂着灯泡,卖饮料零食。许南珩走过去问有没有火机,藏族大哥摇摇头,用汉语说:“你要是白天来,一定能买到,白天这里人多。”
许南珩点头嗯了声。他在大哥这儿买了瓶可乐和红牛。
他咬着没点的烟走回车边,实在太烦了,烦得要去踹轮胎的时候——
“哒。”
男人擦开砂轮,火苗跳出来,凑到他烟尾。
橙黄色的火苗一扭一扭,在这黑灰色的天地间成为唯一的亮色。
许南珩发现雾不知什么时候散了,也可能是他已经开出了雾区,这里距离拉萨还有800公里。
高海拔地区澄净的大气让夜空格外清晰。晚星下,许南珩看见了连月来,唯一一张让他顺眼的脸。
他咬着烟,看着这男人的眼睛,将烟尾焚入火苗。
烟点上了,他深吸一口后,平静了很多。
许南珩夹下烟,等着对方先开口。
国道边不停有车轰着油门疾驰而过,带起的风掀着许南珩的外套和发梢。
“你去拉萨吗?能不能把我捎上,我车坏这儿了。”男人盖上防风火机,指了指国道边。一个不起眼的汽车维修店,店外面停一辆皮卡。
男人又掏出两个证件,递给他:“身份证没带,这是我的驾驶证行驶证。”
许南珩重新咬上烟,没低头,垂着眼打开他证件。
方识攸。
生死攸关的攸。
他行驶证上的车牌号和许南珩一样是北京牌照,许南珩抬眼看看他,问:“北京人?”
“嗯。”方识攸点头。
许南珩又问:“看我也是京牌车所以来问我的?”
因为环境太暗,许南珩这时候才发现方识攸手里拎了个小箱子,上面一个红十字的医疗标识。
“对。”方识攸说,“我是援藏医生,这保温箱里装的阿利西尤单抗,一种皮下注射,拉萨的医院等冷藏物流要等两天半,我患者急用,联络了格尔木的医院,我一早过来拿的。”
说完,方识攸报了个北京的医院名字。许南珩先看了他一眼,那是北京一间很不错的三甲医院,有年他姥姥高血压就在那儿住院的。
许南珩低垂着眼睛,一手拿着方识攸的驾驶证,一手掏出手机,在那个医院官网搜索‘方识攸’三个字。很快,出现医院的历年援藏、援疆医疗项目,方识攸赫然在列。
他抬眸再低眼,对比着面前的人和手机屏幕里的照片,然后把驾驶证和行驶证递过去。
方识攸接过证件揣好,又说:“我出路费,捎我一截吧,可以吗,你说个数。”
许南珩叼着烟眯了下眼,说:“五百。”
“你还是个热心肠。”方识攸笑起来。
……妈的收少了。
许南珩愤恨地咬了下烟嘴,说:“上车。”
他在车载中控下方的烟灰缸里灭掉烟,打转向灯开上国道。
方识攸那个保温箱里的东西,许南珩没要求他打开给自己确认。他这会儿真的烦,烦到就算方识攸从那里面掏把枪出来把自己崩了,他也只会感叹:行吧算你牛逼。
结果是方识攸直接把小保温箱放去后排的地上,然后开始享受这奔驰大G的公交车视角,并且和许南珩闲聊。
方识攸:“你从北京自驾过来的?”
许南珩:“嗯。”
方识攸:“忘了跟你说谢谢,果然单手开大G,有情有义。”
许南珩低声笑了下。
奔驰G63这车虽然后排空间窄得令人发指,但它是硬核越野,旨在提供驾驶乐趣,窗框的高度刚好可以让人胳膊肘随意一搭。
此时许南珩就是这么个姿势,右手扶着方向盘,左胳膊搭在车窗框,单手开车。搭配他帅得颇有些嚣张的脸,方识攸看过来的时候,目光在他侧脸停留了两秒多才挪开视线。
两个车窗全降,夜风在主副驾驶之间对穿。
方识攸是个素养不错的人,没打听许南珩的私事,譬如你做什么工作,来西藏是不是旅游。
再向前开始有风沙,许南珩把车窗升起来,车厢里彻底成了封闭空间。
奔驰中间的屏幕上亮着导航,他们距离拉萨还有770公里,海拔已经升到4000以上,车里两个人都没有出现高反。
夜色笼罩着109国道,只有进藏和出藏的大货车,荒凉之地。他们一个上了陌生人的车,一个让陌生人上了自己的车。
有一种不要命的荒诞感。
“你要是开困了我可以开。”方识攸说。
许南珩摇头:“没事,我睡了一个白天。”
说完补了句:“你倒是可以睡一下。”
许南珩觉得这大夫应该是个挺开朗的人,他声音听上去也舒适,没有很浓的京腔,但有北京人讲话一贯的慵懒。
方大夫说:“我没事儿,我们在医科大念书的时候有一门必修课叫《熬夜且不死》。”
许南珩一笑,说:“这么实用的课该普及啊。”
开长途夜车只能看见自己车灯照亮的路,容易走神,确实需要一个人说说话。
“那不能普及。”方识攸顺着他话头继续开玩笑地说,“真熬出事儿了起码在医学院里能找老师救命,其他大学风险太高。”
许南珩笑笑没说话。他觉得方识攸有点贫,属于一部分北方人骨子里的贫,带着点风趣的那种。
其实许南珩也贫,但他这段日子太烦了。
“嗯。”许南珩随便搭了一句。
他刚看方识攸驾照的时候看见了他的出生年月,许南珩今年25,方识攸比他大4岁。两人年纪相仿,长得都风流倜傥。大概是因为路程久了,糟烂事儿被远远地抛在北京,许南珩那股子烦闷渐渐消散了些,愿意和方识攸闲聊。
或许是方识攸觉得他这声“嗯”听起来有气无力,不知道他究竟困不困,于是方识攸又开始找话。
“啊对了,前阵子我在网上看见个段子。”方识攸说,“就是‘当别人开长途,我坐副驾的时候,我一点瞌睡都不敢有,聚精会神地看着路况’。”
“然后呢。”许南珩已经有点不爽了。
方识攸:“直到方向盘握在自己手里,才能放心地睡一会儿。”
许南珩噗呲一声,方识攸跟着笑,车厢里气氛和谐又轻快,俨然进入了一种搭伙跑拉萨的愉快状态。
然后许南珩立刻敛了表情,凉声问:“好笑吗。”
“不好意思。”方大夫勇于认错。
许南珩真的不困,他状态好得很。但这种事情强调起来,就像喝多的人一直强调‘我没醉’,许南珩能理解,所以没跟他较真。
格尔木到拉萨有1000多公里,导航预计的行车时间是18个小时。
如果顺利,他们不眠不休地开下去,将在下午五点左右抵达拉萨。许南珩手腕上的Apple Watch提醒他站起来活动活动,于是凌晨四点,许南珩将车开下国道,在土路停着,下车抽了根烟。
“火。”许南珩偏头对方识攸说。
方识攸走过来掏出火机递过来,同时许南珩递了根烟给他。许南珩抬头将烟往天上吐,浓墨一样的夜空里,像一块玻璃摔在苍穹,迸碎了漫天的碎星。
许南珩这辈子第一次见这么多,这么清晰的星星,原来星月真的可以照亮一方天地。海拔高的地方确实让人有接近天空的感觉。
而方识攸不同,方识攸已经援藏快一年了,他司空见惯。
所以他看的不是星空而是许南珩,他忽然问:“还没请教你贵姓?”
许南珩夹下烟,从星空收回视线,看向方识攸,说:“免贵姓许,许南珩。”
“许先生。”
“嗳,方大夫。”许南珩提起唇角笑了下,重新咬回烟。
他笑是因为觉得被叫许先生蛮不习惯的,通常他听见的称呼都是许老师。
抽完烟上了厕所,往车上走,走近的时候方识攸忽然说:“很多人都是带着故事来西藏的。”
许南珩从车头绕去主驾驶,顺手拍了下车引擎盖,笑得帅气逼人,说:“别人带着故事,我带着奔驰。”
方识攸先愣了下,然后跟着笑:“确实,没这奔驰真不行。”
“没这奔驰,您滴一高原狼骑回拉萨吧,那可不是收五百,估计收五十斤肉。”许南珩拉开主驾驶车门,“上车吧方大夫。”
2、第 2 章 ...
清晨,日出。
六点的时候方识攸认真地提出让自己来开,国道的路况没那么好,加上海拔变化,许南珩不能连续驾驶这么长时间。
天光微醒时二人下车在国道边的摊子上吃了些东西,然后交换位置,由方识攸开车,继续出发。
方识攸在驾驶座坐好后,许南珩本就懒散的京腔带着困倦,指了车上的几个操作位置说:“怀挡、手刹、紧急救援,调后视镜在车窗按钮前边,这儿,车道保持,这儿雷达开关。辛苦您。”
“行,睡会儿吧您。”方识攸说。
说话的调调归根结底来自于语言环境,语言环境够强大,很容易被带偏,最明显的就是东北腔,东北腔制裁一切。
方识攸在西藏呆了不少日子,和同事们说普通话,“您”来“您”去的京腔忘了大半,这会儿被许南珩带了回来。
但其实许南珩说话的“您”主要就是在家里,单位平辈之间相处熟了就不太“您”了,倒是他姥爷挺注重这个的,时不时提醒他,“您”是尊重,咱是大国,礼仪之邦。
大国这个概念,这回许南珩是物理层面地体会到了。
这趟长途开下来,许南珩觉得中国地理很神奇,在京藏高速上的时候被雪山环抱,拐上国道109之后倏然视野开阔无比,一眼望到天际线的草原。
他找了个相对舒服的姿势窝在副驾驶,闭上眼睛。开车开长途不是体力上的累,而是精神长久地高度集中带来的大脑疲惫。
许南珩断断续续地睡着醒着。主要奔驰大G车身太高,车身高,风阻就大,风阻大,开在路上就哗哗的全是气流噪音,叫做‘风噪’。
不知道过了多久,他在副驾驶蹙着眉嘟囔了一句:“吵死了个破车。”
他以为车里气流声这么大方识攸不会听见,起码不会听清。结果方大夫发出了轻微的诧异,又很快转而为一种轻松的笑声:“可别,我刚还在想,别人的车确实不能开,开了就想买。”
许南珩笑笑,掏出手机。外面苍翠的草场成片地蔓延去天边,牛羊马群,他是一眼不看。这让方识攸稍微有些好奇,他觉得许南珩可能不是游客,正常游客这会儿应该降下车窗往外拍照。
进藏的线路美不胜收,日出的金光落在雪山尖顶,多少人一辈子都没见过的风景居然真有人能忍住只瞄一眼。
随着阳光渐强,国道上的车多了起来,周边摆摊的小贩也慢慢热闹。在国道边做生意的不少,这条路也叫青藏公路,是西藏物资运输的主干道之一。
所以车多了起来,多的都是大挂货车,轰隆隆地从旁边擦过去。
话虽如此,但G63就是G63,车高1米9加上v8发动机,在大货车面前完全不虚。方识攸给了些油,连超两辆,许南珩这时候才落了些车窗,兴趣缺缺地看着外面。
“你怎么一点儿不激动?”方识攸问,“好多人第一次来西藏,同一片风景能拍十来张照片。”
“我挺激动的。”许南珩淡淡地说。
这给方识攸整不会了,但他没接着说下去。因为没什么好说的,许南珩这个年纪开着大G来西藏,给人一种最直观的判定——
最起码,他很有钱。
单单买辆奔驰大G不能绝对地说此人很富有,但能舍得开它在西藏跑国道,那是真的富有。因为不仅油耗,还有相当的车损。
天地良心,许南珩真的没说谎,他看着外面辽阔的草场,自然的、无任何城市建设的大地,他舒服多了。
主要方识攸没见到他在北京时候的脸,那会儿在学校办公室他连掀了三张办公桌,最后一脚踢翻了某嘴碎老师的电脑主机,一条腿踩上去。当时那老师脚下一滑自己摔了,哆哆嗦嗦的手指头指着许南珩的脸,说什么来着?
那老师说的什么,许南珩已经记不清了,大概是警告吧,一些“你敢动我一根手指头我立刻就报警”之类的话。
许南珩又不傻,他当然不会出手打人,但桌子还是要掀的,不掀他能憋死。
人,当然不能被憋死。于是他追根溯源找到那几个散播流言的老师,果然几个人是同一办公室的,趁手了,三连掀。
还波及了两个盆栽一个饮水机,砸场子似的。
闹到校方那儿的时候,学校几个领导其实也头疼,许南珩通过了试课和笔试考核,政审也是清清白白好人家。
造谣定是不对,许南珩掀桌子砸人办公室也不对,最后各打五十大板,互相道歉,算了。
许南珩不愿意算,他坚定认为这事儿自己没错,拒不道歉。
他有什么错,他投胎有技巧生了个富贵人家,家里三代从商自己十年寒窗。商贾世家想培养个身上有墨水味儿的书生。于是从小悉心引导,要他多读圣贤书。
读着读着,许南珩萌生出了教书育人的念头,家里自然大力支持。他呢,踏踏实实地读书,考了师范,研究生毕业,进了高中。
恰逢校方有了支教计划,与偏远地区进行校对校的教育援助,开放招募支教老师。许南珩一腔热血,书生也想远赴边疆。结果居然被编排成,全为自己履历添金、以后更容易升职。
然后他就来了。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再向南的,几乎快到国境线的,山沟沟里的一个小县城。
校方要给买机票也拒了,自己开车来的。
“前面要到那曲了。”方识攸说。
“啊?”许南珩回神,“喔,吃个饭吧。”
方识攸“嗯”了声,说:“车也要加油了。”
那曲到拉萨还有三百多公里,和许南珩预计的一样,差不多傍晚五点能到拉萨。他订了拉萨的酒店,今晚好好睡一觉,明天到山南,再到县里。
方识攸将车开进加油站排队,许南珩下车伸了个懒腰。
“加几号?”方识攸还在车里,他降下车窗问。
许南珩:“98,你脑门上边有油卡。”
“好嘞。”方识攸笑笑。
许南珩走到主驾驶这边,手伸进车窗:“方大夫,火。”
“这儿加油站。”方识攸盯着他。
“啧。”许南珩无奈,“这么点常识我没有吗?前边有卖烤包子的,我过去转悠转悠,坐车坐得我血液不循环了都。”
方识攸点点头,叮嘱了句:“别跑远了啊。”
“你也别带着我奔驰直接溜了。”
“那不能。”方识攸说,“我还欠你五百呢。”
许南珩笑了下,火机在手里颠着玩,走向加油站前面的小摊。摊子上不仅卖烤包子,还有些他不认识的面点。
摊主大姐牵着一小姑娘,微笑着用流利的普通话问他:“想吃点什么?”
大姐皮肤干燥,有当地人脸上常出现的高原红,小姑娘的下半张脸被裹着面巾,大约是为了防晒,眼睛很黑很大,盯着许南珩看。
许南珩随便指了几个东西,发现小姑娘确实一直在看自己。他自认样貌还不错,但同时他也认为姑娘既然在国道边上摆摊,形形色色的人必然见过不少,不至于因为自己帅而盯着看。
但他好奇啊,便问大姐:“这是您闺女吗?”
“是的。”大姐笑吟吟地将姑娘搂过来,“不好意思啊,这些天学校说支教的老师快到了,她就看谁都像她老师。”
“啊原来如此。”许南珩点点头,拎好东西说了句再见。
那姑娘太小了,应该是小学生,许南珩的支教岗是初中,初三。想来是开学时间将近,各方支教的消息都尘埃落定了。
许南珩稍微有些唏嘘,方才姑娘那种求知的眼神,对教师职业的敬意满满地装在眼睛里。
教育工作者真的见不得这样的眼神,他当即心下一通酸楚,快步走开了。同时也庆幸自己选择过来支教,一时间,学校里的烦心事纾解了许多。
许南珩找了个空地用方大夫的火机抽了根烟,折回加油站的时候恰好看见方识攸开车慢悠悠地从加油站出口出来。方识攸也看见他了,摁了下喇叭,许南珩挥挥手。
方识攸把车往国道下边停,停好后熄火下车。说:“你把东西先放车上,我俩去加油站后面洗把脸。”
“哦。”许南珩点头,把包子放在副驾驶。
加油站里有便利店,买了一次性的牙刷牙膏,俩人在加油站的卫生间里简单洗漱了一下。冰凉的水泼在脸上相当舒服,接着方识攸从兜里拿出一管防晒霜。
许南珩来西藏没做任何攻略,他在北京的高中还没带班,这是他实习结束的第一个学期,没有需要交接的事情,行李一收拾就来了。
见到方识攸手里的防晒霜才反应过来,这儿是高原,紫外线极强。
“谢了。”许南珩刚刚心里一暖,心道这就是边疆遇老乡吗,真暖心。
然后方识攸没撒手:“我意思是给你挤点儿,你要我一整管啊?”
“……”
两厢尴尬地对视了片刻,还是方识攸没绷住,噗呲笑了:“开玩笑的,我这管剩一半了,刚在店里给你买了根新的。”
说着又从外套另一个兜里拿出一根整的。
“……”许南珩叹气,“方大夫,我最近真的经受不起什么情绪波动了。”
“不好意思啊。”方识攸往他手背挤了一大坨防晒,“虽然不知道你经历了什么,但是来了西藏就放轻松点。”
“啊?”许南珩没明白。
方识攸指了指他手背,示意他先把防晒霜涂上,说:“先走吧,别在卫生间前边闲聊。”
于是二人边走边说。
方识攸说:“你知道为什么西藏让人宁静吗?”
“为什么?”许南珩随便糊了糊脸上的防晒霜。
方识攸说:“氧气稀薄,动弹不得,自然就宁静了。”
许南珩:“……”
方识攸笑着走到车头,拍了下引擎盖,说:“带着故事也好,带着奔驰也好,许先生,这里是西藏,过了唐古拉山就把杂念留在外面,上车吧。”
“我是老师。”许南珩说,“教高中数学的。”
方识攸点头:“许老师。”
“嗳,方大夫。”许南珩应道。
3、第 3 章 ...
接下来的三百多公里很顺畅,难得的顺畅,昆仑山口没有堵车。
过了当雄就是拉萨,太阳还没落山,许南珩已经困了。
他上一次睡觉还是在格尔木,这会儿属实顶不住,尤其吃了烤包子和他不记得名字的,脆底儿的面饼,摄入碳水后升糖,加上车子摇摇晃晃,带来的困意不讲道理。
总之许南珩再次睁眼,到拉萨了。
“这就天黑了?”许南珩懵逼地看着车窗外问道。
方识攸见他醒了,说:“没有,天没黑,是阴的。拉萨就是这样,天气变化很频繁,一会儿太阳刺眼一会儿乌云压城开始刮风。”
“喔……”许南珩声音发虚,且喑哑,他睡得不舒服醒过来就是这样。
他清了清嗓子,伸手去后座摸矿泉水。
外面风很大,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海拔高,许南珩觉得这阴云真低啊,真的像压城。
十字路口,交警亭旁边的塑料棚被风拉扯着哗啦啦地响,都快被刮去斑马线了,交警立刻跑过来拽住它的杆儿,垃圾桶里的塑料袋也被卷出来漫天乱飞。
然后方识攸说:“喏,布达拉宫。”
“嗯?”
“从我这儿看。”方识攸目视前方,指了下主驾驶这边的车窗。
看向主驾驶车窗的话,就肯定会看见司机。所以许南珩一扭头,第一眼看见的是方大夫流畅且利落的下颌线与侧颈。
方大夫的样貌很不错,有点像大学时候匆匆路过面前的帅气学长,惊艳一眼,惦记好几年。许南珩稍微有点颜控,所以当时才让他上了车,半夜带陌生路人这种行为其实很危险,有点赌命的意思。
“看见了吗?”方识攸问。
“啊。”
根本没看见,走神了。许南珩实话实说:“没。”
“没事儿,机会多。”
许南珩一蹙眉:“为什么这么说?”
方识攸说:“你是老师,过阵子开学了,你这个时间来西藏,应该来支教的吧,以后能看见……许老师,我停哪儿?你这个导航定位定的是布达拉宫广场,但是这会儿过去要堵车,我有点赶时间,能不能找个地儿先让我下?”
“哦。”许南珩喝了口水,坐直起来,看了眼辅道路边的车位,说,“我定位随便定的,你就在那儿停吧。”
“好。”方识攸打灯变道,等着车流过去后,开到辅道边的公共车位上。
他将车停稳后,胳膊伸向后排地上拎起保温箱,然后解开安全带,掏出手机,说:“给你转路费。”
说到路费,许南珩忽然想起加油站,问:“之前加油的钱你掏的吧。”
方识攸没出声。
许南珩伸手把副驾驶前边的手套箱摁开。果然,他记错了,油卡不在方向盘上方的遮阳板里,被他上次放进手套箱里了。
这辆奔驰大G的油箱100升,98号油1升不低于9块,许南珩凑过去看仪表盘,那会儿方识攸应该是98加满了。
“得了,别给了,你走吧。”
“许老师。”方识攸说,“当时月黑风高,我是你国道边碰上的陌生人,你愿意涉险带上我,这点油钱算什么,不过以后这种情况你还是要多掂量,这年头很多信息可以作假。”
许南珩笑了下:“行,我记下。”
他当然不能说因为我看你长得顺眼,于是添了句:“方大夫说得对,下回我长个心眼。”
“收款码。”方识攸示意了下自己还在扫一扫状态的手机。
许南珩摇头:“不用了,你都付了油钱。”
“那不行。”方识攸坚持要给,“路费是路费,油费是油费。”
“真不用了。”许南珩说,“你不赶时间吗,赶紧走吧。”
他边说边解开自己安全带,直接打开副驾驶门下车。风真的大,许南珩一件白T恤和铅灰色的连帽卫衣外套,外套拉链没拉,给他掀得像个大侠。
许南珩直接绕过车头,走到主驾驶,从外面拉开门,催促他:“方大夫,下车吧,有缘再见。”
方大夫无奈,毕竟许南珩这车又不是出租车,不会在里面贴个收款码。他收起手机,风涌进车厢里,方识攸被刮得眯了眯眼。
结果是方大夫已经在藏区做了快一年的医疗援助,去过很多乡村县城,所以身上常备现金。他从外套内兜里摸出钱包,直接一把抽出所有现金,塞进了副驾驶前边的手套箱,将其一合,盖上了。
“啧你……”这番操作许南珩属实防不住。
方识攸收起钱夹拎好保温箱,下车:“多谢你带我一程,许老师。”
“客气了方大夫。”许南珩和他握了握手。
“再见了。”方识攸说。
“嗯。”许南珩点头,“再见。”
接下来许南珩坐进驾驶座,调整了一下后视镜和座椅,打灯转向准备汇入车流。后视镜里方大夫那一抹高挑的身影被大风裹挟着消失在人群。
再一看手套箱,方大夫塞了一千二进来,许南珩轻轻叹了口气,把手套箱合上。
调好导航目的地后,许南珩才恍然——萍水相逢同行一程,方大夫给加了一箱98汽油还搭一防晒霜,没和他加个微信什么的。
主要方识攸走得太匆忙,且乌云狂风,兵荒马乱的,许南珩自己也忘了。他并非扭捏的人,不是非要等别人主动开口提出加联系方式,他想要微信的话会直接说,但刚刚是真忘了。
算了,许南珩往酒店方向开,虽然有点可惜,但也只有那么一点而已。
可能匆匆路过的帅哥会惊艳他一眼,但他绝不会惦记好几年。
办好入住后,许南珩呈大字型躺在床上。虽然从格尔木开出来之后海拔一度升到四千多米,可那会儿人在车里,不太动,他也没有高反,所以觉得自己是那个不高反的幸运儿。
但就刚刚,停了车,拖着两个行李箱背着包,从停车场走到酒店大堂那短短一截路,居然喘上了。
高海拔地区的“一截路”和寻常的“一截路”简直不是一个概念,拽着行李箱就算了,肩上还背了个包。
他那电脑就快六斤,进去酒店大堂的时候喘得像是从北京徒步走过来的。
躺了会儿,感觉好点了,许南珩摸到手机,打了个电话出去。片刻后,电话那边接通了,许南珩说:“妈,到拉萨了。”
“安顿好了吗?”妈妈问。
“嗯,在酒店休息,明儿开车去山南。”许南珩翻了个身侧躺着。
妈妈:“累了吧,听你这声儿,有气无力的。”
许南珩:“那可不,三千五百多公里,我一个人开了一大半。”
“嗯?”妈妈那边问,“剩下的一小半呢?”
许南珩本想瞒一下的,但缺氧缺得脑子也迟钝了:“啊……半路捎上了个人。”
“什么人啊!多危险啊!”妈妈那边提高嗓音,“你怎么能让陌生人上车呢,万一是坏人呢!万一给你敲晕了拉走,掏了肾挖了眼角膜呢!防人之心不可无啊许南珩!”
预料之中妈妈会这么说,其实许南珩自己也明白,便说:“好~下次不会了,没有下次了。”
妈妈那边又教育了几句,许南珩乖乖应着。妈妈稍有些溺爱他,出发前就说了,反正是开车去,半途后悔了就掉头回来,咱们不支教了。
许南珩路上想掉头纯属烦的,他也很清楚妈妈只是宝贝自己,不想自己受委屈。
妈妈叹了口气,接着说:“那你要在市区买好生活用品,哎对了,南珩,布达拉宫看了没?药王山去了吗?多拍拍照片呀!”
“……”许南珩哭笑不得,“妈我不是来玩儿的。”
终于挂断电话,许南珩觉得在高原还是要少说话,给他累得不轻。继续躺了几分钟,许南珩坚强地爬起来,去浴室洗了个澡。
再从酒店出来,行凶似的狂风已经结束,天气晴好,西藏天黑得晚,时间将近晚上八点,天空的颜色像倒扣的湖。
酒店大厅的服务员跟他说游客都爱去八廓街逛,建议他也去看看。许南珩道了谢,委托酒店洗了一下他一路过来换下来的衣服,然后走出酒店沿街闲逛。
他溜达的这条街开了很多写真店,为游客化妆,出租民族服饰然后帮他们拍照。许南珩长得不错,身材也好,1米84的个头,腰窄腿长,五官清俊,不少店员招呼他,问帅哥要不要来拍几张。
原来人在异乡是这种感觉,分明街边人来人往,却感觉很空荡。店家门头上都是两行字,一行藏文一行汉语,有些连锁店的奶茶店和快餐店。
最后许南珩进了家德克士。
许南珩比较理智,他前往县里任教的时间是后天,所以他决定这两天的吃喝都尽量谨慎,不要搞得水土不服上吐下泻,耽误事儿。
妈妈在微信上继续问他有没有吃晚餐,他拍了汉堡可乐发过去,他妈妈一连发了好几个流汗无语的表情回来。
他们学校支教的十多个老师拉了个微信群。大家前去的支教岗情况不同,西藏秋季开学比较早,八月中旬就开学了,有些地方开学时间也早,一批老师已经出发,一批老师还留在北京。
大家知道许南珩前几天出发了,但一直没在群里说话,于是被@了一下。
[谭奚:@许南珩,许老师到了没?]
[戴纪绵:许老师可能还在开车?]
谭奚是和许南珩同一批的实习老师,戴纪绵老师则刚刚送走一批高三生然后今年支教。许南珩顺下去一口可乐,回复:刚到拉萨,有点缺氧,在酒店躺了会儿。
听闻他到了拉萨,群里噌地冒出来不少人,都让他快发点照片,七嘴八舌的。平时许南珩嫌群聊很烦,这会儿忽然觉得人在他乡的时候看群聊居然顺眼了。
[许南珩:明儿吧,明儿去拍一下布达拉宫。]
大家这时候也反应过来,纷纷说好好休息,毕竟谁都不是出去玩儿的。群里慢慢安静了,许南珩吃完饭,坐在餐厅里发了会儿呆。
外面天色渐暗,还有很多游客在夜拍,穿着藏族的衣服,脸上画很有民族感的妆。许南珩走出餐厅后,尝试深呼吸了一下,然后倏地一笑,确实,方大夫说得很对。
氧气稀薄,动弹不得,自然就宁静了。
他又有点想抽烟,但是他火机不晓得在哪儿丢了,可能丢在过银川的服务区,也可能丢在格尔木的酒店。
手揣在兜里摸着烟盒,然后抬脚走向一间小超市,得去买个火机。
第二天他决定去看看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广场很大,人也很多,许南珩找了个游客路人问从哪儿进。
结果那位游客指了一个超级远的地方,说:“那儿看见了吗,那个售票点,就是布达拉宫的入口。”
“要、要走那么远吗?”许南珩差点结巴。
游客边比划边说:“是的噢!我们昨天进去过啦,那儿只是入口,爬到顶要爬12层呢,但是从顶上能俯瞰整个拉萨。”
于是四体不勤缺乏运动的人民教师点头微笑,礼貌地说:“这样啊,谢谢您。”
还是算了,让他想起了很多人爬到泰山售票点就决定结束这段旅程的故事。许南珩举起手机,拍一张照片,发给妈妈,又发进支教同事们的群聊。
后一天下午,山南市支教项目的负责人联系了许南珩。
对方和许南珩加上了微信,把注意事项以及进县城的路线图发了过来,他们对待支教老师很真诚,甚至询问了他需不需要报销油费,用加油站的凭证就可以。
许南珩连忙拒绝了,为了防止见面后对方像方大夫一样直接把现金扔自己车里,不惜谎称自己校方已经报销了,对方才安心。
去县城要先过山南市,拉萨到山南很近,一百多公里,高速畅通,许南珩一个半多钟头就开到了。到山南后是一次支教会议,还有许多在藏南支教的老师们,今天是一个大会。
老师们从五湖四海来到西藏南部,会议结束后,大家亦从这里分散开来,去到自己支教的乡县。许南珩也是,会议结束后大家合了一张影,许南珩继续开车,去县城。
从山南离开之后,后面的路就变得难行。
他开了一个小时,在非铺装路面上颠得五脏六腑一锅炖,终于赶在日落前到了县城。
到了县城还没完,接应他的老师说,学校不在县里,在下边的村庄。
许南珩跟着老师的车后面开,开得万念俱灰。
二十几公里的山路,开了三个小时。
许南珩人都傻了,二十几公里啊——要是柏油路,二十公里骑自行车也就俩小时啊!
而且许南珩这是越野王者奔驰大G,可以想见这山路有多难开。
三个小时后,他终于站在了学校院子里。学校的前大院只有三样东西,带他过来的老师、他自己,和国旗杆儿。
老师说,这栋楼以前是别人捐的希望小学,那些小学生升了初中,又拾掇拾掇改了初中。
教学楼当时在照片里看到了,还不错,打扫得很干净,贴着瓷砖,暑假又漆过一回。
“对了,我叫达瓦江措。”他向许南珩伸手。
许南珩回过神,和他握手,说:“许南珩。”
接下来达瓦江措带着许南珩去看了一下教师宿舍,宿舍在教学楼的二楼,一楼和三楼都是教室。楼道转弯的地方是卫生间和开水房,天台有晾衣服的地方。
达瓦江措笑了笑,和他交换了联系方式,说:“那你休息休息吧,我们学校的食堂还没开餐,但是往村里走有卖吃的。”
“好,谢谢。”许南珩说,“我去村里看看吧。”
他和达瓦江措一起下楼,许南珩的车停在学校里显得这车格外大,他呼了一口气,提醒自己不是早就决定好了吗,无论这儿是什么环境都要坦然接受。
学校用一圈铁栅栏围了起来,后操场还不错,有塑胶跑道和篮球场。达瓦江措领着他从学校的侧门走,说这里进村近些。
从侧门出去后,许南珩依稀听见不远处有人在说话。
一个男人说:“支教老师过来了,说这两天有个欢迎会在县城,也叫上我们了,你到时候去吗?”
另一个男人的声音有些耳熟,说:“看情况吧。”
许南珩觉得耳熟得有点过分,偏头看过去,有两个男人在学校栅栏旁边抽烟。
其中一个穿白大褂,也看了过来。
白大褂对面的男人又说:“大老远过来这穷乡僻壤,教孩子读书,真是热心肠。”
白大褂笑了起来,眼神依然落在许南珩身上,说:“确实是热心肠。”
来源:可乐雪碧肥皂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