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欧睿国际提供的数据,按照零售额计算,2024年,中国巧克力甜食产品的市场规模约230亿元,玛氏、费列罗为市场排名前二的企业,合计市场份额超过60%,排在第三位的是雀巢。
近日
玛氏、费列罗
被曝准备对旗下巧克力产品
进行涨价
受到主要原料可可价格飙升影响
在全球市场
调价的国际巨头还有更多
玛氏巧克力单品最高涨价15%
根据欧睿国际提供的数据,按照零售额计算,2024年,中国巧克力甜食产品的市场规模约230亿元,玛氏、费列罗为市场排名前二的企业,合计市场份额超过60%,排在第三位的是雀巢。
玛氏旗下拥有德芙、士力架、M&M‘s、脆香米等巧克力品牌,费列罗则有费列罗、健达等,雀巢旗下的巧克力品牌有脆脆鲨、奇巧、徐福记等,主要产品是巧克力饼干等。
针对涨价传闻,5月8日,费列罗中国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费列罗集团旗下品牌健达巧克力产品的价格在6月份会有小幅上调,这是基于市场情况的业务运营调整措施之一。在运营过程中,根据市场情况和不同渠道的需求变化,部分产品的价格可能出现小幅调整。”至于调价比例多少,费列罗品牌是否调价,费列罗中国方面则未透露更多消息。
图片来源:企业电商旗舰店
一名玛氏经销商向记者确认,玛氏旗下产品的进货价确实在近期出现上涨,主要是生产成本提高了。
国内一家大型连锁超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已经接到通知,玛氏部分单品涨价,涨价幅度在4.9%-15%不等,暂时没有接到费列罗和雀巢的涨价消息。一家量贩零食品牌相关负责人同样向记者透露,玛氏涨价一事属实,涨价是从今年4月份开始的。
多个巧克力品牌已涨价
在全球范围内,多个知名品牌已经提高了相关产品的售价。
今年2月,知名巧克力和糖果品牌好时在发布财报时透露,其去年第四季度巧克力销售额增长主要源于售价上涨。好时表示,为了缓解成本压力,其正在通过使用其他成分取代可可来重新制定配方。其预计可可价格飙升将给2025年的收益带来巨大压力,预计年利润将大幅下降。
今年2月,亿滋国际同样表示,为了应对价格上涨,其正在提高价格,可能不得不在今年下半年或者2026年再调高售价。
今年3月,瑞士巧克力品牌瑞士莲也表示,2024年,其产品价格已经提高了6.3%,但是这不足以抵消可可涨价的影响,预计今年价格将按两位数百分比上调。
今年4月,雀巢在发布第一季度财报时透露,其全球销售额录得增长,主要源于其Kitkat和Nespresso品牌涨价,以应对咖啡和可可飙升的成本。
一家生鲜电商平台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几乎所有巧克力品牌都在涨价,“最近有巧克力品牌和我们有过涨价的沟通,不过平台还在跟品牌进行协商,尚未涨价。”
一家连锁生鲜超市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某巧克力品牌方已经发函想要涨价,产品标价和促销价都要上调,“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跟这个品牌进行了10轮谈判,他们想涨,我们不想涨”,“如果评估后觉得这个品牌在我们的巧克力体系里很重要,我们只能妥协。就算最后要涨价,也希望能给我们一个好的价格。”
主要原材料可可价格飙升
涨幅一度超越黄金
在过去两年中,由于高温和干旱等极端恶劣天气,以及可可肿枝病毒对主要产区的打击,导致可可豆产量下降,全球巧克力的制造成本增长了167%以上。据央视财经,业内人士指出,世界上大部分可可产自西非。但2023年以来,西非主要可可生产国——科特迪瓦和加纳出现大面积歉收,由此导致全球面临60多年来最严重的可可供应短缺问题。
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底纽约可可期货价格飙升至2023年底的3倍,从不到4000美元/吨跃升至超过12000美元/吨。价格涨幅甚至远远超过同期的黄金。纽约洲际交易所官网显示,自今年1月底以来,纽约可可期货价格波动回落。
国内一个巧克力渠道商家告诉记者,自去年以来,巧克力主要原材料可可价格就出现明显上涨,只不过,去年大部分巧克力品牌的工厂都有囤积原料,因此才能撑下来,没有涨价。随着囤积的可可原料逐渐消耗,整个巧克力市场普遍都有涨价压力。尽管近期可可的期货价格有所回落,但很多原料厂家并没有真的放货出来。
上述渠道商家进一步表示,对于大品牌而言,可可粉的成本占比不算高,其可以通过压缩营销投入等平衡可可价格上涨的影响。一些品牌对上游没有议价能力,可可粉成本在总成本里占比较高,涨幅会比较明显。而一些低端的巧克力品牌,一涨价就卖不动了。
网友评论
来源:广州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