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开始中美关税谈判,终于在美国的再三请求下在瑞士开始了,但2年多前王毅外长对美国贸易战的拷问,今天看来,美国的贸易算盘仍值得深思,既想得到中国的稀土等等,还想得到中国的廉价商品,同时还想背后捅中国的刀子,他单方面的算盘打的太好了。这次谈判不是那么容易,一下成
今天开始中美关税谈判,终于在美国的再三请求下在瑞士开始了,但2年多前王毅外长对美国贸易战的拷问,今天看来,美国的贸易算盘仍值得深思,既想得到中国的稀土等等,还想得到中国的廉价商品,同时还想背后捅中国的刀子,他单方面的算盘打的太好了。这次谈判不是那么容易,一下成功的
2023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第十次中美经贸磋商会议上的质问引发国际震动:"五年贸易战,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究竟缩小了还是扩大了?美国百姓的生活质量提升还是下降了?"仅这三个问题,就如手术刀般剖开了美国对华贸易战的真实代价。
第一:美国发起的贸易战,是"缩小的逆差"还是"膨胀的账单"?
美国发动贸易战的根本诉求是缩减对华贸易逆差,但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美货物贸易逆差达3829亿美元,较2018年贸易战前反增19%(中国海关总署,2023)。更讽刺的是,美国从越南、墨西哥进口额五年间暴涨136%,其中72%商品实为中国制造经第三国转口(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2023)。
美国消费者为此付出沉重代价。耶鲁大学研究显示,对华加征关税使美国家庭年均多支出1300美元,中低收入群体食品支出占比上升3.2个百分点(美国经济分析局,2023)。加州港口堆积的"去中国化"太阳能板,因成本过高至今未拆封,成为贸易战最昂贵的"行为艺术"。
第二:美国的"就业回流"幻象与"通胀怪兽"不是贸易战能够解决的
美国政府宣称贸易战带回制造业岗位,但现实是:2023年6月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仍比2019年同期少42万(美国劳工部数据)。所谓"重振钢铁业"的匹兹堡,其钢铁工人时薪购买力比2018年下降11%,因为关税推升的钢材价格使汽车制造业外流墨西哥。
普通民众在通胀中苦苦挣扎。贸易战叠加量化宽松,使美国鸡蛋价格三年上涨60%,儿童自行车进口价翻倍(美国商会调查报告,2023)。美联储数据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家庭债务违约率创2008年以来新高,中产阶层储蓄率跌至4.1%的历史冰点。
第三:贸易战留给全球的是全球产业链的永远的"创伤后遗症"
贸易战造成的全球产业链紊乱仍在发酵。尽管特朗普这两天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还口是心非的说,如果周末中美贸易谈判没有结果,我一点也不失望,我目前并不想和中方做生意,这不是笑话嘛。世界银行测算显示,跨国企业因供应链重组额外支出超1.7万亿美元,这些成本最终传导至消费端。更严重的是技术割裂:美国半导体企业因失去中国市场,研发投入强度从22%降至15%,而中国半导体自给率从12%提升至35%(波士顿咨询,2023)。
王毅的质问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当华盛顿把经贸问题武器化,美国超市货架与家庭账本才是承受火力的"前线"。正如《经济学人》所言:"这场战争没有胜利者,但美国中产阶级显然输掉了第一个堡垒。"
如今,美国又主动邀请中国进行关税战的谈判,如果美国还是拿着自己的高高利益至上,不把中国的利益放在眼里,不互利互惠,这种谈判估计很难达成一致的。仅仅我国就稀土一项充分的管制,就可让美国永远的吃不消。朋友们,你说呢?
本文的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23). 《中美经贸摩擦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
[2] U.S.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2023). Consumer Spending and Trade Data.
美国经济分析局. (2023). 《消费者支出与贸易数据报告》.
[3]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23). The China Trade Shock Revisited.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 (2023). 《重新审视中国贸易冲击》.
[4]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2023). Quarterly Report on Household Debt and Credit.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 (2023). 《家庭债务与信贷季度报告》
来源:雨德看世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