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凯馨涉嫌辱华,6分钟录音内容曝光,本人发声,官媒紧急删文划清界限
李凯馨涉嫌辱华,6分钟录音内容曝光,本人发声,官媒紧急删文划清界限
01
娱乐圈的风啊,又开始不消停了。
近日,一个叫李凯馨的女明星,新加坡籍的,突然就卷进了一场挺大的风波里。
起因是一段在网上疯传的6分钟录音。
这录音,那叫一个劲爆,听得人耳朵都快炸了——
据说里面有些话,直接就触碰了咱们中国人民的底线。
有鼻子有眼儿的,说是李凯馨前助理放出来的猛料。
内容大概是这么个意思,什么“红了就红呗,有钱赚不就好了”,还夹杂着“我也不是为了红,而是为了钱,有戏拍有钱赚不就好了,还能怎么样呢,完了还被说”。
这话听着,就有点那么一股子“捞钱至上”的味道。
但更让人不能忍的,是后面那句,简直是石破天惊——
“就因为中国人大部分都是傻X”。
这话一出来,好家伙,网上一片哗然。
这还不算完。
录音里头,好像还用了些让人特别不舒服的称谓。
咱们中国春节,正儿八经的英文翻译是“Chinese New Year”,对吧?
可她呢,偏偏用了那个什么“Lunar New Year”。
这词儿,本身可能没啥,但放在特定的语境和某些有心人的解读里,就容易变味儿。
更早之前,还有她在台湾综艺上说自己“祖籍台南”的事儿。
这就让一些人开始琢磨了,这文化认同上,是不是有点说不清道不明?
事情一闹大,李凯馨那边儿,反应也挺快。
赶紧出来发声明,噼里啪啦一顿否认。
说那录音绝不是她说的,都是假的,伪造的。
还特恳切地表示,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和态度。
但是吧,这年头,网友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02
这录音事件,就像往滚油锅里泼了瓢冷水。
炸得那叫一个噼里啪啦,沸反盈天。
我,作为一个天天网上冲浪的吃瓜群众,这瓜自然是第一时间啃到了嘴里。
刚开始看那几句爆料,说实话,我心里也犯嘀咕。
会不会是有人恶意剪辑啊?会不会是断章取义啊?
毕竟娱乐圈这种事儿,反转再反转的,也不是一回两回了。
但是呢,随着那6分钟录音的细节越扒越多,再联想到她之前的一些言行。
很多原本还想替她说几句话的人,都渐渐闭上了嘴。
特别是那句“中国人大部分都是傻X”,这话太重了,也太戳心了。
你想想,你在这片土地上赚钱,享受着粉丝的追捧和喜爱。
转过头,私底下却这么评价给你衣食的人。
这事儿,搁谁身上,谁心里能舒坦?
官媒的反应,那更是快准狠。
几乎是风波乍起,那边就立马行动了。
之前跟她合作的一些影视剧宣传物料,该删的删,该撤的撤。
那界限划得,叫一个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这态度,其实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些问题。
如果真是捕风捉影,或者纯属污蔑,官方一般会比较慎重,会等调查结果。
但这次这么迅速切割,显然是觉得这事儿影响太坏,性质太严重。
所以你说,李凯馨这回,冤不冤?
我觉得,如果录音属实,那她真的一点儿都不冤。
有些话,烂在肚子里,也比说出来强。
尤其是这种涉及到民族感情的,更是碰都不能碰的高压线。
正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自己种下的苦果,含着泪也得往下咽。
03
除了李凯馨这档子事儿,其实类似的“祸从口出”导致事业崩盘的明星,也不是一个两个了。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早年间的张娜拉。
当年那也是火得一塌糊涂的韩国小甜心啊。
结果在韩国一个综艺节目上,一句“没钱了就去中国”的言论。
直接把她在中国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大好前程,给断送了个干干净净。
你看,李凯馨和张娜拉,某种程度上,是不是也算一类人?
都是在咱们这儿赚得盆满钵满。
也都因为一些不过脑子的话,或者说,是一些藏在心底的真实想法不小心暴露了,结果就翻了车。
人的本性里,可能都有一种微妙的心理。
当你在一个地方轻松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利益时,会不会潜意识里就产生一种优越感?
会不会觉得,这儿的人,钱太好赚了?或者,这儿的粉丝,太容易被糊弄了?
这种心态,一旦膨胀起来,就很容易在言行举止上露出马脚。
李凯馨那句“有钱赚不就好了”,和张娜拉那句“没钱了就去中国”,内核是不是有点异曲同工?
都是把中国市场,当成了一个予取予求的提款机。
至于尊重,至于真心,可能就排在比较靠后的位置了。
她们或许觉得,在镜头前,把该演的戏演好,把该说的话说完,就万事大吉了。
私底下怎么样,那是自己的事儿。
但她们忘了,互联网是有记忆的,群众的眼睛也是雪亮的。
你不可能永远戴着面具生活。
那句“中国人大部分都是傻X”,如果真是李凯馨所说,那杀伤力,比张娜拉那句“没钱了就去中国”,还要大上好几倍。
后者,顶多是把你当冤大头,是态度问题。
前者,那就是赤裸裸的侮辱和蔑视了,是人品问题,更是立场问题。
还有那个“Lunar New Year”的说法。
你说这是小题大做吗?
在平常日子里,或者在某些不那么敏感的语境下,或许是的。
但当一个艺人,已经被贴上了“疑似辱华”的标签时。
这种用词上的“不严谨”,或者说“刻意为之”,就很容易被放大,成为压垮骆驼的又一根稻草。
包括她那个“祖籍台南”的说法。
这本身也没什么大不了,一个人祖籍在哪儿,是客观事实。
但在两岸关系如此微妙的当下,以及她整体言行所引发的争议背景下。
这种表述,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她的文化认同和政治立场。
是不是在刻意模糊什么?或者在暗示什么?
这些细节,一点点累积起来,就构成了公众对她整体印象的崩塌。
她那句轻飘飘的“绝不是我说的话”,在层层叠叠的所谓“证据”和公众的愤怒情绪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你觉得我们傻,我们还觉得你坏呢。
04
看了李凯馨和张娜拉这些事儿,我心里头啊,真是五味杂陈。
有一个很深的感触,就是——
人啊,不管站在多高的位置上,都千万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儿。
尤其是在别人的地盘上吃饭,就更得懂得什么是尊重,什么是底线。
这跟身体健康一个道理,心理上的健康,或者说,认知上的清醒,同样重要。
不然,真会出大乱子。
像李凯馨,如果那些话真是她说的,那她就是典型的认知出了偏差。
觉得粉丝好糊弄,觉得市场好捞钱,结果呢,一句话就把自己辛苦打拼的一切给葬送了。
像张娜拉,一句不过脑子的话,让她在中国市场彻底凉凉,多少年都翻不过身来。
这种代价,不可谓不沉重。
这痛苦的根源,都不是别人,恰恰是她们自己。
是她们自己内心的某种傲慢,或者无知,或者贪婪,最终酿成了苦果。
莎士比亚早就说过——
自己加于自己的伤害,最难以治愈。
这话放在这些明星身上,再贴切不过了。
所以我们每个人,真的都要引以为戒。
因为这种“认知缺陷”,或者说“言行失当”,其实离我们普通人也不远。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雷区”——
可能是说话不过脑子,心直口快得罪人。
可能是得意忘形,在某个位置上待久了就忘了自己是谁。
可能是缺乏对不同文化、不同群体的基本尊重和了解。
未必会造成像明星那样惊天动地的后果,但足以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栽跟头。
大家可以现在停下来想一想,你有没有过因为说话不当而后悔的时候?
可能一下子就会想到好几件。
这些小小的“事故”,就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风险点。
我们会无数次地告诫自己要谨慎,要三思而后行。
但情绪上头的时候,或者得意忘形的时候,往往就把这些抛到九霄云外了。
然后不断地在同一个地方摔倒。
心里就更懊恼,更沮丧,更不甘。
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性犯错。
仿佛脑子里有一根弦,总是搭不对。
那个“认知缺陷”,就从一个小毛病,演变成了人生路上的大坑。
这样的“病”,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
或轻或重。
就像姜文说的,如果深入了解,这个世界上可能没有一个正常人。
而我们需要特别警惕的,是一定注意控制好自己的言行,不要让小毛病恶化成大问题。
如果一个人习惯了口无遮拦,就会特别不在意别人的感受,就会整天说些不合时宜的话。
然后相信别人应该理解自己的“心直口快”,并且下意识地把别人的不满归咎于“玻璃心”。
同时也更不在意自己的言辞……
如果在这个恶性循环里拔不出来,人际关系肯定搞不好,事业也难有大成。
所以一定要有意识地跳出来,认清那个可能存在的“认知缺陷”。
不管它是一个多么难以察觉的盲点——
是傲慢也好,是无知也好,是缺乏同理心也好,是不懂得尊重也好……
都尽力去审视,去修正。
先承认,再试着改变,改不了也要时刻警醒。
不要一直放任自流,一直我行我素,一直消耗别人的善意和容忍。
否则耗到最后,信任没了,机会也没了,痛苦只会加倍。
与其一生都在为自己的言行失当买单,又注定无法弥补所有过错。
不如从现在开始,就学着谨言慎行,学着尊重他人,学着换位思考。
用清醒的头脑,平和的心态,对自己说一句——
以后,这话不能这么说,这事不能这么做。
一念转,天地宽。
尤其是公众人物,享受了聚光灯的红利,就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有些错,犯了,就真的没有然后了。
想在别人的土地上长久地赚钱,先得学会怎么做人。
来源:丁妈妈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