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进中国特色现代警务理论创新,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公安工作重要论述的具体实践,是推动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去年召开的全国公安工作会议,擘画了新征程上公安工作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推进中国特色现代警
黄 进
推进中国特色现代警务理论创新,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公安工作重要论述的具体实践,是推动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去年召开的全国公安工作会议,擘画了新征程上公安工作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推进中国特色现代警务理论创新提供了科学指引。笔者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就推动中国特色现代警务理论创新谈几点看法。
推进理论创新的现实意义
推进中国特色现代警务理论创新,是公安工作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我们对新时代公安工作规律的思考和认识,有利于为公安工作发展提供科学理念支撑和有效对策支持,具有多重意义。
公安工作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中国特色现代警务理论创新,可以进一步明确目标方向,准确把握历史方位、发展机遇和使命任务,以公安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公安改革进入系统性重塑、整体性变革的新阶段,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果。迫切需要推进中国特色现代警务理论创新,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巩固和深化解决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创新性政策方面的改革成果,推动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通过推进中国特色现代警务理论创新,发出中国警察声音,表达中国警察立场,可以深化安全领域国际执法合作,有效防范化解涉外重大安全风险,为全球安全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把握理论创新的实践导向
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现代警务理论创新,应准确理解“中国特色”的内在要求,积极寻求“现代警务”的规律特征,不断探索“理论创新”的实现路径。
把握正确方向。推进现代警务理论创新,要牢牢守住本和源、根和魂,确保“刀把子”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第一,要坚持守正为先。新时代公安工作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加深了我们对公安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这些规律性认识,既是深刻总结,又是行动指南,也是现代警务理论创新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第二,要结合实践探索。人民公安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思路方法,涌现的“枫桥经验”“漳州110”等耳熟能详的基层首创经验,为理论创新奠定了实践基础。要善于从中提出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不断为完善现代警务体系赋能增力。第三,要拓宽国际视野。要加强对国际警务理论研究的比较分析与学习借鉴,加快形成现代警务理论研究的中国特色,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中国特色现代警务实践的知识参照。
对接警务实践。新时代公安工作的生动实践,推动了警界学界对现代警务体系概念、要素、运行、功能等知识的生产创新,进而丰富了中国特色现代警务理论体系。我们要立足公安机关主责主业,开展专题性研究;要聚焦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的生成逻辑、类型阶段、配套保障、评估标准等,突出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开展基础性研究;要紧扣基础防范、重点管控、精准打击、内外联动、执法监督管理等核心内容,开展针对性研究;要面向组织管理、基层勤务、社会共治、公安法治、执法合作、队伍建设等重点任务,开展同步性研究;要围绕健全完善服务高质量发展体系,持续深化公安行政管理服务改革,开展政策性研究。
提升研究质效。加强中国特色现代警务理论创新,理论研究是关键环节,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是核心目标。第一,要创新学术研究。鼓励学术共同体凝练学术命题、阐释学术观点、构建学术标准、传播学术话语,打造警务实战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搭建起理论创新的“四梁八柱”,进而构建中国自主的警务知识体系。第二,要加强阐释研究。对公安机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回应人民新期待和推动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作出整体性、系统性研究和学理化、通俗化阐释,推出有思想深度、知识广度、情感温度的理论阐释成果。第三,要推进对策研究。要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真实警务问题,贡献务实管用之策。要重点围绕警务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为纵深推进警务改革发挥“参谋”和“智囊”作用。
构建协同创新体系
推进中国特色现代警务理论创新是一项兼具系统性与全局性的工程,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围绕加快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这一核心任务,通过科研聚合、学科融合、人才汇合等方式,更好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同频共振。
加强有组织科研攻关。国内警务理论研究的力量众多,但整体较为分散、聚焦不足,需要以有组织的方式加以推进。要优化组织模式。实战部门做好选题规划、项目管理和成果转化工作,定期发布重大选题或适时提出专项选题,通过建立课题组群、研究团队等科研组织方式,集中力量开展协同攻关。要打造交流平台。策划主题论坛,发布最新成果,组织交流研讨,拓展报送渠道,适时发声引导,为深化警务研究和公安改革建言献策。要鼓励多方参与,做强现代警务理论研究的学术阵地,吸引更多优秀专家学者开展长期性、跟踪性、系统性的警务理论和实践研究。
聚力高水平学科建设。要构建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相统一的学科,通过兼具基础性、专业性与融合性的学科体系建设,支撑中国特色现代警务理论创新。一方面,以公安学、公安技术、国家安全学等核心学科为主导,深入开展公安工作规律性研究,为中国特色现代警务理论创新提供基础理论、基本方法以及综合性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整合各学科的最新理论成果,密切跟踪事关现代警务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综合不同学科的思维传统和研究方法,推动多学科、跨学科、交叉学科融合,进而催生新领域新学科,为应对新问题提供理论指引,更好构建更加科学、全面、系统的现代警务理论体系。
凝聚全方位智慧力量。要更好发挥公安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完善公安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中国特色现代警务的改革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要强化校局合作,借助专家流动工作站、实战教官进讲堂、引智计划等举措,广泛吸纳具备丰富实战阅历与深厚理论素养的实战专家、业务能手等,积极参与并推动警务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与转化进程。要加大与地方科研院所、高水平大学的联系与合作,吸引来自不同行业领域的学者和国际警务理论界的名家共同参与推动中国特色现代警务理论的创新发展,拓宽警务理论研究的视野和广度。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