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923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为什么孩子打一天球都不累,大人上个班就像被掏空?”你没老,是真的身体不一样了。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像充电五分钟能嗨一天的“小陀螺”,而自己下班一回家,脸色发白、眼皮打架、腰酸背痛。
不是你矫情,是你的身体真的在变,背后的原因,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涉及整个“代谢系统”的大改造。
美国杜克大学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发布过一项研究,追踪了6000多人的代谢率变化,发现:人在婴儿期到儿童期,基础代谢率(BMR)极高,是成年人的两倍。
什么意思?就是他们哪怕什么都不做,只是活着,就在疯狂“烧能量”。
基础代谢率越高,身体就越像一台永不停歇的发动机。孩子的身体在发育、在重建、在生长,他们的每一个细胞都在拼命工作。而成年人体内大部分器官已经“稳定运营”,热量消耗自然减少。
25岁之后,基础代谢率开始缓慢下降。到了40岁以后,下降的速度加快。
这不是说你懒,而是你的代谢真的慢了。肌肉量减少,脂肪比例上升,内脏功能也不再像年轻时那样高效。特别是线粒体活动率下降,它是细胞的“发电厂”,当它运转慢了,人自然就没劲儿。
更扎心的是,现代生活方式在加速这个过程:
久坐办公
熬夜追剧
饮食过量却缺乏营养
这些行为正在悄悄把你的代谢系统“拖慢”到和60岁差不多的状态。
很多人以为累就是睡一觉就好,但真正的问题可能是“慢性疲劳综合症”。
根据《中华内科杂志》2023年关于城市白领健康状态的调查,超过30%的上班族存在不同程度的慢性疲劳问题,女性更甚。症状包括:
睡不醒
精神涣散
记忆力下降
胃口不好
情绪低落
这不是心理问题,是生理上的“代谢紊乱”,可能涉及荷尔蒙失衡、炎症反应、肠道菌群紊乱等。
孩子在户外疯跑、晒太阳、吃饭香,他们的大脑处在高频率释放“激素奖励”的状态。
多巴胺、血清素、内啡肽——这些让人开心、振奋的脑内化学物质,在孩子身体里分泌得像瀑布一样。而成年人呢?不仅分泌少了,还经常处在压力荷尔蒙皮质醇的“压制”下。
长期压力+久坐+缺乏阳光=抑制多巴胺=持续性疲劳,这不是鸡汤,这是神经科学的铁律。
这才是最讽刺的地方:不动会导致更不想动。哈佛医学院的研究指出,长时间久坐会让大脑“误判”你不需要能量支出,从而自动降低代谢水平。也就是说,你的身体在“节能模式”里越待越久,最后连走路都累。
而孩子每天都在跑跳、打闹、翻滚,身体不断接收“我很活跃”的信号,自然维持高代谢。你不是懒,是被身体“误导”了。
很多人疲劳的另一个原因:营养不良。不是吃得少,而是吃得“废”。高糖高油的外卖、加工食物,能量密度虽高,但营养密度极低,缺乏维生素B群、铁、镁等关键营养素。
这些营养素是维持能量代谢的关键,缺它们就像发动机没油,想跑也跑不起来。孩子的饮食虽然也受限,但每天至少有规律的饭点,而且很多家庭会注重营养搭配——这在成年人身上几乎不存在。
如果你非要找一个核心词来解释这个现象,那就是两个字:代谢。孩子代谢旺盛、荷尔蒙充沛、细胞更新快速,吃得多、动得多、恢复快。
成年人代谢下降、激素分泌失衡、修复能力减弱,再加上生活方式不健康,必然导致精力下滑。这不是“年龄的错”,是“管理身体方式”的错。
第一,激活你的“线粒体”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快走、骑行、游泳),可以激活线粒体,提高能量输出。
第二,吃有营养的食物,不是高热量的垃圾,每周至少吃3次深绿色蔬菜、2次海鱼、每天保证蛋白质摄入,补充维生素B群和镁。
第三,睡眠和阳光比你以为的更重要,晚上11点前睡觉,早上晒20分钟太阳,有助于调节褪黑素和多巴胺,恢复生理节律。
这些建议不是玄学,而是实证医学的底线。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指出:现代成年人“生理年龄”比实际年龄快老10年,而且大多数人都在不自知中透支身体。你以为你只是累,其实你是在走向慢性病的路上。疲劳不是小事,它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孩子精力无限是自然设定,大人精疲力尽是生活方式的后果。你无法阻止年龄增长,但可以阻止代谢崩溃。别再用疲劳当借口,去修复你的代谢系统,才有资格活得长久也精力充沛。
参考文献:城市白领慢性疲劳现状调查[J]. 江苏卫生保健, 2023
来源:说一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