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朋友”+ | 火场“福尔摩斯”:灰烬中的真相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1 10:14 9

摘要:在消防救援队伍里,除了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的消防员以外,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对每场火灾都要刨根问底,通过火场的蛛丝马迹,在灰烬中探索真相,找到起火的原因,他们就是火灾原因调查员,被称为火场"福尔摩斯"。今年,新闻晨报将刊出《火场“福尔摩斯”》系列,跟随火

在消防救援队伍里,除了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的消防员以外,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对每场火灾都要刨根问底,通过火场的蛛丝马迹,在灰烬中探索真相,找到起火的原因,他们就是火灾原因调查员,被称为火场"福尔摩斯"。今年,新闻晨报将刊出《火场“福尔摩斯”》系列,跟随火灾原因调查员的脚步,走进一个个火灾现场,看看他们如何让“痕迹”说话。

今天,刊登的是嘉定区消防救援支队综合指导科科长王鹤天撰写的《灰烬中的真相》,以下是文章原文:

灰烬中的真相

深冬的一个寒夜,尖锐的警笛声如同一把利刃,划破了寂静的夜空,也划破了一个家庭原本就脆弱的平静。当我和同事们裹紧大衣,迎着刺骨寒风赶到火灾现场时,眼前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浓重的焦糊味与刺鼻的有毒气体弥漫在空气中,120 急救车刚刚载着伤者呼啸而去,伤者女儿那绝望的哭喊,在寒夜中久久回荡,仿佛一把重锤,一下又一下地敲击着每个人的心脏。

踏入这片狼藉的战场,眼前的场景充满了矛盾与疑惑。这是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按理说火灾一旦发生,火势应该迅速蔓延,但奇怪的是,仅有伤者所在的房间遭受大火肆虐,尤其是书柜附近烧得最为惨烈,而其余房间却相对完好。这样奇特的火势分布,无疑为我们的调查蒙上了一层厚厚的迷雾,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诡异的火灾现场状况,成为了亟待解开的谜团。

接下来的勘查过程,就像是一场与谜团的较量。我们严格按照火灾现场勘验规则,从环境勘验到初步勘验,再到细项勘验、专项勘验,每一个环节都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许多关键线索:起火房间的房门和其他房间房门都没有关闭,烟熏痕迹呈现出东南侧房间最重,客厅和西南侧房间其次,厨房最轻;从房门的烧毁程度来看,东南侧房间的房门烧毁程度呈里重外轻,其余房间的房门都是轻度烟熏。这种烟熏痕迹可以推断起火位置和火势蔓延的方向,也说明,火灾发生时,高温烟气在热对流和热辐射的作用下上升并向周围扩散,热对流使热烟气沿着墙壁、天花板等表面流动,热辐射则使热量向四周传播,使得远离火源的物体表面也能接收到热量,从而被烟熏染。这些线索都指向了一个结论:东南侧卧室最先起火。确定起火部位后,我们的调查重心瞬间聚焦到寻找起火点和点火源上。我和同事们蹲在东南侧卧室的灰烬中,屏气敛息,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之处,满心期望能从这片焦黑的残骸里,寻到那开启真相之门的线索。

东南侧这个房间有一个外阳台,这个外阳台是封闭的,房间里有一张木制单人床,靠着南侧阳台,单人床从烧毁程度看,四个木脚、木制床板也没有烧毁,仅仅床上的棉被被烧,但也没有完全烧毁。房间内没有电视机和空调,木制地板上有一个木制书桌,我们使用了挖掘法、水洗法对地面进行了勘验,发现木制地板完好,没有发现烧坑,也没有可燃液体造成的流淌痕迹。但是,这个木桌烧毁的情况就比较古怪,这个木桌大概有1米长、0.5米宽,左手边有两个抽屉,这两个抽屉和里面的物品烧得非常厉害。紧挨着木桌,有一个双人沙发,已基本烧毁,烧毁程度也是挨着木桌这一侧重,远离木桌那一侧烧得轻。

从物品由重到轻的烧毁程度判断,可以锁定伤者房间的书桌角落为起火部位。

焦黑的书柜倾倒在一旁,桌面烧出巨大的窟窿,四周的墙壁被熏得漆黑,越靠近书桌,烧毁的痕迹越重。从烧毁程度的差异来看,起火点极有可能就在书桌的这个角落。

我们深知,找到点火源是破解这场火灾谜团的关键,于是,怀着忐忑又坚定的心情,开始在这片重点区域仔细搜寻点火源的蛛丝马迹,期待能借此打破眼前的僵局,揭开这场诡异火灾背后的真相。

然而,当我们在这个关键区域仔细搜寻点火源时,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我们排查了电起火的可能,使用专业的电气检测设备,对房间内所有线路进行检测,剥离焦黑的电线外皮,测量每段线路的电阻,检查接线端子,结果显示线路电阻值正常,接线端子无过热变色迹象,也未出现短路特有的熔珠,且起火时电器设备未断电,插座也没有明显异常,同时我们也读取了电表数据,种种迹象表明不符合电气火灾特征,电起火的可能性被排除。随后,我们把目光投向物质自燃的可能性,仔细梳理现场物品清单,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引发自燃的细节。

对于物质自燃的可能性,我们详细记录房间内物品,逐一核查后发现,现场存放的均为普通家具、衣物等,不存在具有自燃特性的物质,同时事发前后的室内温湿度数据也显示正常,物质自燃条件不具备。我们检查了可能引发自燃的各类物品,如油性织物、遇水反应化学品等,均未发现异常。现场没有化学试剂瓶残留,也未检测到特殊气味,排除了化学品自燃的可能。物质自燃引发火灾的推测,在详细排查下也被否定。

在排查遗留火种时,我们如同考古学家般,拿着耙子一点点探查灰烬层,细致寻找未熄灭的木炭、烟头,甚至趴在地上,用强光手电一寸寸扫描地面,检查是否存在蚊香、蜡烛使用过的痕迹,可最终一无所获。整个起火部位,就像被刻意抹去了点火源存在的证据,调查陷入了僵局。我们不甘心就这样被眼前的困境打败,再次将目光投向那片被烧焦的书桌角落,试图从这片已经被反复勘查过无数次的地方,寻找到哪怕一丝被遗漏的线索,哪怕是最细微的异常,都可能成为打破僵局的关键。

我们在书桌里和书桌的下方,使用磁棒进行探查,发现了两个一次性打火机的残骸和两个金属防风罩。

这个地方没有烟灰缸和烟蒂,为什么会出现打火机?这两个打火机残骸和金属防风罩的出现,给调查带来了新的疑点,它们究竟与这场火灾有着怎样的联系?我们迅速围绕这一发现展开深入探讨,试图找到解开谜团的关键。

我们推测,这两个打火机残骸和金属防风罩或许就是点火源的关键线索。但仅有这些残骸,还不足以确凿地证明它们与火灾的直接联系,我们需要更多证据来支撑这一推测,将这些碎片串联成完整的真相拼图。

就在我们一筹莫展之际,伤者女儿的叙述为我们打开了新的思路。伤者原本过着平静的生活。然而,命运却对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妻子因病于前一年六七月份离世,家中的经济重担全部压在了他一人肩上。巨大的压力和悲痛让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转变,他开始酗酒,最终因酗酒摔跤患上脑梗,行动变得迟缓,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差。在这种状态下,他养成了一个怪异的习惯——喜欢点燃打火机,却不吸烟,只是盯着火苗发呆,甚至多次用打火机灼烧书桌角。

伤者女儿提供的这一关键信息,如同一束光照进了我们调查的黑暗角落。它为之前诸多难以理解的现象提供了合理的解释,让原本孤立的线索开始有了串联的可能。 我们立刻对这一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伤者长期的玩火习惯,与现场出现的打火机残骸和金属防风罩相互呼应。很有可能,在他某次习惯性地点燃打火机盯着火苗发呆时,因精神恍惚失去对火源的控制,导致打火机引燃了书桌上的易燃物,从而引发了这场可怕的火灾。

火灾发生时,伤者女儿也在现场,并且是她把父亲从起火房间里救了出来。她告诉我们,父亲近期精神状态愈发糟糕,点火的频率愈发频繁,行为也愈发失控。就在火灾发生前,她还注意到父亲眼神游离,拿着打火机的手微微颤抖,似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

将这些信息与现场勘查结果相互印证,我们发现了其中的逻辑关联。起火房间里,书桌角的烧毁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地方,而这与伤者用打火机灼烧书桌角的行为相契合。综合现场勘验和询问情况,我们判断,这场悲剧很可能源于伤者精神恍惚下的玩火行为。

我们再次对现场进行复盘,模拟火灾发生时的场景,从伤者拿起打火机发呆,到火苗不慎引燃纸张,火势因房间内通风状况而逐渐蔓延,整个事件的经过愈发清晰。

对于我们“火调人”来说,在被火焰吞噬的残垣断壁,用双手拨开迷雾,不仅仅是为了找出火灾的真相,更是为了抚慰那些在灾难中受伤的心灵,让悲剧不再重演。

来源:周到客户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