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温超导技术应用:中国在高温超导技术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如“星火一号”项目充分融合聚变和裂变技术优势,通过高温超导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同样输出功率的情况下缩小装置体积,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建设周期。
可控核聚变不熟悉?
人造太阳总听说过吧!
下面直接切入主题——可控核聚变优势在我?
中国可控核聚变技术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 高温超导技术应用:中国在高温超导技术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如“星火一号”项目充分融合聚变和裂变技术优势,通过高温超导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同样输出功率的情况下缩小装置体积,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建设周期。
• 等离子体加热与控制技术:中国环流三号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如自主研制的高功率微波回旋管成功投入运行,最高注入功率达2.5兆瓦;建成并投运2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功率中性束注入加热系统,单条束线最大功率达7兆瓦,跻身国际第一梯队。
成功突破高压电源的多项核心技术,自主研制的高压电源最高可实现120千伏的直流输出,精度优于1%,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能量约束与运行模式:中国环流三号首次提出并实现了提高芯部能量约束的新方法,掌握了提升原子核温度的运行策略,独创性探索了芯部能量约束调控方法,成功抑制了制约原子核温度提升的芯部磁流体不稳定性,攻克了电流剖面及密度剖面控制等技术难题,在国内首次实现原子核温度超过1亿度的可重复放电。
我们再来看看它的装置性能与参数!
• 高参数运行: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度、电子温度1.6亿度,综合参数聚变三乘积实现大幅跃升,创造了我国聚变研究多项新纪录。EAST装置也实现了1亿摄氏度1000秒的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
• 装置规模与经济性:“星火一号”项目具有装置规模小、投资规模小、技术成熟度相对较高、建造时间短等显著特点,通过混合包层放大能量,装置规模可做到纯聚变堆的10%~20%,投资规模为百亿级人民币,建造时间预计为5~10年。
它的产业协同与应用前景在哪?
• 产业链完善:中国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可控核聚变产业链,涵盖超导材料、高温超导磁体、高精度诊断设备等多个领域。如宝胜股份、国缆检测等企业在超导电缆制造及检测方面具有技术优势,为核聚变装置的电流传输提供了高质量的解决方案。
• 经济与能源价值:可控核聚变能源具有资源丰富、环境友好、固有安全等突出优势,是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突破,不仅有助于优化能源结构、实现“双碳”目标,还能带动相关高科技产业发展,如超导技术、高温超导材料等,这些技术在医疗、交通、通信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前景。
• 国际项目参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为全球核聚变研究贡献了重要力量。
• 技术输出与标准制定:中国环流三号的多项原创核心技术走出国门,引领世界聚变国际标准制定。
有木有感觉——厉害了,我的国
再继续深挖就不是我们该做的事了,我们还是老规矩,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学习提高的部分!
“中国环流三号”技术相关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核心设备与材料供应商
• 永鼎股份(600105.SH)
• 主营业务:光通信与超导材料。
• 技术关联:子公司东部超导生产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用于核聚变装置磁体绕制,已供货中科院可控核聚变项目。
• 研发投入:2024年超导研发投入占比超70%,但超导业务营收不足1%。
• 联创光电(600363.SH)
• 主营业务:光电子器件与高温超导磁体。
• 技术关联:与中核聚变成都合作建设可控核聚变项目,提供超导磁体系统。
• 安泰科技(000969.SZ)
• 主营业务:先进金属材料及制品。
• 技术关联:为ITER项目提供钨铜偏滤器、包层第一壁等核心部件,参与EAST装置建设。
• 西部超导(688122.SH)
• 主营业务:高端钛合金与超导材料。
• 技术关联:供应核聚变用铌钛/铌锡超导线材,打破国外垄断。
• 久立特材(002318.SZ)
• 主营业务:工业用不锈钢管。
• 技术关联:国内唯一ITER项目PF导管供应商。
配套设备与技术服务商
• 雪人股份(002639.SZ)
• 主营业务:制冷设备与氢能装备。
• 技术关联:为EAST装置提供氦气压缩机,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低温系统研制。
• 海陆重工(002255.SZ)
• 主营业务:工业余热锅炉与核电设备。
• 技术关联:ITER项目结构件供应商,具备首台套制造经验。
• 主营业务:高端成形机床与智能装备。
• 技术关联:承接核聚变真空室、偏滤器部件研制,2024年签订2亿元订单,占营收12%。
上游材料与特种加工
• 章源钨业(002369.SZ)
• 主营业务:钨制品。
• 技术关联:提供核聚变所需的钨材料。
• 主营业务:钽制品。
• 技术关联:生产的高纯铌材是核聚变的重要靶材。
• 主营业务:有色金属加工。
• 技术关联:金属加工材料可用于核聚变超导电缆。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分享及学习之用,不做任何推荐!
来源:有趣的科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