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私有化极氪:目前最好的选择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0 23:43 1

摘要:这封由吉利汽车(00175.HK)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已向极氪提交非约束性报价函,拟收购其全部已发行股份。吉利汽车预计,这笔交易有助于全面整合极氪的资产和资源,提升公司乘用车业务竞争力,也有助于吉利汽车确定极氪未来的战略方向,应对全球市场及经济挑战。

2025年5月7日,一纸私有化建议书,把极氪汽车(NYSE:ZK)推入聚光灯下。视觉中国/图

2025年5月7日,一纸私有化建议书,把极氪汽车(NYSE:ZK)推入聚光灯下。

这封由吉利汽车(00175.HK)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已向极氪提交非约束性报价函,拟收购其全部已发行股份。吉利汽车预计,这笔交易有助于全面整合极氪的资产和资源,提升公司乘用车业务竞争力,也有助于吉利汽车确定极氪未来的战略方向,应对全球市场及经济挑战。

此次私有化运作,距离2024年5月11日极氪汽车在纽交所上市,还不足一年。

为何突然选择私有化极氪,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给出解释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我们将审时度势、根据《台州宣言》精神,持续推动汽车业务整合,回归一个吉利,整合技术优势,提高创新能力、盈利能力,持续创造长期价值,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集团。同时我们仍将保持与美国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密切沟通与合作。”

5月8日收盘,吉利汽车报收于17.52港元,上涨4.41%。

合规挑战

极氪是吉利控股集团打造的高端纯电豪华品牌,2021年成立,共推出极氪001、极氪X、极氪007和极氪009等多款车型。

2024年5月,极氪在纽交所上市,以21美元/份的价格发行2100万份美国存托凭证(ADS),募集资金约4.41亿美元。

自上市以来,极氪股价长期在20美元-30美元区间波动。截至2025年5月6日收盘,极氪股价为22.6美元/股,总市值57.42亿美元。

这一市值显著低于蔚来(88.77亿美元)、小鹏(187.9亿美元)、理想(260.21亿美元)等同样在美股上市的中国车企。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李颜伟指出,与“蔚小理”相比,极氪在美上市较晚,资本市场对来自中国的新能源车企热情下降,在美资本市场再融资的可能性降低很多。此外,由于中美之间发生贸易摩擦,美国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使得极氪在美销售暂无可能性。

李颜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吉利拟私有化极氪并计划退市主要来自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的持续施压,该法案对外国公司在美上市提出额外的信息披露要求。

“合规成本上升可能限制融资灵活性。”李颜伟补充,极氪作为在美上市的新能源车企,核心数据(如智能驾驶算法)可能受相关法规的限制。极氪面临国内国外两方面监管,若未来无法满足美方审计要求,可能面临被动退市风险。

2024年10月16日,国家安全部官微发布《隐秘的测绘 秘密的泄露》一文,披露某境外企业A公司通过与中国具有测绘资质的B公司合作,以汽车智能驾驶研究为掩护,在境内非法开展地理信息测绘活动。事件曝光后,极氪通过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的个人微博紧急澄清,称“此事跟极氪无关,也不是极氪合作伙伴所为,谣言止于智者”。

2024年3月,中国网信办发布《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亦要求数据出境需通过安全评估,反映出监管部门对数据跨境的严格态度。“这事件本质上是新能源车企在智能驾驶领域面临合规挑战的缩影。”李颜伟说。

“目前最好的选择”

据招股书披露,2021年-2023年,极氪总营业收入分别为65亿元、319亿元、517亿元。净亏损额分别为45.1亿、76.6亿和82.6亿元。2024年亏损有所收窄,全年净亏损57.9亿元。

中金公司分析,极氪2024年收入和交付量显著增长,亏损收窄,毛利率提升。新车型Zeekr 7X和Zeekr 007GT的上市预计将驱动持续增长。技术驱动的生态协同和全球化布局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公司风险包括新车型爬坡不及预期、智驾发展不及预期及行业竞争加剧。

极氪科技集团2025年目标销量为79万辆,其中极氪32万辆。2025年前4个月,极氪累计销量为5.5万辆,仅完成年目标销量的17.2%。

极氪科技集团的公司主体就是上市公司极氪,2月14日,极氪、领克完成股权交割,极氪持有领克51%股份,更名为极氪科技集团。

一位接近吉利汽车的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极氪先期研发投入大,但销量目前还没有到达盈利点。加上近两年车市价格战激烈,吉利需要集中整合资源,解决重复投入的问题。“近期极氪很多项目都砍了,人员冗余,回归吉利后,可能会降本增效。”

在调整前,整个吉利系共有十多个汽车品牌,如吉利、几何、领克、极氪、沃尔沃、极星、路特斯、雷达等。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吉利开始了一系列的品牌整合。2024年9月20日,李书福发布《台州宣言》,提出“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战略人才”五大举措。

其中,“战略整合”的要求是,全面梳理吉利各业务板块,厘清业务定位,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结构,进一步明晰各品牌定位,理顺股权关系,减少利益冲突和重复投资……

两个月后,吉利便宣布了领克和极氪的合并计划。此后,又有雷达并入吉利汽车,翼真并入银河,吉利各子品牌之间的合并、重组消息可谓纷至沓来。

在2025年上海车展期间,吉利正式成立吉曜通行电池产业集团,由极氪CEO安聪慧兼任董事长,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兼CSO(首席战略官)郑鑫兼任CEO。

在智能化方面,负责极氪智能座舱业务的极氪副总裁姜军将兼任集团首席座舱科学家,并与极氪智驾业务副总裁、吉利首席智驾科学家陈奇形成“座舱+智驾”的双核心高管团队。

有媒体报道,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领克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分管极氪品牌国内营销整体工作,直接管理品牌营销中心、用户增长中心、用户交付中心;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林金文将直接管理用户服务中心、用户网络中心、用户数字化、运营与流程,协助林杰管理极氪品牌国内营销服,向林杰汇报。此次调整被业内视为极氪应对销量压力的重要举措。

安聪慧曾表示,极氪和领克两个品牌战略整合后,前端保持两个品牌独立运营,中后台充分整合,协同效应覆盖全业务线、全产业链。预计研发投入将降低10%-20%,BOM(物料清单)成本将降低5%-8%,产能利用率提升3%-5%,营销服管理费用降低10%-20%。

“极氪在国内受到小米汽车的挑战,新发布的极氪7X等产品销售不理想。”李颜伟说,极氪销售管理层刚刚更换,退市后,极氪在销售管理方面也有了更多灵活性来应对市场竞争,“极氪选择被吉利汽车私有化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南方周末记者 赵继林

责编 冯叶

来源:稳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