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最新的微博中,雷军表示,过去数月因公司战略调整、行业竞争加剧及外部环境变化等多重因素叠加,自己一度陷入情绪低谷,不仅取消了部分会议与出差安排,更主动暂停社交媒体更新,试图通过“静下心来”重新梳理小米的未来方向。他坦言:“过去几年一直处于高速运转状态,而这段‘
2025年5月10日,雷军在微博发帖称过去一个多月是最艰难的时期,情绪低落,暂停了社交媒体互动,但因朋友关心支持,状态逐步恢复。
雷军在社交媒体上坦诚,“过去这几年一直很忙,这段时间反而可以静下心来,仔细思考,确实有一些收获……”
据此前报道,4月1日晚,雷军发文回应“SU7爆燃致3死事故”:三位年轻女孩不幸离世,表示最深切哀悼,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
在最新的微博中,雷军表示,过去数月因公司战略调整、行业竞争加剧及外部环境变化等多重因素叠加,自己一度陷入情绪低谷,不仅取消了部分会议与出差安排,更主动暂停社交媒体更新,试图通过“静下心来”重新梳理小米的未来方向。他坦言:“过去几年一直处于高速运转状态,而这段‘暂停期’反而让我有机会冷静思考,确实收获了一些新的认知。”
尽管面临压力,雷军特别提到近期用户留言带来的感动与力量。他表示:“看到许多朋友的关心和支持,我深受触动。这些声音不仅给了我信心,更让我重新找回了前行的勇气。”据其透露,目前个人状态已逐步恢复,未来将通过更积极的互动与用户保持沟通。
这段时间小米公司的表现究竟如何?
先来看下汽车业务。2025年4月小米汽车交付新车超2.8万辆,截至当月,2025年累计交付已超7万辆。雷军曾宣布2025年交付目标提升至35万台。
2025年5月,小米汽车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如小米SU7标准版搭载的Xiaomi Pilot Pro被改名为“小米辅助驾驶Pro”,SU7 Pro和SU7 Max搭载的Xiaomi HAD被改名为“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这一调整可能与行业对自动驾驶技术宣传的规范要求以及市场反馈有关,旨在更准确地传达技术实际功能和安全信息,避免用户误解。
小米汽车首款车型SU7上市后获得消费者追捧,其外观与保时捷Taycan相似,性能也受到关注,甚至SU7 Ultra版本打破了由Taycan Turbo GT保持的上海国际赛车场最快圈速纪录。但3月29日发生的SU7交通事故导致司乘三人死亡,引发社会广泛讨论,事故后主管部门对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宣传提出严格要求,安全成为行业关键词,这对小米汽车的销量和市场信任度有一定影响,不过从4月交付超2.8万辆的数据来看,其整体市场表现仍较为坚挺。
接下来看下手机业务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7090万部,小米出货量达1330万部,同比增长40%,市场份额19%,时隔十年重回中国市场第一,主要得益于渠道体系优化以及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带来的短期换机需求提振。
据财新网消息,1月小米开启“国补”政策,成为关注度最高的手机品牌,关注度高达60.9%。且小米之家门店数量已超过11000家,并推行线上线下统一定价策略,有效提升了终端销售效率。
另外,在公司战略与业务调整层面,2025年5月,雷军职务发生变更,由小米之家商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变更为董事,同时公司经营范围新增智能家庭消费设备销售、美发饰品销售等,这可能意味着雷军将更加专注于公司战略制定与新兴业务拓展,如智能家居和生活消费品领域,小米在不断探索多元化发展,进一步完善其生态布局。
来源:小城故事大杂烩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