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作为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期刊类型,在繁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和重塑中国学术评价体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背景下,近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社科学术期刊的使命担当”学术研
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作为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期刊类型,在繁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和重塑中国学术评价体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背景下,近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社科学术期刊的使命担当”学术研讨会暨《社会科学》创刊45周年纪念座谈会在沪召开。
立足中国实践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的必然要求。这意味着学术研究要把中国实践作为研究的源头活水,对中国现实问题作出回应,体现学术研究的原创性。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刘伟教授、南京大学周晓虹教授、武汉大学贺雪峰教授、复旦大学汪涌豪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谭帆教授从各自学科领域出发,强调中国实践和中国经验在建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在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治理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的发展探索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实践和理论,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奠定了基础。在社会学领域,中国社会学的缘起不仅是知识体系重新在中国的生长,更和中国的现代性成长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知识积累和本土锻造。社会学研究要奔向田野,通过积累大量调研经验达到经验饱和,形成经验质感。在文学批评上,学院批评须见微知著,以深厚的学养洞穿事象的本质,媒体批评须利用好大众传播的特质,尽全力揭示对象的真实性缺失或公正性不足,赋予作者与观者两方更宽广的视野。在中国小说研究上,必须还原中国传统小说史的本来格局,才能建立中国小说研究的自主知识体系。这些观点充分反映了中国学者在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方面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总编辑高自龙指出,要拥有历史宏阔视野,把握并深度发掘时代大命题,用学理回应时代之问,让理论照亮现实,更多研究“中国之理”在学理上的普适性、规律性,把创新性、原创性作为论文能否刊发的最主要判断标准。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主任巫强认为,综合刊是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集中积累和交流传播的基本载体,是原始创新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倡导学术研究要有严谨的学风、朴实的文风,立足对中国现实的深度解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总编辑洪庆明也强调,综合刊要有真切的现实关怀,沉潜的学术研究和真切的现实关怀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现实关怀赋予学术研究切入点,同时须以学理为支持。
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的使命担当
繁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求中国学术必须承担起时代任务和思想任务,摆脱学徒状态,获得“自我主张”。综合刊作为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平台和思想阵地,应主动承担起当今时代的学术使命。首先,要注重主流宣传和对学术研究的引领,重视期刊自身建设。正如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吴尚之指出,学术期刊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期刊自身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牢记期刊初心,强化学术引领,持续建设好一流的编委队伍、一流的作者队伍、一流的编辑队伍,不断提高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活力。《新华文摘》原总编辑喻阳认为,要努力做好期刊自身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探索在数字化、全球化时代期刊的生存之道与优化之路,同时围绕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学术生态、学术评价等与期刊息息相关的问题,求索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努力方向和可行路径。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提出,应洞悉全球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态势,提升主题意识,注重合作研究。此外,综合刊还应当着力构建数字时代新型出版传播体系。(社会科学报社融媒体“思想工坊”出品 全文见社会科学报及官方网站)
来源:贴近地面飞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