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晨光熹微,黄伟就得准备出门上班了。从城中区的家到柳东新区的单位,仅仅15公里的路程却需要预留出40分钟,以避开上班日的早高峰。柳州作为广西第一大工业城市,2022年人均GDP位居广西第二,民用汽车保有量也突破了百万大关,“拥堵”成为交通出行中的一大难题。“我正
晨光熹微,黄伟就得准备出门上班了。从城中区的家到柳东新区的单位,仅仅15公里的路程却需要预留出40分钟,以避开上班日的早高峰。柳州作为广西第一大工业城市,2022年人均GDP位居广西第二,民用汽车保有量也突破了百万大关,“拥堵”成为交通出行中的一大难题。“我正在做一件改变柳州人民出行方式的事,能让大家以后拥有更安全更高效的出行体验。”
黄伟是柳州市东科智慧城市投资有限公司车联网项目部的负责人。在万物互联的时代里,“车联网”顾名思义,是通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分别在车、路、人、云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是能够实现智能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通过车与人还有道路环境之间的互联协同技术,为人们提供更高效安全的智能出行。这段时间,黄伟和同事们正在为柳州争创车联网国家级先导区资格做准备。
随着我国交通大发展持续深入,车联网”已经成为“十四五”规划中大力发展的重要新基建形态。柳州自2019年建成全国首条2.9公里5G+C-V2X“四位一体“公开测试道路以来,便扎实推进对车联网示范应用的探索。2021年柳州获得国家工信部“车联网身份认证和安全试点”项目,正式启动车联网先导区一期项目建设。2023年3月,柳州市车联网先导区一期项目建设顺利完成,柳东城区内79.88公里的道路完成了智能化改造升级,落地实现智慧出行信息服务、大规模互联互通、无人物流等7大应用场景。
如今,汽车正朝着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发展。柳州作为一个全国唯一一个拥有一汽、东风、上汽和重汽等四大汽车集团整车生产企业的城市,车联网的建设也正在给柳州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转机。00后的智能驾驶工程师韦嘉宾正在为一台搭载着无人驾驶系统的乘龙H5智能网联电动物流车做上路前的标定工作,训练车辆的视觉能力。乘龙H5智能网联电动物流车是2021年柳汽一款面向量产,应用于入厂物流、园区转运等场景的智能电动卡车。2020年从武汉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的韦嘉宾,选择放弃外省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柳州,正好参与了智能电动卡车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
“我们的智能网联动电动物流车是已经达到一个l4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然后我们的智能卡车配备了4个激光雷达,还有前后左右1个还有2个侧面,一共有5个毫米波雷达,还有我们12个环视摄像头,然后去进行一个车辆的感知,然后再搭配我们的一个华为mdc的一个自动驾驶平台去进行一个算法的一些运算,以后可以让我们的车子去适应各种各样不同的一些场景。”
2018年以来,柳汽基于自动驾驶汽车、网联驾驶两大核心技术在实现港口、厂区封闭道路内的专用车辆示范运营成效斐然,但是让智能卡车走向公共道路始终是柳汽新型技术部研发团队的最高目标。由于城市道路复杂多变的交通状况以及无法预测的人类行为,依托于单车智能的无人驾驶技术,一辆车只是一个数据孤岛,无法实现超视距,在遇到遮挡或极端天气时会有视觉盲区,所以感知和预测能力都面临严峻的挑战,但是车联网的车路协同却能给汽车打开上帝视角,为车企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提供测试环境和数据支撑,加速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
2022年6月基于柳州车联网先导区一期项目的建设,东风柳汽获得了全国首张针对公开道路入厂物流场景的自动驾驶重卡测试牌照,打通了方盛车桥至东风柳汽柳东生产基地19.2公里的城市无人物流配送场景,自动驾驶里程超1.5万公里,途经城市快速路、城市道路、高架桥等公开道路,覆盖无红绿灯十字路口、上下匝道等多个复杂路况。每天,韦嘉宾都会在这个路段对智能卡车进行测试,从而优化无人驾驶系统的算法。
我们可以通过路测设备进行一个辅助感知,可以减少一些传感器的使用,就可以达到一个降成本的目的。把感知数据传到车上之后,然后我们的智能驾驶车就可以看到我们视野以外的地方,或者是更远的地方,可以保证我们的行车安全,还有一个提升运营效率。
在柳州车联网先导区的路段内,每隔300米就设立着一根杆柱,除了摄像机等传统视觉监控设备,还配备有一套如人类一般智慧的感知与通讯设备,能够实现对道路24小时的精准感知与分析。昨晚,柳州刚刚经历来一场暴雨,为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中信科智联的实施工程师梁仁钊,要对市区内车流密集的重点区域做设备检测维护。
边缘计算机是核心设备,它把路口上传感设备捕捉到的信息,通过算法能够识别出是人还是车辆,车辆的大小,相当于是路口的大脑。我们在口的四个方向都会布置杆,每个杆上都有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以及相机。毫米波雷达主要是用来捕捉金属物体,比如车辆的速度、大小。激光雷达则对人物比较敏感,所以专门用来感知斑马线,以及非机动车。RSU是我们的广播设备,边缘计算机处理的信息会通过它来传输,比如检测到前方有碰撞危险,RSU就会把接收到的消息传送到云平台或者车载终端。
像这样的路口,柳州车联网先导区一期项目共建设了79个,部署路侧设备1807套。当聪明的车驶向智慧的路,对于交通安全就有了双重保险,但是怎样在人车混行且复杂多变的城市交通场景中解决拥堵,最大限度的提提升通行效率 ,车联网还需要一套结合最新软硬件技术稳定可靠的云端管理系统。利用智能感知技术和数据智能分析,城市中庞大复杂的交通流,在云平台都可以变成可知、可控的数据流,这些数据被迅速处理分析后,生成一条条的服务信息返回到车里,不仅能改善人们的出行品质,也能为交管部门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通过综合手段优化交通解决拥堵,最大限度做到一路绿灯,建立一个更加安全、便捷、绿色的智慧交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随着车联网的深化建设,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强大的云将是中国交通强国的重要优势,数字化、网联化和智能化的交通体系体系正在形成,更多自动驾驶场景的开放落地也将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出行便利,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车联物通,路畅人和的智行时代,正在到来。
更多详细内容
敬请收看广西卫视
今天21:20《中国新智造》
来源:广西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