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火红年代宣传画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1 20:32 1

摘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党的文化艺术工作要面向农村、更好地为农民服务的号召下,各地的美术家们纷纷行动起来,分期分批去农村、画农村,创作了大量的优秀的作品。以鲜明的艺术形象,反映出当时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和公社的男女社员们春耕生产、积极愉快劳动的情景,在这些画幅

“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鲜明指出文艺要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党的文化艺术工作要面向农村、更好地为农民服务的号召下,各地的美术家们纷纷行动起来,分期分批去农村、画农村,创作了大量的优秀的作品。以鲜明的艺术形象,反映出当时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和公社的男女社员们春耕生产、积极愉快劳动的情景,在这些画幅上,也都洋溢着画家们对于农村生活的深厚的感情。

他们有的是较长时期的在农村安家落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有的是和附近公社的农民群众保持了经常的联系;有的美术出版社还专门编选了适合农民欣赏阅读的年画、连环画和其他通俗出版物。

美术家们在农村,一方面运用各种不同的绘画形式,描绘当前农村生活的新面貌、新人物,热情地歌颂农民的劳动和创造,鼓舞了农民的生产热情。同时也带着各种各样的美术作品,到村头田间巡回展出,满足群众欣赏的需要。并且还利用农余时间,对农民的美术活动进行辅导,活跃和提高他们的文化艺术生活。

这些画作以浓郁的时代气息、鲜明的红色主题、突出的艺术形象,作为一种强有力的视觉传播媒介,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塑造社会价值观念以及动员人民群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迅速成为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宣传画,党的声音得以表达,共产主义思想发扬光大,人民的力量得以凝聚,美好的精神得以弘扬。其颂扬光明、鼓励奋进、振奋精神的风格,强化了它在人民群众中的强大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

来源:电气工程师S10069554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