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翔时光FM】第236期 《150位中外名人故事》——《金庸》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1 21:58 2

摘要:您好,我是晓涛,“临翔时光”今天和您分享的《金庸》选自《150位中外名人故事》,本书由临翔区图书馆提供,欢迎收听。

导读

您好,我是晓涛,“临翔时光”今天和您分享的《金庸》选自《150位中外名人故事》,本书由临翔区图书馆提供,欢迎收听。

临翔时光

张涛

临翔区融媒体中心主播

金庸,本名查良镛,1924年2月6日生于浙江海宁。8岁那年,金庸无意中看到武侠小说《荒江女侠》,书中人物浪迹天涯、行侠仗义的行为深深地吸引了他。从此以后,金庸对武侠小说日渐着迷,一发不可收拾。

金庸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一名外交官。1944年,他如愿考进中央政治学校外交系。由于看不惯一些学生在大学里横行霸道、仗势欺人,他就行侠仗义、打抱不平,向校方投诉,反而被校方勒令退学。金庸只好离开校园,走入社会。1945年他在杭州《东南日报》任外勤记者。次年,被录取为上海《大公报》国际电讯翻译。

1948年,金庸担任香港《大公报》国际亲闻编辑。

1950年被调到《新晚报》当副刊编辑。后与梁羽生相识相交,畅谈武侠人生。

1953年,梁羽生以《龙虎斗京华》一书打响。1955年,金庸初试身手,写出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并一举成名。他的笔名“金庸”首次在媒体上出现。读金庸的小说,感人至深的是他在书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金庸总是能透过武功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让人体味人性深处的关爱。

1957年,金庸进入长城电影公司,创作了《雪山飞狐》、《射雕英雄传》。《雪山飞狐》一书令全城震惊,争相传阅。《射雕英雄传》更是被视为天书。

金庸35岁时拿着他的3万港币,自立门户,创立了《明报》。凭借着他的一支如椽妙笔,凭着他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等撑起了《明报》大业。

1963年,《天龙八部》在《明报》连载。1964年,金庸与《大公报》展开笔战。1965年,金庸赴欧漫游,《天龙八部》由倪匡代笔。

1965年,《明报月刊》由世界各地学者以书信方式筹划创办。

金庸有两支神笔:一支是写武侠小说的“世界第一侠笔”,另一支则是写社评的“香港第一健笔”。他写武侠小说,最初是为了赚钱,而后是为了支撑《明报》大业。到了60年代末期,则是试图在武侠小说创作方面进行一些新的尝试。于是,就有了政治寓言——《笑傲江湖》和社会问题类武侠小说——《鹿鼎记》。

1972年,《鹿鼎记》连载完毕,金庸封笔,金盆洗手。封笔之后,他开始修改自己所有的武侠小说。

金庸博学多才。就武侠小说方面,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他继承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的先河。凡历史均有篡改,在政治、古代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电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书画、诗词典章、天文历算、阴阳五行、奇门遁甲、儒道佛学均有涉猎。被誉“综艺侠情派”。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金庸共写出15部武侠小说,取其中14部作品名称的字首,可概括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世界各地,不分阶级、不分等级,到处都有“金庸迷”。金庸先生用他的生花妙笔为人们创造出了一个神奇的武侠世界。

有人说:世界很小,一转身,不知道会遇见谁;世界很大,一转身,不知道谁会消失,但故事却可以一直流传。《临翔时光》与你一起分享!我是晓涛,再会!

播音:张 涛

编辑:杨 斌

编审:付天美

责编:赵菁菁

总编:王泽思

投稿邮箱:lxqwxb@vip.163.com

温馨提示:如转载请注明“微播临翔”

来源:临翔融媒

相关推荐